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政监督中网络舆情的应用范文

财政监督中网络舆情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财政监督中网络舆情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财政监督中网络舆情的应用

一、网络舆情可以辅助确定财政监督的重点和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财政收支规模急速扩大,财政收支行为也日益多样化,与财政有关的监督项目变得纷繁芜杂,财政监督在确定“抱西瓜”和“捡芝麻”的问题面临诸多难题,单纯依据资金规模确定监督重点的财政监督理念越来越不得法,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千头万绪,违规违纪的“招数”层出不穷,即使财政监督部门具有见招拆招的能力,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研判都确定为监督的重点,而必须找到一种开放式的决策平台,来汇集更多的精力和智力,借助外部和社会力量实现监督方式的科学转型。而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特征就使其具备了很好的决策参考功能,最为典型的是“三公经费”在网络上的大讨论,使得财政监督部门越来越重视对“三公”支出的监督和管理,还有网络舆情推动的监督事项、津补贴清理规范、政府采购和“小专项”治理等等。在这些监督事项的确定上,网络舆情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理清重点,明确监督方向,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独特的优势。

二、网络舆情利于建立开放式的公共财政监督平台

公共财政作为一种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缺陷,直接参与民众生计和深入社会机理的现代财政构建模式,其具体体现在用于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资金量越来越大,财政的投入方式也越来越临近民生的“一线”,受益群体日益宽泛、参与人群日益丰富,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从“小众”到“大众”,涵盖了社会保障与救助、经济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科技文化和生态治理等等众多方面,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财政监督方式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公共财政发展的监督需要,具体表现在,监督信息源的瓶颈制约和公共财政项目“井喷“的矛盾,公共财政使得需要财政监督的项目数量日益庞大,所谓的日常监督在此情况下大打折扣,又退回了“取样抽查”的低效阶段,实施全部项目的全程监督变得不再现实。网络舆情的出现能够使财政监督从千头万绪中理出层次,其信息的指向性强、公众的参与度高,是一种非常适合进行公共财政监督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舆情能够扩大监督覆盖面,还能够多角度地审视公共财政的执行情况。

三、网络舆情能够增强财政监督的专业跨度

我国目前的财政监督队伍主要由财政、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人员构成,即使有相对专业的辅助评审机构,也很难满足当下财政资金宽泛的覆盖范围。财政监督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往往面临着“看不懂、问不清”的专业门槛,在这种情况下,监督失去了主动权,任由被监督对象“说什么,是什么”,在财政监督受制于专业跨度不可能过于深入实施的条件下,存在着被监督对象利用专业优势,巧立名目或者虚报冒领等方式套取财政资金,或者影响预算执行的问题。网络舆情作为群众自愿进行信息和智力分享的空间,对网络舆情的利用就相当于雇佣了若干的各行各业的专家,通过专业性的分析,可以简单明了地把一些被专业性掩盖的财政问题揭示出来,网友的智慧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在网络中经常见到的“一张图看懂某某现象”的案例很多,这种深入浅出的释义让财政资金在某一专业的使用变得透明而清晰,比如北京市公交一卡通押金利息去向问题,就曾经引起过广泛的关注,网友纷纷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进行解析,网友从制卡成本、银行利息计提、物权法等角度进行的专业性意见有理有据,迫使北京市发改、财政、审计部门介入调查。

四、网络舆情有利于建立由外而内的补充监督体系

财政监督不同于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更侧重于充当一种整个社会财政体系内部的自检自修工具,作为一种内部的治理方式,财政监督往往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监督,这样一来,监督视角也被局限于单向度的检查和问责,常见的监督检查程序一般是:财政部门确定监督检查对象—派员对检查监督对象的账务进行核查—出具监督检查报告—监督检查对象对报告提出辩解意见—财政部门修订确定检查报告—提请决策。这样的监督程序是一种内循环式的而且是从上而下的,借助网络舆情就可以另辟一种由外而内的、自下而上的监督路径,监督检查的程序可以是:通过网络舆情由外而内确定监督对象—派员自下而上进行取证和搜集线索—查实账务并与被检查对象沟通—出具附有一手证据材料的监督检查报告—提请决策。比起由内而外,以查账为主的单一监督手段,由外而内主动搜集证据的监督一方面更加有说服力和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得财政监督占据监督博弈的上风,增强监督的主动性。同时,网络财政舆情作为最敏感、最及时的政府行为纠偏利器,其敏感性和及时性有助于克服财政监督“后知后觉”的问题,提高监督的及时性。综合以上两点,网络舆情监督方式是传统财政监督方式的较好补充和手段变革。

五、结语

财政监督作为一种财政部门对国家财力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管与偏差纠正的最主要方式,在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建立,民生财政日益彰显的今天,其作用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公众利益的平衡和国家治理的效果。而交互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财政监督的视域拥有了无限拓展的可能,通过网络舆情构建一种公众能够广泛参与、信息可以及时共享的开放式财政监督平台,对解决财政监督中的信息不对称、纠错时滞和情报源单一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自于《财政监督》杂志。《财政监督》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王会川单位:河北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