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美国对华投资低地位原因与特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历史演变。美国对华投资始于1980年。但是,1980—1982年,美商在华协议和实际投资累计额持续增加。1991年美商在华协议和实际投资额分别达5.48亿美元和3.23亿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华投资减少,但美商继续增加在华投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美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的规模逐年扩大,领域不断拓宽[2]。截至2001年9月底,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超过33000个,合同美资657亿美元,美方实际投入333亿美元。美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对华实际投资最多的国家。全美500家大企业中,已有300多家在中国投资。目前,美国直接投资已遍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各主要行业,如机械、冶金、石油、电子、通讯、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农业、医药、环保、金融、保险等。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不仅使美国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2.特点。(1)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美国对华投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通过全球化的生产、销售、采购和研发活动,把世界各国经济联结为一个紧密的整体。美国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意图和中国的资源禀赋优势,主要投资于制造业和服务业。(2)技术起点较高。美国企业注重长久的战略发展,在转移生产基地的同时,敢于转移核心技术和研发中心,能直接帮助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3)以国际采购为主。与其他国家的在华企业相比,美国在华企业的国际采购比重是最高的。美国在华企业中,只有30%的企业在我国国内采购原料,70%的企业需要依靠进料加工,多采取国际采购,原料来自周边的日本、中国台湾、东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4)以中国为生产基地,以中国为销售市场。美国在华投资的基本目的就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美国企业不仅把中国作为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也把中国作为重要的销售市场和利润来源,其中,60%美国投资企业的产品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2004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商品750多亿美元。(5)注重本地化经营。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本地化经营最初是为了适应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规避贸易壁垒、先行进入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决定在我国长期发展,把本地化经营作为一种战略安排,加强了人才本地化、原材料配套和生产的本地化、产品研发本地化以及企业文化本地化,全方位、更深层次地推进本地化进程。(6)经营状况良好。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获利状况良好,而且在华投资的时间越长获利状况越好。商务部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华投资六年以上的美国在华企业中,81%的企业盈利颇丰。与其全球利润率相比,美国在华企业平均收入增长和盈利状况均高于其他地方,2002年,有42%的美国在华企业利润率超过了全球利润率,而到2004年达到75%的美国在华企业利润率超过了全球利润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国对华投资占美国对外投资比例低,对华投资在其对外投资中的地位很低,对此我们来探讨一下原因。
1.从总体上看美国对外投资持续下降。作为全球FDI的主要来源地,美国自2005年以来实施鼓励国内投资、抑制对外投资的政策,对外投资活动明显减少。
2.由于地域与文化差异,美国投资人较少到中国投资土地及房地产。土地成本与劳动力成本往往也不是美国制造业到中国投资考虑的最主要因素。他们习惯租用标准厂房,这是美国一些企业在投资初期减少非生产性投入与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观念。他们也认为按美国工程师与工人的工资水平,雇用中国训练有素的科技人才会比雇用中国贫困地区的工人对美国企业更合算。所以,对美招商如过分强调中国一些地区土地便宜,有廉价劳工的效果往往反而不好[3]。
3.中国本身存在一些吸引投资的局限:(1)总体对外开放战略的局限。我国的对外开放,表现在地域上是先点(特区、开发区)后面(开放地区)、先沿海后内地的递进式开放;表现在产业上就是先制造业后服务业,制造业开放幅度大而服务业开放限制多。这种战略模式是近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导致外商投资的质量和水平难以有效提高。因为多数重要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对外资进入限制过严,使得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顺利进行。(2)市场经济制度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局限。法律体系方面,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基础、立法程序、运行机制等仍未转向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中存在众多与市场经济原则相悖的规定,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的外商投资造成了最大阻碍。市场经济环境方面,突出问题是国内市场的地区分割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3)宏观经济环境的局限。今后我国宏观经济仍将紧缩运行,消费需求难有大的改观,通货紧缩短期难以缓解,还会使外商投资机会减少,盈利空间相对缩小。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下,外商投资还存在被“挤出”的可能。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项目单位都愿意用财政资金或贷款,而不愿用外资,其原因是用国内资金没有约束,甚至可以不考虑效益和偿还,而与外商合资、合作则要承担市场经营压力,并且原企业领导还将丧失对企业的领导权,损失个人利益。(4)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局限。目前,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基本缺陷是,对外商投资的管理和引导仍然偏重于审批管理而忽视用市场手段进行引导。外商投资的所有项目,都要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进行立项及合同章程审批。由此而导致了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开放度不够,限制类项目过多,而鼓励类项目却缺乏真正力度。(5)外商投资产业发展重心的局限。近年来,我国多数制造业领域生产能力供过于求,经济发展重心已由原来的主要是扩大生产能力转为提高有效供给能力,这就要求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重心也应进行相应转变,由原来的鼓励生产型外商投资转为鼓励能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商投资。遗憾的是,我们未能适时进行这一转变,致使应该鼓励的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甚至还有某些不合理的限制,制约了外商投资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6)吸收外商投资方式的局限。近年来,收购、兼并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导形式。跨国收购、兼并所以能够实现,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有载体,即东道国有值得收购、兼并的企业;二是有适宜的环境,使外资进行的收购、兼并能够顺利实施。对于我国来说,前者有优势,而后者却极为欠缺。尤其是缺乏兼并、收购所必需的法律和政策环境。(7)资本市场开放的局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甚至就是在传统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证券投资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资本,往往是不见得有技术、产品、管理的金融资本,其运作方式和要求与产业资本有极大不同,用吸引产业资本的办法来吸引金融资本难有成效。那么,如何通过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以更好地引进金融资本,就成为今后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8)吸收外商投资载体的局限。由于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至今为止我国引资的主体都是国有企业。但完全市场化的外商投资与国有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并且近年尚未合资的国有企业优质存量资产也越来越少,导致近年外商控股甚至独资企业越来越多。而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在本身水平较低之外还受到各种政策的局限。(9)吸收外商投资要素优势的局限。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主要依靠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丰富而且廉价;二是市场广阔,开拓余地极大。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加深,以及技术创新突飞猛进,廉价生产要素对于吸引外商投资的作用相对减弱;国内市场则由于生产能力的急剧增加、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缓慢造成阶段性饱和,大部分产业出现供过于求状况,市场优势也在减弱。但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力素质较低、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完善并且效率低、服务差等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所以,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总体竞争优势反而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1]新浪网,2007-02-17.
[2]傅卿德.中美贸易观察[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12).
[3]傅晓峰.美国对华投资趋势预测[J].经济学家,2002,(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中国吸引外资力度日益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名列第二位的外资流入国,而美国是其外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地,在中国引进外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美国对华投资在其对外投资中的地位却是很低的,这一地位产生的原因值得探究。
关键词:美国;对华投资;对外投资;地位本文出自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