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银行保险投资三驾马车支持农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企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万元,城镇居民为4.38万元。近些年来,我国乡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优于城市居民,然而2020年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仍增长到大约是农村居民的4.38倍。可见,低收入群体的主体是农村居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村居民。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做到增加收入和提高保障等各项举措并举。在保障农民收入高质量提升方面,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重要支持作用,其中,银行的间接融资、风险投资的直接融资和保险的保障融资三条渠道尤其重要。
一、追求共同富裕的历史渊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想。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之前,就曾经对人类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了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观点和看法。总体而言,空想社会主义者一般都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财产是人类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认为,私有制应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祸患。托马斯•康帕内拉(TommasCampanella)在《太阳城》中完全废除了私有财产,取而代之的是实行公有制,从而消灭了产生不道德行为和各种恶习的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私有制不仅会造成人们贫富差距过大,还会导致各种矛盾冲突甚至斗争,而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根本目标就是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消除贫富两极分化,进而实现社会中人人平等、共同富裕。马克思认为,自从人类历史进入到阶级社会后就产生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是贫富差距的一种表现形式,解决城乡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解决城乡问题必须依靠工人阶级才能实现。因为有贫富差距,社会才分裂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这是以前社会生产不大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必然决定了它是一个有着严重贫富差距的社会。剥削制度是引发贫富差距的本源,资本主义的国家就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的。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只会造成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只有无产阶级的国家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马克思认为,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将实现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为目标。
二、正视影响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短板
(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有待修缮。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有的地方水利设施老化陈旧,水库存在病险、淤积现象;灌排系统年久失修,跑冒滴漏时有发生,部分设施甚至已不能正常使用。究其原因,有的是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偏重于市场调节,没有很好地研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及配套资金的承接主体和落实路径,更多的将资金用在了能够迅速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上。金融机构受到利益驱动及考核机制影响,对经济效益低、投资回收期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意愿普遍较低。
(二)自然生态环境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对水源涵养、风沙治理、森林绿化等自然生态保护投资少,再加上过度开发利用,甚至是乱砍滥伐,导致植被资源急剧减少。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工农结构失调,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反作用抑制了周边经济高质量发展。自然生态存在的退化现象,使得旱涝霜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危害。
(三)农业科技转化率尚待提升。我国科技专利发明申报及审批数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转化率却仅为10%左右,其中农业科技转化率较高,达到35%左右,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由于对科技项目落地的利益及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一般是逆周期而动,注重风险管控,有的是偏重于眼前利益,加之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措施,对新项目不敢贸然支持,缺乏新的效益增长点。项目发明者无资金,致使项目无法落地,难以形成效益。
(四)农业企业融资环境有待改善。我国农业产业化虽已兴起多年,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效益普遍比较低,多数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类贷款,利率普遍上浮,造成农业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此外,有些银行贷款名义利率虽然不高,但附加了诸多表外业务,导致企业融资实际成本明低实高,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
金融只有切实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才能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加大普惠金融政策落地力度。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农村普惠金融政策,既是增强自身参与社会竞争的内部动因,也是践行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大众,创建自身特有品牌的客观要求。战略上实施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对具有高成长性、实现转型升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技改贷款实行利率优惠,适当下浮贷款价格,减免中间业务收入,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金融企业应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对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实施倾斜性支持,积极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重大战略,提高我国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突出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重点支持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关联度高、行业带动力强、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绿色金融产业的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管理能力强、盈利水平高、企业信誉好、产品销路好、就业吸纳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围绕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起从粮食种植、购销、加工、销售、流动体系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具有区域特色和产品特色的农副产品物流项目,特别是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鲜活农副产品高效安全的流通配送。
(二)提高风险投资对农业的支持比重。风险投资,也被叫做创业投资,是一种对创立初期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并取得该企业股权的融资模式。目前农业企业融资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风险投资所占比重较低,不利于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对此,要创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资本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大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降低风险资本进入农业前期研发阶段所承担的风险。健全风险投资机制,降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的标准,创造条件实现风险投资多渠道退出。加快培养熟悉现代农业的高素质风险投资领域的专业人才,向农业企业输送先进的管理技能,并在发展规划、投资决策等方面进行帮扶,实现企业的盈利和创新效率的提高。同时,农业企业也应重视风险投资的作用,通过风投提高价值内涵,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完善农业保险的保障补偿功效。鉴于农业生产的弱质性,为了应对农作物在生长期间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损失,许多国家通过采取农业保险的方式对农业发展进行扶持。为此,保险业应秉持“三农”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分散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灾后损失补偿等手段,充分发挥在应对自然灾害、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重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弥补商业性保险的空间。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重点是引导财政补贴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性转移,降低农户的保费负担,提高投保率,逐渐缩小东、西部的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差异。
作者:吕惠丽 孙俊杰 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济南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