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SWFs危机预警机制及投资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s,swfs)是以国家主权为标志的投资基金。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为SWFs发展带来了黄金机遇,并成为世界讨论的焦点。美国次贷危机增强了人们对SWFs认可,为亚洲新兴市场的崛起提供了机遇,SWFs以较合理价格参股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和进行海外投资,其溢出效应显著,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SWFs在全球的兴起
SWFs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科威特利用出口石油收入成立的科威特投资局,其目的出于“资源性避险”需要,以平滑国家应对能源价格波动引起的收入影响。1973年第1次石油危机后,SWFs迎来了首轮组建高潮。中东国家出于对石油资源耗尽的担忧纷纷组建SWFs。可见,资源性产品的先天优势与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是SWFs产生的客观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崛起迎来了次轮SWFs组建高潮。新兴市场因奉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政策积累了大量外汇盈余,为寻求外汇贮备方式多元化和高收益的投资途径,纷纷设立SWFs。SWFs真正备受世界瞩目源于危机后大规模向华尔街注资。当华尔街精英们在面对危机束手无策时,SWFs的“雪中送炭”着实引起全球关注,并一度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热点。若主权财富基金最初成立原因是预防性的“资源避险”,那么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高额的利润回报,SWFs作为投资工具,追求高收益是其不断发展的内生驱动。
二、SWFs现状分析
SWFs60%资金来源于资源性收入,另外40%主要靠出口外汇及其他资金组成。据SWFs官网2010年数据显示,全球共55个SWFs,总资产规模389万亿美元。从地域分布看,中东(38%)和亚洲新兴经济体(37%)为主要力量,欧洲为17%。此外还包括非洲(3%)、美洲(2%)和其他地区(2%)。SWFs包括平准基金、储蓄基金、储蓄投资公司、发展基金和养老储蓄基金等五类。其中平准基金和养老储蓄基金主要出于“预防性”动机,是平滑跨期收入及预防一国因年龄结构老化而面临的巨大支出设立的,受益相对较低。储蓄基金是一国分流外汇储备、冲销流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发展基金和储蓄投资公司是以追逐高收益为目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全球前十大SWFs资产排名中(见表1),储蓄投资公司占51.8%。此外,储蓄基金和养老储备基金也反映了新兴市场外汇储备多元化选择及个别国家为预防人口老龄化而设立的养老储备基金。总体看,资产跃居前十位的除传统“资源型”基金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韩国等因外汇储备增加而设立的储蓄投资公司。这反映SWFs从最初“资源避险”到追求“高收益回报”的转变。
三、后危机时代SWFs的机遇与挑战
受危机影响,投资活动缩减。美元大幅贬值和资产价格缩水使SWFs严重受挫。然而“危”与“机”往往并存。危机中多数投行倒闭,大规模的政府注资迫在眉睫,给SWFs提供了难得机遇。2007~2008年,华尔街累计注资449.38亿美元,为SWFs掌控西方发达银行控股权带来契机。如中投借机掌控摩根斯坦利9.9%的股份。SWFs“雪中送炭”作用着实引起一阵狂热。当人们将其形象比喻“危机中的救火队”时,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又为全球经济蒙上阴影。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呼声越来越大,主权信用危机和国家破产违约就像一枚无形炸弹,为SWFs进一步发展笼上了一层疑云。
(一)危机中的“救火队”,一定程度上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据Dealogic统计,2007年全球SWFs投资总额接近485亿美元,而2008年前两月就已达244亿美元。自2007年1月以来SWFs投资的729亿美元中,有607亿美元进入金融领域,进而稳定了全球金融体系。如对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SWFs对华尔街金融机构注资进行汇总(见表2),自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8家SWFs对华尔街6家金融机构进行了10笔投资,投资金额449亿美元。为规避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门槛,投资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下。投资类型有普通股、新增普通股及可转换债券等,其中以可转换债券为主。
(二)新兴经济体借势把握机遇,赢得话语权危机中SWFs对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大规模注资对缓解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西方发达国家因受SWFs救助,逐渐减少对SWFs的政治担忧,以开放态度接受注资。当今国际社会,一个国家影响力如何与其所获得的话语权息息相关。新兴经济体以SWFs为工具,逐渐掌握、扩大对西方金融机构控股权,进而赢得更多主动权。危机后历次金融峰会,新兴经济体都在积极把握机遇和筹码,以便更好在国际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三)危机中SWFs大规模缩水我们不能忽视危机对SWFs的负面冲击。2008年,全球主要SWFs都经历了大幅缩水,资产价值跌幅达25%,造成损失约5000亿~7000亿美元,SWFs总价值跌至2.3亿美元左右。五大主要基金平均缩水20%~30%。其中韩国投资公司、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科威特投资局、阿布扎比投资局分别较2007年缩水33%、31%、20%、15%、35%。
(四)危机下金融保护主义抬头对SWFs政治意图的争论一直不断,美国虽然在危机中急需SWFs注资,但对注资规模和门槛进行了谨慎限制。美国监管机构对SWFs注资设立了10%的门槛,规定对低于10%注资的SWFs不必审查。但之后美国政府又出台法规,规定持股比例低于10%的外国资本也要进行审查,使得各国SWFs在美投资更为困难。
(五)主权债务危机对SWFs的负面影响此次危机爆发呈链式反应:次贷危机-金融危机-通胀危机-萧条危机-信用危机,其中信用危机集中表现为国家破产和SWFs违约。2009年11月27日迪拜宣布债券违约,金融危机的阴霾并未消散,反而产生了持久的共振效应,负面影响仍在持续深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经济不确定性加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SWFs的投资难度。
四、后危机时代SWFs的投资选择
金融危机暴露了西方金融体系的脆弱。当全世界沉寂在危机深渊时,新兴市场成为全球舞台的亮点,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等通过有效的财政刺激政策,遏制了经济下滑。面对新兴市场崛起,SWFs必须重新审视其一贯的投资地域选择,将资金更多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新兴经济体市场广阔,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资金需求大,发展前景广阔,理应是SWFs的一个较好选择。金融危机也宣告了虚拟经济破产,华尔街吹捧的金融产品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当资产泡沫破裂经济便出现危机。人们应重新审视虚拟经济的弊端,回归原本实体经济。SWFs作为政府投资机构,在经历对华尔街大规模注资导致资产缩水后,要从中汲取教训,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以降低风险、寻求合理的财富收益。行业选择上,SWFs可从金融、房地产业向现代制造业、绿色能源新兴产业转移。后危机时代,应更多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寻求SWFs在实体产业中的机遇,选择相应的投资策略。
(一)建立预警机制,避免盲目投资,防范过度扩张SWFs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资产大幅缩水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建立基金危机预警机制,可为SWFs在危机中的投资策略指明道路,避免盲目投资。迪拜债务危机是继阿根廷主权基金违约以来全球最大的SWFs违约,鲜明昭示了SWFs过度扩张后果。迪拜危机爆发有多种原因,如房地产业过度开发,使迪拜政府与其所属开发公司在全球债券市场借债;大举投资国际金融业,在危机影响下给债务危机埋下隐患;巨资购入德意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股份。大规模扩张性投资和其他国际动荡因素,导致迪拜世界最终破产。这笔最大规模的SWFs违约确实值得引以为鉴。后危机时代,审慎投资才是最优选择,防止出现过度扩张。
(二)遵从国际规则,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SWFs应遵从国际规则,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三)坚持“合作共赢”,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发展中的新理念。区域间的自由贸易区及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多边合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目前全球共有SWFs55个,如果这些基金之间能够建立一种相互合作机制、各自发挥其比较优势,可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SWFs在经历了危机洗礼后,应该深刻总结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验教训。面对后危机时代机遇,建立一种有效预警机制,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积极调整投资策略,避免资产大规模缩水。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