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投欲如何走出产业投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期在东莞举办的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同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携手,设立国投松山湖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优先选取了几家头部企业,尝试进行投资。国投此次的目标并不仅仅是针对个别企业的个别项目来收取“回报”,而是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构建起一个“科研-资本-产业”的对话平台,努力打通“前沿基础性研究-应用基础性研究-技术产业化研究-技术成果产业化”,提高国家在新材料科技领域的成果转化率,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久前中央宣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国内大循环”背后的含义是我国必须实现全产业链的独立自主。但是,我国在数个领域中距离世界顶尖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在芯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大功率航空发动机制造、先进数控机床制造、工业设计软件编写等方面还需奋起直追。要想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需要加大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的力度,加快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则需要材料科学的支持。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来说,材料科学既是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战略性关键领域。国投董事长白涛认为,谁掌握了新材料,谁就掌握了制造业的未来。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
近期,国投提出了“做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在新材料产业上,国投已先后投资培育了一批新材料项目,参与设立了20余支新材料领域的主基金。国投旗下的国投创合基金在全国范围内已直接投资或通过参股投资了超过200家新材料企业,超过20只以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创业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金额约60亿元,帮助这些企业解决了一系列最棘手的问题。国投希望通过自身带动、机构协助、全社会参与,和企业共同承压,力求培育出一批具有关键的独创技术,可以实现进口替代的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
从而打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虽然,国投非常重视未来新材料产业领域的投资,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局限性。原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在采访中坦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难,不是现在才遇到,更不是中国所独有。而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更是低于全体平均水平”。有文章就曾针对这一问题做过统计,指出“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仅有10%,比发达国家普遍偏低,国家用了数以万亿计的资金换来的研发成果,有90%打了水漂”。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和现在的中国类似,同样是停留在十几个点。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科技研究由大政府或大学所主导,科技创新成果往往被“锁”在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室内,与外界严重脱节。投资商很少把视线放在科技创新成果上。研、产、资三方的严重脱节共同导致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长期的低述。这一情形随着《拜杜法案》的通过得到了扭转。此后,美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从最初的10%,逐渐提高到了50%,进入新世纪,甚至能达到80%。为此,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价《拜杜法案》为“美国国会在过去半个世纪中通过的最具鼓舞力的法案”。原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说,我国并不是要照搬西方的做法,而是要学习其中的原委,走出我们自己的路。要善用市场的力量,把新材料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做成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的整体。按照陈东敏的设想,目前实验室会优先选取一批相对来说短研发周期、市场化潜力大、产业投资回报率可观的项目进行攻关。前期的研发费用是由国家的研究经费里出,而产业化研究部分所需的资金则是由东莞这样有财政富余的政府来提供一部分,未来企业的实际投产由国投牵头具体厂家来进行落地。当然,如果平台未来运行良好,研发端也可以倾听市场端的需求,制造企业根据产品的配套要求来向研究室提出相关新材料的研发申请,然后再来做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研究,从而使研发、产业化、市场三者形成一个“闭环”。
根据国投副总经理钟国东给出的数据,2019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已经上升到了4.5万亿元;而今年预计最终有望突破6万亿元大关。横向比较来看,新材料产业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5%,增速十分显著。我国从事新材料产业的公司数量仅A股市场中,就有478家,占了总上市公司数量的五分之一。市值排名前五的企业如宁德时代、万华化学等市值都已接近或者超过1000亿元。而且近年来新材料领域投资起数和金额一直保持高位,2017投资起数达到115起,2018年投资金额158亿元,分别创了历史新高。为适应这一变化,国投下属的创合、高新两基金也于近期作出了制度上的变化安排,可以独立批准的单笔投资项目资金上限约为10亿元,借助杠杆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投资总额可达200亿元。据悉,有十几家新材料的创新型企业正与国投和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积极接洽,有望借助这一平台来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增砖添瓦”。
作者:李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