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教育财政政策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中职教育财政管理政策
加大中职教育财政管理政策力度,是江西省政府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教师管理为例,为加强中央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08年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教育厅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的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具体部署,主要包括对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经费,重点专业师资培训方案教材开发经费,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的资助等方面的管理。该项政策的出台,为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稳定与优化提供了支持,并丰富了江西省中职教师的聘用形式。当年全省240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教师11470人,相比2007年233所中等职业学校共12403名在校教职工,为兼职教师的引入腾出了较大的职位空间,因而大批的兼职教师被引入到中职学校。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数额有明显上涨,外聘教师一般都是资历较高或者是学历较高,外聘教师的引入,丰富了学校的学术讲座、技能讲座,提升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及社会影响力,也有利于中职学校开发更好的培养模式,为中职学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该政策的出台,使中职教育和一般学历教育一样,能够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师资。
(二)中职学生资助政策
2006年12月,在中央有关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文件的精神背景下,江西省印发《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暂行管理办法》,为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建构了以政府资助为主导,农村学生全惠及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客观上扩大了中职教育的财政投入,保证了中职教育的奖助支出,使中职教育和普通学历教育一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奖助机制,推动中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职学生的素质水平。2007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总额达14.31亿元,相比2006年的2.61亿元,增长了近4.5倍;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占地方教育总投入的比重,由1.5%增长到5.02%,增长了近3.5个百分点。同年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支出达4510.13元,实现新高。
(三)中职教育免费政策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实施方案>的通知》,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江西省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该举措为那些贫困家庭的适龄学生创造了条件,原本读不起中职学校的人,也能够进入中职学校,拓宽了生源空间。2013年11月,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扩大中职学校的免学费对象及范围,对江西省公办及民办中职教育学费的补助方式做了详细的规定,细则中对于政策实施的监管也做了相关的规定,该项政策实施将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规模,据统计,2010年以来,江西省中职教育招生数额保持在20万人左右,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扩大了中职教育招生规模,有力促进了江西省中职教育发展。
二、江西省中职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效果
江西省实施中职教育财政政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公平角度来分析,却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据《江西统计年鉴》《江西省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1)数据,全省11个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约460所,这些学校不均匀的分布在全省各市区,由于各市区中职教育财政立场的不同,各市区间中职教育的投入差异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职教育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的区域差异。图1为2010年江西省地方中职教育经费占教育投入比重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省中职教育投入比重曲线起伏较大,曲线较高点即投入比重较高的市区,萍乡市中职投入占教育投入比重达18%;曲线较低点即投入比重较低的市区,南昌市及上饶市都不到5%,说明各市区中职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差异较大。第二,中职教育支出与中职发展规模关系的区域差异。2010年全省中职教育支出排在前四的市区分别是赣州市、九江市、宜春市和萍乡市,排在后四位的市区分别是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和抚州市;同年中职学校学生总数前四的市区分别是南昌市、赣州市、宜春市与新余市,学生总数排后四位的市区分别是景德镇市、鹰潭市、萍乡市及抚州市。可以发现,全省中职学生数较多的市区,中职教育经费支出一致性不高。表现在有些市区支出多,有些市区支出少。如宜春市学生数与支出都相对较多,南昌市学生数较多,而支出较少。中职学生较少的市区,中职教育经费支出一致性也不高。如景德镇市、鹰潭市学生规模及支出情况相对都较少,而新余市学生规模不高,但支出较大。总体而言,江西省中职教育支出与中职发展规模一致性的区域差异明显,即有些地区一致性高,有些地区较低。第三,中职教育支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这种关系同样表现为,有些地区经济收入高且中职投入高,有些地区经济收入高而中职投入低;反之亦然。即中职教育支出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与不相一致的情况。比如南昌市的GDP在全省最高,但是南昌市中职教育投入排全省第七;赣州市的GDP排全省第二,中职教育投入一样靠前,排在第一位。江西省中职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一致性的区域差异明显。
(二)城乡差异较为显著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中一起,担负着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的艰巨作用。现行财政政策下,江西省中职教育并没有得到公平全面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城乡财政差异。中等职业教育涵盖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因为中等专业学校与技工学校主要集中于城镇地区,而职业高中存在着城乡分布的特征,故探讨江西省中职教育城乡差异,关键要看职业高中教育。首先,职业高中的总体投资形势城乡差异显著。据《江西省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1年),2010年江西省职业高中的总支出为10.8亿元,其中农村职业高中总支出仅为1.2亿元,农村职业高中支出只占职业高中总支出的11.1%。也就是说,江西省有近89%的职业高中总支出用于城镇地区,城镇投入总量是农村的8倍,反映出城乡中职投入总体差异十分显著。其次,各主体部门职业高中支出城乡差异显著。各部门存在着明显的重城镇而轻农村的现象。江西省教育部门对于职业高中教育经费总支出是7.3亿元,其中农村职业高中的总支出是0.5亿元,仅占总支出的6.8%;企业办学中职业高中的总支出是30万元,用于农村部分的为0元,即全部用于发展城镇学校;民办学校职业高中教育经费总支出为3.2亿元,其中用于农村学校的为0.7亿元,约占总支出的21.9%。通过上面的比较,不难发现,江西省职业高中教育投入方面,有着重城镇地区而轻农村地区的特征,导致江西省职业高中财政的城乡差异,进而产生了江西省中职教育财政的城乡差异。
(三)校际差异不容忽视
财政投入的数额会制约到办学条件及办学规模,评价财政投入的充足与否,可以根据著名教育经济学家靳希斌教授提出的教育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两个一级评价指标:教育投入总量与生均教育经费。也就是将教育总支出与生均支出的实际情况作为比较的依据。江西省中职教育校际差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同办学类型之间的校际差异。表1显示,从总量上来看,江西省中职教育财政支出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占41.21%,职业高中占50.74%,两种类型学校合占中职教育总支出的91.95%,反映出江西省中职教育支出主要集中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与职业高中两种类型的学校;从生均情况来看,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高达11913元,而技工学校只有104元,相差11809元,即使是支出相近的职业高中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之间生均支出也相差近1000元。明显反应出江西省中职各办学类型间校际差异的存在。第二,同一办学类型内部间的校际差异。中职教育同一办学类型中也存在不公平的财政状况。即使是职业教育,也存在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差异,公办中职学校与民办中职学校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师资力量、危房改造情况、图书册数、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供应方面。往往重点中职学校师资学历水平能普遍达标,“双师型”与“技师型”师资充裕,而一般中职学校师资学历水平达标率低,且稀缺专业师资更是紧缺;重点学校资金相对充裕,能及时进行危房改造,而一般学校的危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图书及设备配置方面,重点学校也都比一般学校完备,这些方面,公办学校又比私立学校优越,因而,总体又反映出江西省中职教育的校际差异显著。
三、完善江西省中职教育财政政策公平的建议
目前来看,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公平性不够,有待完善。推动建构公平性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扩大中职教育财政投入,鼓励民办中职教育发展
虽然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对于中职教育贫困学生的帮扶政策,但是由于名额、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中职教育的资助程度还很有限。教育发展离不开财力的支撑,中等职业教育亦如此。中职教育的发展不能只是政策下的亦步亦趋,应该有所突破,要做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预算,适当的对其财政倾斜,腾出更多的发展资金,尤其是扩大对省内薄弱地区的财政支持,因为任何一个亟待崛起的行业,其需求量都要比平时更高。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财政支持,其中包括扩宽贫困生的支持,扩宽相关专业的支持,逐步由支持涉农专业向非农专业扩展等;还可以鼓励职业学校自办企业,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IIEP)在研究报告中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公立学校必须要获得一部分成本补偿的话,那么可以考虑两种办法,一是制定学费标准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给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二是在政府确实没有能力扩大公立学校系统的规模时,积极扶持私立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通过鼓励民办中职学校的发展,对于缓解政府中职教育的财政压力,缩小区域教育财政差异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建立省级及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财政机制
教育财政公平,需要遵循“财政中立”原则,即每个地区的富裕程度有差异,但法律拒绝以此为由,使不同学区学生的生均经费不等。中职教育财政政策要保证任何财政状况下的适龄青少年,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同样的教育或者是最低保障的教育。虽然我们应该承认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但全省各地区中职教育投资差距应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以满足学生教育机会的均等。所以应该做到:一方面,上一级政府及财政部门应该按照制定富裕学区标准,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对贫困学区给予补充,缓解与克服不同学区间、城乡间教育经费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应该建立省级和各市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财政机制,保证中职教育所需的各项经费都能够恰当分担,足额到位。总体上还要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政策制定方面,明确各级政府在中职教育财政上的支出责任。第二,供给形式上,应该根据地方的实际财力,采取与之对应的供给方式,实行地方独立供应,或者是省级专项拨款独立供应,或者是省级与地方联合供应的形式。第三,具体支出项目上,应该把中职教育的各项经费,包括学杂费、书本费、生活补助、公用经费以及教师工资等费用作出具体的规划与安排,使每一级政府、每一个区域都能够达到财权与事权相一致,保障免费教育的有效实施,推进中职教育财政公平。
(三)规范中职教育财政开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中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财政支持是保证,规范开支则是关键。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是规范中职教育财政开支的最高追求。中职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财政量的支撑,把握财政效率一样很关键。江西省中职教育的财政支出本来就不富裕,不合理的、缺乏完备监督的财政开支,使得教育资金更是捉襟见肘,进而出现区域、城乡及校际差异,迫切需要充分利用每一项财政经费,做好财政预算。首先,要恰当分配事业性经费和基建经费支出的份额,坚持应急性第一的原则,将用于危房改造、人才师资引进、学生补助及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开销排在前列。其次,要避免浪费和腐败,不攀比、不虚报瞒报,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中职教育质量提升上。再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努力建立中职财务公开体制,各教育部门层级监督,学校老师、家长及社会共同监督。做好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府应在网站上设置中等职业教育专栏,及时统计学校的财政分配,客观地进行公布;学校本身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在校园专栏上对财政使用给予公示,进而建立公正公开完善的中职教育经费监督体系。
(四)健全中职教育转移支付机制,尤其是各市区间的转移支付
江西省中职教育财政公平的实现,靠各市区独立发展是不够的,由于地域人口及财政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市区各方面都很优越,而部分市区财力特别不足,因而在中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为了克服中职教育财政的区域差异,需要做好全省的转移支付工作,尤其对财力薄弱及人口众多的市区的转移支付,建立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及“以市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要建设省、市对于薄弱县的纵向转移支付工作,根据市级单位的财政缺口,进行核算,采取省、市级行政单位的联合转移支付进行补充,或者是省、市级行政单位的专项转移支付。另一方面,建设各市级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省内各市的财政状况,制定富裕市拉动贫困市的转移支付机制,尤其是对那些中职教育人口众多,且财力又很薄弱市的转移支付。鼓励并积极开展全省各市县间的相互扶持,努力促成资源从富裕地区流向贫穷地区,实现全省中职教育的共同发展。
作者:王贤德邱小健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