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政府公共投资作用范文

政府公共投资作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政府公共投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政府公共投资作用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政府公共投资概念与范围的界定;我国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与社会福利效应;政府公共投资的国际比较;结论与启示,对政府公共投资作用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政府投资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新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投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公共投资既包括政府的公共投资,也包括社会组织的公共投资,即政府和社会组织均可作为公共投资的主体、政府公共投资具备经济增长效应,是指公共投资作为国民经济最终需求组成之一的直接产出效应、美国公共投资主要包括四类:教育投资;道路及高速公路投资;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公共事业投资、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公共投资的实践看,教育领域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比重呈现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上升的趋势,政府越来越重视通过公共投资发挥社会效应,以应对贫困、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等。具体材料详见:

摘要:本文从政府公共投资的概念和范围入手,探讨我国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然后对此进行国际比较,并对我国政府公共投资决策进行新的审视,提出要借鉴国外政府公共投资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入私人资本,加大对基础设施、教育业和公共事业的投资,实现公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努力提高公共投资效率。

关键词:政府公共投资;经济与福利效应;国际比较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公共投资在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周期、调整经济结构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经济快速发展、政府投资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新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投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政府公共投资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公共投资既包括政府的公共投资,也包括社会组织的公共投资,即政府和社会组织均可作为公共投资的主体。公共投资按资金来源分为政府公共投资和社会公共投资。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由于社会组织相对政府来讲发展较慢,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力弱于政府,所以绝大部分公共投资均由政府完成。一般地说,公共投资主要投向一些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上。就纯公共产品的建设而言,为避免“搭便车”问题的发生,必须向全体受益者进行课税。但由于人们对公共产品的范围及政府行为的不同理解,对公共投资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存在不同观点。

TrishKelly(1997)认为,公共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支出,包括公路、桥梁、给排水、电信、港口、航空港及相关的服务设施。DouglasHo-ltz—Eakin(1994)认为,公共投资按照其最终用途应分四类:教育投资;道路及高速公路投资;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公用事业投资。EtsuroShioji(2001)认为,公共投资主要投向有:教育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涉及公共房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的供给、城市公园、道路、港口、机场、工业用水等方面。AlfredoM.Pereira(2001)将公共投资分成五部分:高速公路、街道等基础设施;电力和煤气设备、运输系统、机场等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和水供给系统等基础设施;教育、医院建筑物及警察局和消防站、法院等其它建筑物。

我国学者对该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林家彬(1996)根据日本1967年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认为,公共投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公社、公团、公库等政府团体及经营水道、交通、发电、医院等事业的地方公营企业的投资总和。公共投资可分为行政投资和政府企业投资,其中行政投资根据投资的目的可进一步分为生活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林水产投资、国土保全投资、其他投资几个领域。秦辉(1999)认为,公共投资是政府根据公共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投资活动,资金主体来源于政府财政性收入,投资行为体现政府的意图。刘国亮(2002)认为,公共投资一般被界定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由于政府不能在微观层次上直接介入市场竞争领域,这些政府投资往往被限定在公共服务领域,因此这些资本被称为公共投资。

本文研究的是资金来源于政府部门的公共投资,政府公共投资一般是指政府为整个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对具有经济外部性和社会效益的领域进行投资。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基础教育等,其最终结果是形成公益性资产,其投资主体是政府,但受益对象是整个社会公众。

二、我国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与社会福利效应

政府公共投资具备经济增长效应,是指公共投资作为国民经济最终需求组成之一的直接产出效应。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一般分两个层面: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上,公共投资能减少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增加企业利润。在宏观层面上,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理论分析表明,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效应,我国1998年以来实施的以增加政府公共投资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力证明了这一点。“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4%、16.5%和32.3%。这一时期较高的投资增长率,对同期保持平均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进入“九五”时期以后,我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回落,通货紧缩趋势明显加剧,国民经济运行陷入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困境。1998年7月,国务院果断决策,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建设国债、增加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1998-2002年间,我国共发行建设国债6600亿元,并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充实国有银行资本金。在政府公共投资的带动下,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回升为13.9%,1999年又降为5.1%,2000年为lO.3%,2001年为13.1%,2002年上升为16.1%。在政府公共投资的直接拉动下,我国制止了经济增长率下滑趋势,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态势。1998~2002年期间,GDP增长率分别为7.3%、7.1%、8%、7.3%、8%。根据财政部的测算,以增加公共投资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对GDP增长率的贡献,1998~2001年分别为I.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政府公共投资也具备社会效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投资总额持续增长,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文化广播和国防事业近15年来年均增长速度如表1所示。

由表中的数据可看出,从1990年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文化广播和国防领域的公共投资年均增长速度最低的为9.39%(国防),最高的达年均24.36%(文化广播电视电影),而同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37%,说明90年代以来我国各项公共投资的增长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投资1990年为753.56亿元,到2004年则增加到6592.22亿元,增长近9倍;教育投资由1990年的89.81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961.49亿元,为1990年的近10倍;而2004年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投资水平达245.36亿元,为1990年38.44亿元的6倍多。而2004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990年的近4倍。表明我国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福利水平也在逐渐改善和提高。

三、政府公共投资的国际比较

美国公共投资主要包括四类:教育投资;道路及高速公路投资;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公共事业投资。在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中,近50%是用于收入支持和社会保障项目;州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最大项目是教育,其次是收入支持和社会保障支出,两项合计比重在30%左右。此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三级财政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英国公共财政主要承担的职能有:提供公共物品、收入再分配、反垄断、纠正由于缺乏远期市场和保险市场所造成的影响、消除长期经济不均衡、纠正外部效应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的公共投资发生一些变化,在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多个领域引入了私人投资。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然而,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具备这两个特点。如,公共交通、公共住宅、教育、上下水道等,都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不支付费用便无法享受服务。此外,在自然垄断领域,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进步,致使生产成本下降,边际收益递减的状况减轻,通过市场竞争可达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的。而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却遏制了产业的发展。在对传统公共产品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新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有时可以分离,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提供并不是一定要由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

法国在财政体制上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整个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地方预算和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三部分组成,分别反映各类行政机构的财政收支情况。2005年,这三部分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11%和26%。可以看出,在法国国家财政预算中,具有公共投资效应的社会保障预算比重最大、地位最高。

日本政府近年来在公共投资领域引入了私人资本,直接效果就是减少了财政投融资规模。2003年的财政投融资计划为26.79万亿日元,是1987年以来16年中的首次大幅缩减,总规模已降到泡沫经济以前的水准。2004年,日本财务省将财政投融资计划进一步削减10%以上,最终调整为23万亿日元。日本经济也从2002年初开始进入景气恢复局面。2002年在前年度负增长基础上,实现了0.8%的GDP增长;2003年GDP增长2.0%;2004年经济增长率达为1.9%。日本的公共投资项目到2005年5月已达197项,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文化设施行业。新晨

四、结论与启示

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公共投资的实践看,教育领域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比重呈现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上升的趋势,政府越来越重视通过公共投资发挥社会效应,以应对贫困、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过去,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由政府承担,使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非效率化成为比较普遍现象。英国和日本在公共产品生产中引入私人资本的做法克服了上述弊端,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增强了公共产品生产的竞争性,提高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在我国的公共投资中,政府占主要地位,物质资本投资比重过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过低,社会福利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对公共投资的转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在公共投资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入私人资本,加大对基础设施、教育业和公共事业的投资,实现公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并在如何提高公共投资效率方面探索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