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管窥DEA模型下的财政支农资金效率影响范文

管窥DEA模型下的财政支农资金效率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管窥DEA模型下的财政支农资金效率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管窥DEA模型下的财政支农资金效率影响

1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1.1变量选择

选取了改革开放以来自1978-2010年33年间农村发展情况及中国财政支农的相关数据,其中用表示农村发展情况的农业总产值y1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2作为输出指标;用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作为输入指标。农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财政支农支出是政府通过财政作为杠杆以支持农业生产和发展为目的而实施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财政资金投入。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2006年,我国的财政支农支出的内容结构一直保持不变,主要项目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3项费用支出和农村救济费。从2007年起,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因报表制度调整,口径与往年不同,对项目进行了调整,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补贴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这3个项目。

1.2数据说明

从1996-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选择了1978-2006年之间的原始数据,从2011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07-2010年的原始数据。为了使不同时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对原始数据做了处理:利用各年的物价指数将所有年份的数据换算成以1978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的数据。

2实证分析

2.1财政支农资金综合效率分析

综合效率有效表明其投入和产出处于最佳状态,而且不存在“超量”投入或者“亏量”产出[5]。由表1可知,从综合效率来看,1985、1994-1997、2000、2002和2007年这5个时期8个年份的效率最高,达到了1。其余的年份,其中在1978-1984年效率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由1978年的0.47上升到了1984年的0.97,上升幅度较大;1986-1993年资金的综合效率在处于小幅波动的状态:波峰为1988年的0.96,波谷为1991年的0.79,波幅为0.17;1998、1999和2001年的综合效率虽没达到1,但是也都在0.9以上;2003-2006年的综合效率在0.5~0.64之间波动,较之往年有很大的降幅,且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在模型上没能达到有效的农业产出。自2003年开始,政府开始加大对农业各项支出的投资力度,意在摆脱“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历史境况。在农业投资易于迅猛增长而农业技术必须逐步提高的现实下,农业规模会显示出规模过大的结果。通过一定的时间来将农业投资转化为农业技术存量后,农业规模与技术达到有效匹配,惠农政策才能完全体现出它对农业崛起的巨大支援力度,2007年综合效率恢复到有效水平即印证了这种观点。2008-2010年综合效率下降的原因与前述情况类似,在总投资不变的条件下,政府应当优化财政支农的结构,在农业科技支出上适当增加比重,以实现科技带动农业进步的目标。

2.2财政支农资金纯技术效率分析

从纯技术效率来看,在分析的33年中,1978、1980-1982、1984-1985、1988、1994-2000、2002年和2004-2010年这22年的效率都达到了1,即这些年的纯技术效率达到了完全有效。在没有达到完全有效的年份中,除了1979和1991年外,其余各年的纯技术效率均在0.9以上,这表明在现有的投入规模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的各项投资比例大致相同,在目前看来,这种比例是长期有效的,表现在资金得到了良好的利用,体现了较好的生产状态。

2.3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表示的是各年的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收益情况。这是我国农业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农业长期处在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型生产模式中,距离实现发达国家中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的高效率生产方式还比较遥远。因此,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在我国农业科技落后时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劳动力,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农业科技存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农业生产关系已经表现出了颓势,农业规模从过小到有效再到过大即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逐年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只要规模效率达到有效,综合效率就是有效的;而有14个年份的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效率无效,从而是综合效率无效,所以导致综合效率不能达到完全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的无效率。财政支农资金的绝对规模虽然逐年增加,但是通过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来衡量,财政支农资金的相对规模是呈下降趋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体制效率较低有关。因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多环节和资金投放的多重去向而发生资金非农化、挪用和浪费等现象,从而使得整个国家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率无效率。

2.4投入产出的投影分析

如果某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纯技术效率为1,而规模效率小于1时,说明当年的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是因为其规模和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需要增加规模或减少规模。对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的年份来说,应该可以通过减少当年的财政支农支出或者增加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均纯收入来提高综合效率。对纯技术效率小于1且规模效率也小于1的1979、1983、1986、1987、1989-1993、2001年和2003年这11年的投入产出的投影值进行分析,从研究这些年份应如何调整投入或者产出中得到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和合理调整财政支农结构的启示投影值与实际值不同则说明这方面的投入或产出存在冗余,投影值大于实际值说明相应的投入或产出可以增加;投影值小于实际值说明相应的投入或产出可以减少。表2中的数据显示,在产出方面,这11年均可将当年的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说明这些年的财政支农的资金使用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合理的利用财政支农的资金。在投入方面,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3项费用这两个项目冗余的想象很严重: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在这11年中每年都有冗余,农业科技3项费用在这11年中有8年都出现了冗余。而支农支出和农村救济费都只有1年出现了冗余现象。在投入方面的投影分析显示出了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的内部支出结构原因。在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3项费用这两个项目中的浪费很严重,不能合理地利用这两项的资金,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对这两项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对支农支出和农村救济费这两项的资金基本已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所以想要提高我国财政支农的资金利用效率,应着重提高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3项费用这两项的使用效率,若不能及时提高使用效率可适当放缓这两项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以避免不必要地浪费。因2007年起我国对财政支农的支出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几年暂时还没出现冗余的情况,财政支农的支出结构中已没有单独的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3项费用这两个项目,但是仍需对这两项目的使用情况加以重视。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1978-2010年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进而对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小于1的11个年份的投入产出的投影值进行测度,最后得结论及建议:

(1)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效率波动频繁是目前制约财政支农资金综合有效的主要因素。在所分析的33年中,我国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只有8年是完全有效,大部分年份都不是完全有效的。相比之下,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纯技术效率有22年是完全有效的,而规模效率只有8年是有效的,说明导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的无效。造成规模效率无效最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其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支持,这使得财政支农各项支出的微小变动都可以对农业生产规模造成递增或递减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决定对农业进行扶持时,要加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应当是为农业大发展创造必要的发展环境和条件,适当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支出力度,保证农业健康、稳步的成长。

(2)现行的农业基本生产模式在改革开放前期阶段显示出强大的生产活力,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完全释放效能,在目前及未来时期里,将逐步显现出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效率的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规模效率经历了一个由支农资金规模过小到有效再到过大的过程,截至到目前,这种财政支农资金规模过大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对于这种情况,部分原因是由于财政支农的各项支出分配不甚合理(例如文中得出农村基本建设支出的力度存在缺失),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配问题所造成的。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的小型农业生产模式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当时非常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援助下,农业仍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强大的今天,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基础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加上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得农业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但家庭联产承包制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需要,单个农业家庭无力担负起大规模、集约化的农业生产,这就浪费了惠农政策对农业的巨大效益,造成财政支农规模过大的现象。

(3)政府正在加快脚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财政支农政策将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表1数据显示,自2003年至今,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效率波动次数频繁且幅度较大,这表示政府财政在有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力求改变目前的农业面貌。在经历三十余年的改革成果积淀,政府财政已经有能力为农业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放眼国内外的经济生产大环境,我国农业也确实处在战略调整的机遇期里。但政府在加强农业基础条件建设,专注于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庞大,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后必将导致大量的农民失业,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农业大发展的步调应当是适时的、适当的前进,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利用deap2.1软件对分别1978-2006及2007-2010年逐年的数据进行DEA模型中的VRS分析。

作者:李琳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