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的启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余额预测模型的建立
1.1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
假设条件1:2010年起,全国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员按缴费工资的8%做实个人账户。
假设条件2:职工参加工作的年龄。中国法定参加工作的年龄是十六周岁,而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受教育的人口越来越多,因此,此模型中假定参加工作的年龄为二十五周岁。
假设条件3:缴费为每年年初缴纳一次,费率为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暂不考虑职工缴纳养老金在时间上的中断及缴费费基缩小、资金流失等情况。在社会保险实践中是每月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的,为了模型建立的要求和计算的方便,假定职工每年年初按年依照一定比例缴纳个人账户养老金直到退休。缴纳养老金的缴费费基为年工资收入总额,缴费率为年工资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
假设条件4:职工工资按一定比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国民经济的主要创造者就是劳动者,工资作为劳动者享受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劳动者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劳动者应该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工资收入自然应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相应提高。另外通货膨胀也是影响国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保证国民真实的生活水平,因此,模型中的逐年增加的工资收入是以扣除通货膨胀率的真实工资增长率来计算的。
假设条件5:基金支出不考虑用于管理方面的费用,基金收入完全用于参保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发放。
1.2模型的建立
1.2.1参保人数预测本文提及的职工人数和退休人数,不考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仅指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人数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城镇劳动适龄人口中实际就业的人口数,二是参加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人数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2008年城镇就业人数为30210万人,近十年的城镇居民就业增长率为3.4%,因此预测2010年的城镇就业人数为32299万人。若职工25岁参加工作,根据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性为60岁,女性为55岁,那么这一期人参加工作时间为35年,大约女性在2040年退休,男性在2045年退休。根据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预测,2045年城镇退休人口为30459万人,2050年城镇退休人口为31100万人,数据比较吻合,因此本文选择了2010年就业的这一期人作为研究对象。2008年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1891.1万人,假定参保在职人数年增长率为g,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各年的参保缴费人数。g=[(1+本期劳动人口增长率)*本期覆盖率/上一期覆盖率]-1(1)根据公式1,预测出2010年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为22657万人。
1.2.2宏观经济指标预测(1)缴费率预测缴费率是指养老保险缴费占职工缴费工资的比例。按照2005年《决定》规定,企业缴纳费率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费率为工资总额的8%,共计养老保险缴费率上限为28%,其中工资总额的8%计入个人账户中。(2)缴费年限缴费年限的长短影响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额和投资收益额,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的时间就越长,回报额自然越高。但依据模型的假设条件,选取工作年限为30年的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因此缴费年限设定为30年。(3)年平均工资和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预测从1998~2008年中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分析中,可知2008年的年平均工资是29229元,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年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为7.99%,实际工资增长率在人均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下会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预测2010年为6%,之后会保持在4%左右,因此2010年的年平均工资水平为31614元。
1.2.3根据给付期限测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回报率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下,个人账户养老金自身收支的平衡对维持整个养老保险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不抵支和节余都会抑制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作用的充分发挥。个人账户养老金收不抵支时,意味着职工在退休后从个人账户中领取的退休金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若按标准保证养老金的发放,必然会加大社会统筹的支付压力;相反,当个人账户出现养老金节余时,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大于职工未来领取的养老金在退休时的现值,这样养老金可能会被子女继承,这部分养老金失去了基本的养老作用,没有在保障退休职工养老的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运营要能做到收支平衡。根据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平衡模型,可推导出养老金投资回报率i、给付期限m和给付系数α之间的关系,即α=1[(1+i)m-1][i×(1+i)m-1](2)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生命表,男性职工退休时的平均预期余命达17.9年,女性预期余命达23.25年。为保证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不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给付系数需保证在1/10-1/15之间。通过计算,如果这样投资回报率要达到3%-9%之间。
1.2.4同期人个人账户中的养老保险基金在退休时的终值设职工a岁开始工作,并参加了养老保险,第一年的工资收入总额为w,工资增长率为g,缴费率为c,连续向个人账户缴纳养老金n年直到b岁退休。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在国家的监督下由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投资运营,投资回报率为i,则职工每年向个人账户中缴纳的养老金在职工退休时的终值即个人账户的储存额S为:S=c×w×(1+i)n+c×w×(1+g)×(1+i)n-1+?+c×w×(1+g)n-1×(1+i)(3)当i=g时:S=n×c×w×(1+i)n(4)当i≠g时:S=c×w×(1+i)×[(1+i)n-(1+g)n]i-g(5)S′=N×S(6)
2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测算社会保障水平的“度”,是指保持社会保障水平量的限度、幅度,即社会保障支出在多大限度内既能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又能激励公民去积极劳动,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对公民的劳动积极性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度就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突破关节点,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超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会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的测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Sˉ=SaG(7)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引入一个中间要素“工资等收入总额”,它是与劳动生产要素投入所创造的总产值相对应的一级分配内容,这样就可以把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种宏观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公式进一步分解为两个测定指标,一个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称为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Q=SaW(8)这一比重作为一个指标用以测定社会保障支出份额能否既能保证公民基本生活又激励劳动者积极去劳动,事实表明:这一比重过低,不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这一比重过高,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养懒人。另一个指标是“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成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H=WG(9)这一比重作为指标用以测定国民经济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否正常进行。这一比重过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未能得到基本保证,影响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甚至引起劳动者反抗;这一比重过高,资金积累减少,影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将以上公式组合整理得出:Sˉ=SaG=SaW×WG=Q×H(10)
2.1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数理分析社会保障负担系数模型的公式是:Q=SaW(11)社会保险支出项目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构成,因此Q=O+Z+E+J+M(12)公式(12)中,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O、Z、E、J、M分别代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O=OaC(13)公式(13)中,O代表养老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Oa代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代表养老金的替代率。Z=0.5DF(14)公式(14)中,Z代表失业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D代表自然失业率,F为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0.5为失业金年获得系数。根据国内外经验和社会保障法规,医疗保障费用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10%~12%,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1.5%,社会福利和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1.5%,为适度保障水平的限度。
2.2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的数理分析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是指劳动工资等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计算公式是:H=WG(15)若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比重过低,劳动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值未实现应有的增长而提高,影响劳动人口的投入和生产的积极性。若它的比重系数过高,挤占了资本生产要素投入所应得到的利润分配,影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值的研究,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原理。具体公式是:Y=ALaK1-a(16)这个函数所要表明的是,在社会的技术水平为A的条件下,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于生产总量的作用和影响如何。他们当时推算出,a=3/4,1-a=1/4。由此可知,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75%,资本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15%。
3不同基金投资回报率下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由于本文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此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里选取适度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优抚水平系数作为基数。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的保障,第一个层次来自于实行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基金,它与职工过去的资历、对社会的贡献水平及在职期间的薪酬水平相联系;第二个层次属于自我保障形式,比第一个层次的保障力度更大一些,来自积累制的个人账户基金,这个层次的给付水平主要取决于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受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随着个人账户制度的不断发展,未来发挥主要养老保障作用的必然是个人账户基金,根据相关资料计算,未来个人账户基金的替代水平占整体水平的5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其预测,GDP增长率将逐年降低,2010年为7%,2030年为5%,2050年将至4%,以后保持稳定。预计2040年GDP水平达到1299478.4亿元。老年人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对象,因此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支出的能力,个人账户基金具有长期积累性,能够形成资金规模进行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有高度相关性。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构见图1。根据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的关系,应用origin软件计算得出回归方程。统计分析结果说明:
第一,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97。事实和理论也正是如此,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增加,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相应就会增加,在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从个人账户领取的养老金会越多,保障水平也就越高。
第二,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系数B的具体数值,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当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就相应提高约0.51个百分点,这个比例说明了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对社会保障水平有较大的影响。若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0%,那么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越高,统筹基金的压力越小,这样可以将统筹基金用于解决我国在转制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弥补养老保险金的资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