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保险业逆周期监管研究范文

保险业逆周期监管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保险业逆周期监管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保险业逆周期监管研究

逆周期监管作为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共识。在金融业内,银行业由于其业务增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顺周期效应较为显著且影响重大,因此在逆周期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监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逆周期政策和措施。保险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风险保障职能的同时,也参与了资金融通、财富管理等金融中介的活动。因此,从其业务职能看,也存在产生顺周期效应的可能。在2007—2011年期间,中国保险业呈现出了与资本市场极为显著的相关性,行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随之大幅波动,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关于保险行业逆周期监管的探讨。2015年2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了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的17项监管规则。《监管规则第2号:最低资本》中规定保险公司最低资本包括附加资本,其中第一项是逆周期附加资本。目前保监会正在“偿二代”整体框架下研究保险业逆周期监管和实施问题。

一、保险业顺周期效应分析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StabilityBoard,FSB)的定义,顺周期效应指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之间的一种相互强化的正向反馈机制。这种机制可放大金融市场波动,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这一定义是目前银行业普通接受的顺周期效应的经典定义。然而保险业与银行业在业务模式、风险特征、资产负债表结构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同时在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上,保险业也远低于银行业。在周期变动中,保险公司更多地是被动接受影响,而非主动施加影响。基于这一特点,保险业顺周期效应,是指保险业经济变量随周期变量的波动所呈现出的相互强化和单向增强的反馈机制。上述定义与目前普遍接受的定义相比,增加了“单向增强”的概念。单向增强,是指某一经济变量与保险业变量存在相关关系,在一定情形下,该相关关系进一步得到强化,从而加剧了保险变量或经济变量的波动。之所以在定义中强调“单向增强”,主要考虑是保险行业被动接受周期变量影响的情况更多。虽然是被动承受,但如果长期持续,保险行业的风险稳定器功能将极大削弱,从长期看还将对金融体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保险业顺周期效应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加之于内部因素,进一步加剧顺周期效应。

(一)保险公司内部因素1.承保风险(1)定价风险。经济下行期,受可支配收入减少的影响,企业或个人倾向于减少保费支出。为保持市场份额,保险公司需要设计或销售迎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为此,保险公司可以在承保范围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保费价格,从而以较低的保费收入,承担了超额的风险。保险公司在短期内获得保费,实现收益,而长期将出现亏损。该现象即为产品定价中潜在的承保盈利受经济周期波动而单向增强的顺周期效应。(2)赔付风险。经济下行期,企业或个人出于转嫁成本的考虑,可能改变对于理赔的态度,甚至出现虚假理赔。如果保险公司未能坚持严格的核保核赔,赔付成本将有所上升,从而加剧保险公司的亏损。该现象即为赔付环节潜在的盈利状况受经济周期波动而单向增强的顺周期效应。2.利率风险经济下行期,保险公司可能同时承受会计报表准备金上升和投资收益下降的双重风险。为了保持利润稳定,个别保险公司倾向于选择长期均衡的投资收益率作为分红险折现率(传统险准备金评估利率受到会计准则约束,采用市场无风险利率加一定幅度利差)。与负债折现率较为稳定相比,与之匹配的投资资产,则受市场利率影响,呈现较大的短期波动,且投资收益的降幅亦大于准备金的降幅,从而使得保险公司的利润和可用资本,与资本市场呈现出单向增强的顺周期效应。3.信用风险经济下行期,企业的违约风险上升。为避免损失,保险公司会减少对企业债券的投资,甚至抛售企业债券,从而使得企业发行债券的成本增加,财务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违约概率,促使经济进一步下行,由此产生了保险投资与经济周期相互强化的顺周期效应。4.权益价格风险经济下行期,股票和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价格出现下跌,投资型险种的投资收益率下降,客户或减少购买,或提出退保,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新增可运用资金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促使资本市场进一步下跌。该现象即为投资环节潜在的投资收益与资本市场周期之间呈现出单向增强的顺周期效应。

(二)监管制度的外部因素1.公允价值计量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保险公司交易类及可供出售类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虽然可以及时反映市场变化产生的收益及损失,但从经济周期角度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运用助长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首先,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运用在经济周期的特殊阶段或临界点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使得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扩张与收缩速度明显加快,增强了保险体系的顺周期性。其次,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增强了保险公司资产及负债的波动性,因交易类资产和可供出售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损益及所有者权益,使得保险公司收益及资本的波动性增加[1]。该因素的影响之大,由2011—2012年中国保险业大规模资本补充可见一斑。2.准备金准则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准备金计提的要求具有顺周期性。其中,保险公司只能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而不以未发生的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防止人为调整资产负债表或操纵利润。这就导致保险公司准备金计提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顺周期性。在经济繁荣时期,保险业经营风险下降,损失率降低,保险费率水平低,理赔损失估计不足,造成准备金计提不足,利润增加,推动其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在经济衰退期,保险业经营风险增加,损失金额远超预期,准备金计提额度增加,公司利润下降,保险公司谨慎经营,业务出现缩减[2]。3.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已成为当今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欧洲偿付能力Ⅱ的核心指标之一是用于抵御不可预期风险的偿付能力资本要求(SolvencyCapitalRequirement,简称SCR)。但SCR与风险敏感性正相关,风险敏感性越高,资本的顺周期性越强[3]。中国偿二代体系刚刚公布,该体系以风险为导向,兼顾价值。可量化和难以量化风险均通过模型进行资本计算。因此,新的监管规则本身具有一定的资本顺周期性。4.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随着全面深化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推进,预定利率的顺周期效应也将逐步显现。随着预定利率管制放松,当经济高速增长时,资本市场上股票、债券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公司倾向于使用较高的预定利率假设,调低产品定价,通过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以低价格获取市场份额。而当经济发展减速时,实际收益无法满足收益率假设,保险公司无法按照约定金额进行赔付,从而产生了利差损风险。放松管制的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周期波动性之间的矛盾,使得经济上行期的预定利率风险有可能逐步积累,并在经济下行期集中释放,进而使得保险公司的盈利与经济周期呈单向增强的顺周期效应。

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下的顺周期效应

2015年中国偿付能力监管进行新旧规则并行。偿二代体系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顺周期效应:

(一)监管规则第1号规定,实际资本的评估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确认、计量原则即大部分资产评估以账面价值作为认可价值,负债评估除保险合同负债和资本性负债外,也以账面价值作为认可价值。资产和负债的风险通过账面价值保留在了实际资本中,当外部市场发生较大波动时,投资资产的账面价值尤其公允价值随之波动,进而导致实际资本同向变动,使得保险公司的可用资本与资本市场建立了顺周期机制。

(二)监管规则第3号规定,寿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由最优估计准备金加风险边际组成计算最优估计准备金是基于当前的可观察信息和现实假设,使用期望无风险收益率曲线获得的未来现金流的预期现值。此时,无风险收益率便成为评估负债的重要参数。金融危机时期,为缓解严重的流动性短缺,中央银行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大幅降低无风险利率水平,导致准备金骤然升高,严重压缩了保险公司,特别是具有长期负债的寿险公司的利润空间,造成偿付能力下降,迫使其面临顺周期威胁。偿二代为了平滑会计准则规定的即期国债收益率曲线波动对保险负债的冲击,采用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加终极利率作为折现率,该思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负债波动,但由于保险公司准备金负债规模较大,因此当利率下行时,资产的增加无法抵消负债的上升,保险公司的可用资本减少。

(三)监管规则第7号规定,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计算采用不利情景下净资产变动与0取大,即等于基本情景净资产与利率上行或下行时的净资产差额其中资产价值评估采用即期利率曲线,负债评估采用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且资产久期小于负债久期。当利率下行时,资产的增加无法抵消负债的上升,净资产较基本情景减小,利率风险最低资本等于净资产变动。利率降幅越大,则利率风险最低资本越高,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越低。如果处于利率的下行期,则监管制度将刺激保险公司多配长期债券,降低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促使利率继续下行,从而加剧了顺周期效应。

(四)监管规则第8号规定,有确定交易对手且以摊余成本或历史成本计价的债权资产应计算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信用风险资本计算根据资产评级或交易对手评级。当经济下行、企业违约风险上升时,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将下降。在偿二代体系下,企业债券的资本占用与信用评级结果挂钩,信用评级下降使得持有企业债券的资本占用上升,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在资本压力下保险公司可能进一步减少对企业债券的投资,甚至抛售企业债券,从而增加了企业债券的发行成本,促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因此,与信用评级挂钩的监管资本将与经济周期呈现单向增强的顺周期效应。

三、中国保险业逆周期监管目的、原则及政策建议

偿二代在市场风险规则中考虑了股票和投资性房地产资本计算的逆周期调整因子,但对于以风险防范为首要目标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来说,个别产品的逆周期调整因子可以平滑短期波动的人为干扰,但对减缓顺周期效应的作用较为有限。偿付能力逆周期监管要从整个经济环境、保险业特点、发展阶段等宏观层面进行系统考虑,定立明确的监管目标,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在相关性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一)目标相比银行业,保险业的周期特征较为复杂,利率周期、股票市场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共同影响,加大了逆周期监管的复杂性。保险业的资产方和负债方同时受周期变量的影响,双方的变动方向和程度都可能不同,因此,保险业逆周期监管落实在资本上更为适宜,相应地其监管难度较银行业更大。在周期变化的过程中,保险行业更多地是作为风险的承受者,而非风险的传递者。因此,保险业的逆周期监管有别于银行业,关注点应更多地放在减缓周期变动对于行业的冲击,避免过度承受系统性风险。基于保险业的特殊性,保险行业的逆周期监管目标为:缓解保险行业的资本所呈现的顺利率周期、股票市场周期和经济周期的效应,减少因资本不足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增强保险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二)原则1.要统筹考虑多周期影响,正确处理逆周期与防风险的关系由于保险行业受多周期交互影响,因此,逆周期监管的前提是对于影响保险业的周期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提高对于周期变动规律的把握和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处理好逆周期监管与防风险的关系。2.要加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考虑保险行业在更多情况下作为风险的被动承受者,受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影响极大,因此,在实施逆周期监管时,保险业监管部门必须加强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协作,加强政策协调,避免金融失衡在保险行业的扩大。3.要基于中国保险行业的现阶段特点目前中国的保险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与国外发达保险市场相比,受周期变量和监管政策波动的影响极大,而受行业内运行规律的影响较小,因此逆周期监管的方向需要充分考虑国情,关注宏观经济的影响。

(三)政策建议1.结合我国国情对逆周期监管政策工具进行深入研究国际上对保险业逆周期监管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设计并使用过针对承保风险、股票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主要风险的监管工具。但是,我国无论是保险行业还是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异,如我国保险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资本相对稀缺,市场竞争有待进一步规范,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周期较快,利率和股票指数波动更加剧烈等等。因此,在借鉴和引入国外逆周期政策工具时,要特别注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利用我国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分析相关工具的适用性,测算其对单个公司和行业整体运行的影响,不断调整优化相关的模型、参数、标准,从而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2.以规则导向为主,辅以相机抉择从国际实践来看,逆周期监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思路,即规则导向和相机抉择。这两种思路各有利弊。采用规则导向的好处是:监管当局不需要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做出主观判断,可以避免相机抉择可能带来的决策失误;不用经常调整,可以作为金融体系的内在稳定器。规则导向的缺陷则是有可能会产生监管套利行为。而相机抉择需要监管当局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做出分析判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监管套利,但对监管当局的宏观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旦监管当局判断不当,或者时机选择不当,就难以发挥逆周期监管的效果。从我国现实出发,更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做法,还是以规则导向为主,同时辅以监管当局的相机抉择。3.加强对各类逆周期政策工具的统筹协调目前国际上保险业逆周期监管比较大的问题是缺乏系统性,虽然对单个风险的顺周期机理及其调节工具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还缺乏一个整体框架,各类逆周期政策工具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这会导致两个潜在的问题。一是单个风险之间是有相关性的,尤其是股票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有可能导致针对单个风险的逆周期政策工具在全局角度下并不是最优选择。二是逆周期政策工具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增强或相互干扰的问题,从而导致最终的干预效果出现过度或不足。因此,在研究我国保险业逆周期监管问题时,最好能在偿付能力监管的统一框架下,对逆周期政策工具进行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使各类监管工具形成合力。4.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个金融行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客观上需要不同行业监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一方面,行业监管部门应提高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加强与其他相关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如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为缓解流动性严重短缺的情况,央行可能会向金融体系内注入大量资金,大幅降低无风险利率水平,这就有可能导致准备金水平骤然提升,从而打破保险行业的资产负债匹配,造成偿付能力下降。对于这样的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行业监管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及时采取有关措施,避免监管资本对顺周期效应的强化。另一方面,推动对现行会计准则的修订,使得传统上与金融稳定不相关的会计准则适当增加宏观审慎的视角,寻求在维护金融稳定与保持会计准则传统目标之间达到平衡的解决方案。

作者:尹霞 单位: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