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政学四位一体思政育人路径范文

财政学四位一体思政育人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财政学四位一体思政育人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财政学四位一体思政育人路径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纵观古今中外,财政的产生与发展,无不是为治国理政服务,为特定的国家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财政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科基础课或核心课程,对大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财政学课程讲授财经类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质,对提升大学生的财经素养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财政学课程知识具有明显的家国情怀和价值倾向,对塑造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们认为财政学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理想课程。梳理已有文献发现,除赵艾凤(2018)对财政学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外[1],其他教学论文主要对财政学案例教学[2]、教学方法[3-4]、教材建设[5]、人才培养[6]等进行讨论,而较少对财政学的课程思政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高等教学界对课程思政的探讨较为深入,比如李国娟(2017)[7]、陆道坤(2018)[8]、丁义浩(2020)[9]等,但尚未较好地延伸到财政学专业及相关课程。多年来,尽管财政学课程专业教师一直努力探索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观,但与新时代高等教育对课程思政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自2017年起,西南财经大学财政学课程团队基于情感、认知和技能三维目标,从教材建设、线上课程、线下课程和实践性课堂进行“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二、财政学课程思政三维目标设计

按照布卢姆等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可以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等三大领域,因此本研究基于三维目标来设计财政学课程思政目标。

(一)情感领域的课程思政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判断和信奉四个层次。第一,接受。任何理论的教学,必须让受众能够接受相关理论。对于财政学而言,如果学生都不愿意接受课程思政中所宣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他们又如何践行上述世界观和价值观呢?为此,我们需要对财政学相关理论的教学方式进行重构,实行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创新,从而让学生真正接受财政学相关理论及蕴含在财政理论中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观。第二,反应。要真正对课程专业理论及其价值观有彻底的领悟,必须对相关内容有深刻的反应。换句话说,只有一个人在思想层面与相关理论和价值观产生了化学反应,那么他才能对相关专业理论及价值观完全接受。比如,学习了公共产品理论之后,老师通常会告诉同学们去观察和认识现实世界中的公共产品,并分析这些公共产品与课程中的纯公共产品有何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去观察、去分析,让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发生反应,从而真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第三,价值判断。无论是财政学专业理论还是相应的价值观,要真正入脑入心,必须经过学生的价值判断关。换句话说,学生必须要用过去已经接受的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对上述内容进行价值判断。无论是在原有理论和价值观上叠加新的理论及其价值观,还是用新理论和价值观覆盖和替换原有理论和价值观,都必须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刻的价值判断,并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财政学知识体系,形成合理的家国情怀及价值观念。

(二)认知领域的课程思政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第一,识记。财政学课程要求学生识记基本的财政现象,熟悉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理论、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政府预算、财政管理体制及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拓宽学生财政经济知识视野。在这个层次,学生需要把握住基本理论,从而为课程思政打好基础。第二,领会。财政学课程要求学生领会财政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原理,深刻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微观与宏观社会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加以认识理解,深刻把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走势,从全局的角度去认识理解各种财政经济问题。在这个层次,学生需要结合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领会财政基本理论。第三,运用。财政学课程要求学生合理运用财政学中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解释社会现象、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在这个层次,学生需要进一步观察社会经济现象与国家相关政策,运用财政相关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上述现象与政策。第四,分析。财政学课程要求学生以经济学的逻辑分析同一财政现象、政府行为或公共政策的对立观点;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学术写作、文献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等能力。第五,综合。财政学课程着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为培养合格的经济学专门人才创造重要的基础性条件。第六,评价。财政学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对各项财政政策进行合理的评价,对相关社会现象、政府行为所蕴含的财政问题进行准确的评析。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课程思政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模仿、操作和熟练三个层次。第一,模仿。所谓模仿,是指对财政学专业内容及相关理念和价值观进行简单复制,初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及所蕴含的理念和价值观。第二,操作。所谓操作,是指在理解和模仿的基础上,能够将财政学专业内容及相关理念和价值观运用到现实世界的财政经济分析中去,运用到现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去,在操作中进一步领会专业知识及相关理念和价值观。第三,熟练。所谓熟练,是指在复制和操作过程中进一步领悟财政学专业知识及相关理念和价值观,真正实现专业知识、相关理念和价值观入脑入心,在社会实践中内化为行动的指南。

三、财政学“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本课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的经济背景、文化传统和财政实践为基础,并融合当代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理论的合理成分,坚持育人价值导向,开发财政学线上课程,打造财政学线下金课,强化财政学实践教学育人,积极向同学们传递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观、经济学观与伦理学观,探索“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一)坚持育人价值导向,编写财政学精品教材

教材是“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依托。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课程团队2006年出版了财政学教材,为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其后,团队相继于2010年和2017年在高教社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为顺应新时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进展,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思政建设相关精神,团队于2019年出版了第四版财政学教材。第四版教材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全新设计,在财政专业知识体系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内容。比如,教材强调运用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对财政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张财政保障政府存续和维护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秩序,并进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努力消除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教材。同时,教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与财政学主要知识点进行对接,从而在教材中有效融入核心价值观。

(二)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开发财政学在线课程

为适应网络化时代的学习习惯,满足Z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大规模在线学习规律,课程团队开发了财政学线上课程,并于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至今已经成功开设六轮,选课人数超过3万余人,3000余人获得合格或优秀证书。团队开发的财政学慕课被国内多个高校选用,被安徽省铜陵学院作为基础申请了国家混合式金课。在线上课程的设计中,团队将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分解,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对相关内容体系进行重构。比如,教材讲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同学们该如何理解?又如,一般认为财政具有国家主体性、公共性和强制性的特征,那么又分别如何理解?财政为什么具有维护国家的职能?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相关知识点中去,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问题,而不是就思政论思政。

(三)夯实课堂育人主渠道,打造财政学线下金课

要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不能忽视线下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为此,课程团队高度重视线下课程思政设计。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上,强调国家富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民主的理念融入课堂,在分析公共决策时讨论协商民主,在分析参与式预算时讨论预算民主等,强调教科文卫支出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分析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和谐的作用;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上,寻找专业知识点与法律制度的结合点,将法治观有效融入课堂。比如,课程以预算法、相关税法、有关财经法律法规、高等教育法、社会救助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习得法治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上,课堂教学强调纳税人要诚信纳税,从而将诚信观纳入财政学知识体系。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学生先在慕课平台上学习相关内容,教师也会将教学课件先行发给学生预习。因此,在线下教学中将以课程测试、答疑和讨论为主。教师一方面从学生那里收集需要集中答疑的问题,一方面发放讨论性问题,真正实现教学民主化。对于课程作业,个人作业要求自我完成,强调诚信;团队作业要求集体协作完成,强调团结合作。在课程讨论中,强调自由平等公正,让每位同学能够畅所欲言,平等表达对相关知识点的质疑及其习得过程。

(四)注重学思行结合,强化财政学实践教学育人

财政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其思政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还需要学思行结合,把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到实践中去检验知识,通过“反应”和“价值判断”,从而真正“接受”相关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财政学相关理论知识原本就是财政实践总结的产物,学生学习了这些理论知识又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科学方法。安排了相应的实践性课堂学习环节。比如,学习了政府预算的相关内容后,课程团队会安排同学们到财政厅(局)的预算处(科)进行实践,体会财政预算的编制过程;安排同学们到地方人大预算委员会(或预算工作委员会)实践,体会预算审查的过程;通过近距离的观察预算编制、审查过程,深刻把握预算民主的内涵。又如,学习完税收制度相关内容后,课程团队会安排同学们到税务部门参观,通过观察诚信合法纳税和依法征税,深入把握税收法定与法治的实践性意义。

四、财政学课程思政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建设课程思政育人团队

“课程思政”取决于教师,教师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既做“经师”又做“人师”。课程大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引进新鲜血液,培养课程思政教学梯队。近三年来,课程团队引入5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大大加强了课程创新能力。同时,团队还从校内马克思主义学院引入思政专业教师,由其对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进行把关,引领课程思政的方向性。同时,团队加强课程思政的内外培训。2019年团队选送3名教师到国内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并邀请1名教师到学院对团队进行课程思政全员培训,提升课程思政意识。

(二)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财政学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需要依靠集体备课制度来保障。集体备课重点以教学方法讨论为核心提高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课程团队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深入探讨课程思政与主要知识点的融入方式,避免就思政论思政的现象。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实现“三统一”,即统一进度、作业量、质量考核标准。其中,每周确定主备课人(即中心发言人),由主备课人就下一周授课内容提出设想,其他教师提出建议,然后形成和完善具体教案。每位教师高度重视二次备课,即在上课之前,对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三)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制度来检验。为此,课程团队根据现代课程观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发了有效的课程评价方法。一是课程团队听课评课制度。通过课程团队的内部听课和评课,发现课程思政是否偏离目标,发掘有效的教学方法。二是学生期终评教和期中意见反馈制度。通过学生的意见反馈,发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期末考核与内部评讲制度。期末考试完成后,课程团队加强试卷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政建设等方面进行评讲,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五、结语自实施改革以来,该课程深受学生好评,每年让1000多名学生受益,课程先后被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省教育厅立项为校级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得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荣誉,教学团队教师多次受邀在教学研讨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教学实践证明,在财政学课程中实施“四位一体”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财政学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强化理想、道德、责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艾凤.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61.

[2]李萍.论案例教学在《财政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05):55-57.

[3]宗志娟,王效芳.“财政学”课程多样化教学方法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4):101-103.

[4]章晓雯.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15):167+169.

[5]安锦.中外《财政学》教材比较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01):95+99.

[6]韩健,汪兴武.财政学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实践联动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9(06):144-145.

[7]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8]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9]丁义浩.“课程思政”建设须打破三个误区[N].光明日报,2020-01-13.

作者:周克清 陈昊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