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对基层财政国库改革范文

对基层财政国库改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对基层财政国库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对基层财政国库改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体制下形成的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多重设置账户分散进行的国库运作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对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重要内容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针对过去多年来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弱化,财政收支管理改革滞后的状况,国家对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国库;改革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整个财政管理的基础性改革,贯穿于财政预算执行的全过程,是预算执行制度的创新。“国库”不单是指国家金库,更重要的是指财政代表政府控制预算执行,保管政府资产和负债的一系列管理职能。就是运用国家的经济政策,具体组织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实现收支总量任务,在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对财政资金的沉淀进行资本运作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库管理制度被称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被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基层财政国库改革试点的系统设置流程不难看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全部取消预算单位原有的收支过渡账户,目的是让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提供者,资金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付”,改革的重点是账户体系。其必要性有三:

(一)原体制下账户的设置比较杂乱

虽然这几年通过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集中核算、收支两条线等形式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各征收机关及收费部门,都自行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收入过渡户收缴收入;另一方面,预算单位也都在各商业银行设置账户接受财政拨款,并从这些账户上进行开支活动,这种资金分散收付的局面,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政府实际可调控的资金很少,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财政性资金难以严格监督

在收入收缴过程中,除了少数单位按规定将资金就地缴入国库外,绝大多数都通过收入过渡户收缴资金,还有的要按上下隶属关系层层汇缴后再由主管部门上缴国库,而主管部门通过收入过渡户截留收费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有部分预算外资金在各征收单位账外循环。这种财政性资金脱离财政监督的模式,必然导致财政收支信息的严重失实,不能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数据,而预算外资金掌握在征收部门手中,如果不按公共财政原则支出,财政部门是很难发现的。

(三)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容易形成漏洞

过去是在年度预算批复后,财政部门就按月或按进度向预算单位拨付资金,虽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财政监督有所增强,大部分项目资金也能专款专用,但对基层预算单位的层层转拨容易造成资金的中途时间损耗,也很容易改变资金的本来用途,直接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非法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甚至诱发腐败提供便利条件。

所以改革现行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必然要求。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效果分析

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传统预算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对财政收支管理的一次创新。这项改革关系到各级财政预算执行能否规范,同时也必将带来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的更新。那么,财政国库改革后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改变了过去多头开户为国库单一账户,将以前的资金分散收付转变为国库集中收付,统筹了预算内外财力,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在收支过程中的合理配比,促进了预算编制的统一,规范了预算收支执行,强化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依法理财的观念。

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各项财政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实现直接支付,改变了以前收入层层汇集、支出层层转拨、收支资金流经环节多的局面,强化了预算执行中的财政监管职能。

三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所有财政性收支均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行,改变过去资金分散存放在单位管理为国库集中管理,有利于政府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增强了政府预算执行的可控性。同时,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通过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传递信息,克服了以往财政性资金运行信息迟缓、透明度不高的弊端,新的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流程为财政收支提供了及时、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为预算编制和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相对准确的决策依据。

四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财政部门内部实行了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职能的分工,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实行出纳与会计分开,从根本上改变了预算资金的管理方式和预算执行方式,使预算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这一层面讲,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改革进程中需重视和加强的工作

随着支付业务量的逐步增加和支付范围的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在操作过程中也渐渐凸现出其不容忽视的一面,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和业务流程培训是基础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国库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对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微机熟练程度要求高,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整个工程涉及到基层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银行、人民银行、收款人等多个单位或个人,而自推行这项改革以来,从上到下缺乏系统的、规范的、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在基层财政,下设

二、三级单位或基层站(所),管理预算职能延伸面宽、收入支出、往来款项、代扣代缴资金业务频繁的部门,在国库集中收付这个绝对程序化的系统中,对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茫然无措,没有可以借鉴的完整模式。同时,新的国库收付制度从根本上打破了单位过去现金收支的随意性,使单位用钱与过去相比显得“不方便”,对改革带来的这种规范化要求短时期内不适应,特别是现在正处于改革的过渡期,银行、财政、单位等各环节的业务衔接还不是十分到位,软件也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再加上预算单位不理解改革而产生的抵触情绪,不免引起部分单位的反感。那么,作为占改革主导地位的财政部门,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整个国库系统业务人员及预算单位业务人员进行进一步培训显得十分重要。一是从政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出发,改变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认识观念,使之从传统的模式中蜕变出来,能够理解并接纳改革所带来的业务变化;二是对系统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指导,搞好跟踪服务,使经办人员能熟练地掌握系统软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之尽快在改革的大环境中进入角色,为国库集中收付的顺利推进奠定人才和技术的基础。

(二)细化预算编制,全面推行内容完整、项目明细、定额科学、程序规范的部门预算是关键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的过程,预算执行必须以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为基础。基层财政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自有财力有限,预算单位之间因职能、人员、财力等因素的差异,所列支的范围和标准也不尽相同,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就应该遵循定项目、定额度、定标准的编制要求,最大限度地平衡单位之间的人均支出水平,真正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预算计划执行中,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要求严格按部门预算为依据,只有部门预算细化到每笔支出项目,单位才能按月报出相对准确的用款计划,财政才有按部门预算编制审定计划的可行性,最终达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吻合。

(三)科学编制财政预算,刚化预算执行是保证

随着部门预算的实施,按照预算编制要求,部门预算必须经过“二上二下”的程序,首先由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审核预算草案,再报同级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执行,是一套严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执行文本。对预算单位而言,部门预算就是单位一个年度内所有收支活动的“明细账”;对财政而言,部门预算就是预算执行的“指标单”,刚化预算执行、杜绝资金拨付的随意性是维护预算严肃性的唯一途径,也是顺利实施财政预算的根本保证。

此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还涉及到需修订一系列法律法规,完善银行清算系统,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设立和理顺国库收付执行机构等方面,技术和体制上还存在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进行,以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的进一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的修订,金融部门财税库横向联网,大额支付等结算手段的实施运用,都为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等方面的保障,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和向国库集中支付机构的转轨,则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奠定了组织和人力资源的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必将进一步实现,并将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