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的考核机制和薪酬体制都呈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只考核贷款,不考核存款”,主要指标包括贷款覆盖率、放款客户数、放款金额等,目的是减轻小额信贷技术员吸收存款的压力,使其把精力和心神专注于拓展、维护信贷客户。小额信贷技术员的薪酬则由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年终奖金三部分构成,其中,绩效工资比照信贷员所放贷款收息10%~20%发放,其中一半按月直接发放给个人,一半作为赔偿准备金专户存储。若贷款出现损失,则用小额信贷技术员自己的赔偿准备金赔偿。当本人离开农信社和退休时,多年累积的赔偿准备金一次性全部退还本人。其实质,是小额信贷技术员的收入由其发展业务多少及风险大小决定。而在风险防控机制上,海南农信社实行的是“鱼咬尾”制度,即对每一笔贷款,信贷员3至5个联保,A监督B,B监督C,C监督A,顺次监督,既监督别人,又受别人监督,避免了冒名贷款和垒大户现象,有效防控了信贷员道德风险。与农行曾经实行的“包放、包收、包收益”相比,海南农信社的做法,既兼顾了集体利益,对员工个体利益也有所体现和尊重,显然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从而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调动员工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前,农行对小额农贷人员的考核,目标设置较多较全,既有贷款又有存款,还有其它产品;在风险防控上,又较偏重于事后处置且集中在业务本身上,对道德风险关注得不够,或者有所关注,但具体措施仍然缺乏针对性。尽管在服务“三农”的广度、深度和长度上,海南农信社与农行有着明显而巨大的不同,但从总体情况看,仍是异中有同。农行不妨参照海南农信社的做法,在现有办法、制度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小额农户贷款从业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当然,农行员工队伍庞大,区域差别明显,业务发展不平衡性突出,在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予以创造性、创新性地吸收、借鉴,不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
二、农行建设“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的现实考量
(一)就政治角度看:服务“三农”既是农行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又是农行适应形势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调整。农行要圆满完成这一使命和战略,在强农、惠农、富农上保持应有的竞争力和综合贡献度,就必须要有丰沛厚实的人力资源作保障。而综合分析现有的县域员工队伍,无论年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工作经验、职业精神或道德,都与深化“三农”金融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构建有效的服务“三农”模式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熟悉“三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县域员工队伍,已是当务之急。而借助加快“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建设,发挥“鲇鱼效应”,既有利于“盘活”现有队伍,使之重焕生机,又有利于改善、优化小额农贷人员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彰显“实力银行”、“责任银行”的社会形象,并为农行悠久的服务“三农”文化注入富有活力的新鲜“因子”。
(二)就同业竞争角度看: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村金融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农行在县域和服务“三农”的传统优势(如渠道优势、产品优势、经验优势和客户的信任优势等)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和邮储银行等其它金融机构强有力的冲击和渗透,亟需从体制、机制上开展全面的、全方位的创新和探索,以此巩固和扩大传统优势,并进一步打造和确立服务“三农”新优势。而“小额信贷技术员”的生命力正在于其“创新性”。总结分析海南农信社的做法可以看出,“小额信贷技术员”的岗位职责、管理体制、考核机制都与传统的“信贷员”有着显著的不同,更契合了新形势下服务“三农”、打造发展小额农贷新模式、新路径的需要。反观农行现行队伍管理模式,失之于简单、粗化,并未体现出县域、“三农”应有特征或特色,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
(三)就业务发展角度看:农行的小额农贷客户,行业各异,产业不同,区域特征和城乡二元结构都很明显,加之当前内外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无论准入、投放,还是贷后管理或风险掌控,都需要从业人员赋予工作质量、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效率更多的“技术含量”,做到更加“智慧”地面对。而农总行也已明确全行服务“三农”的总体原则,即“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些无不同样有赖于队伍的重构、重建。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人员、队伍的改革和创新,其它方面创新和发展的实效、成效就很可能大打折扣。服务“三农”要做到实现上述“三个有利于”,就必须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技术”与“智慧”。
作者:戴舜水沈静怡单位:农业银行镇江润州支行、农业银行镇江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