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贷款与保险联动研究范文

农业贷款与保险联动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贷款与保险联动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贷款与保险联动研究

[摘要]银保联动,作为银行业与保险业实现一体化混业经营的创新举措,对于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农业信贷与保险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银保互动的内涵、机理以及联动效应,并针对我国农村银保互动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保联动;联动机理;联动效应;金融创新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发展日渐活跃。其中,农业信贷在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灾害损失严重,增加了农业贷款的风险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趋利避害”的经营目标相悖,从而导致农村长期处于资金“失血”或“贫血”状态,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贷款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通过信贷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信贷与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均衡发展,有效缓解农村地区信贷供给不足,资金缺乏的问题,还有利于农村金融服务多元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银保联动”的内涵

银保联动又称银保合作、银行保险,即银行业与保险业通过资源共享而建立的业务合作关系。[1]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银保联动的内涵也更加丰富,由最初银行充当保险公司兼业人,实现保险分销发展为银行保险相互渗透和融合,实现客户资源整合与销售渠道共享,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2]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与金融功能观理论为银保联动的混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提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对自身所受约束做出的反应。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条件下,银行与保险机构无法共享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客户信息,造成资源与信息的浪费,干扰了金融发展的效率。因此,银保互动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将资源整合与共享作为创新的首要环节。另外,金融功能观理论认为金融机构的功能比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更为重要,即功能大于形式。银行与保险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不应受到组织结构的限制。[3]

3农业贷款与农业保险互动机理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银保互动成为分散农村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农业贷款与农业保险互惠共生,可以实现银保双方互利共赢,有效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4]

3.1农业保险对农业贷款的作用机理

3.1.1增加信贷供应量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一般需要贷款人提供担保或抵押物。在我国,土地所有权归国有或者集体所有,农户不能抵押土地,也无法使用生长中的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等作为抵押物获取贷款。农业保险可以将农作物或家畜所面临的自然风险或外来风险有效转移给保险机构,降低农户收入的不确定性,同时,保单可以作为农民获得贷款的质押物。因此,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户增信,扩大农业贷款规模。

3.1.2控制信贷风险农业是弱质性产业,农产品价格波动也常常使农户蒙受损失,从而丧失还款能力,造成违约。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户提供收入保障,当农户遭受的事故在保险责任范围内时,保险公司会对农户损失进行赔付,理赔资金可以部分保证农户对于贷款的偿付能力,从而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3.1.3提升信贷质量农业保险具有“套期保值”功能,当参保农户由于自然灾害或者价格波动遭受损失时,会获得一定金额的补偿,如果农户未发生保险认定事故,则只损失保险费。[5]农业保险将农民未来的不确定性收入转化为了确定性收入,维持了投保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农户资产质量的提高也为信贷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3.2农业贷款对农业保险的作用机理

3.2.1发挥信贷机构网点优势我国保险业务整体起步较晚,保险公司一般不在偏远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导致农村地区保险业务供给不足,农民保险意识不强等问题。伴随普惠金融的发展,银行等信贷机构经营网点逐渐深入偏远农村,且具备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保险公司通过与农村信贷机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信贷机构的网点优势,向农民宣传保险业务,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同时银保合作有利于保险机构降低营销成本,充分挖掘农村保险市场潜力。

3.2.2提高农民购买保险的意愿农业生产受外在条件的制约,利润较低,农民收入不高,购买力的约束使大部分农民购买保险的意愿较低。农业贷款可以为农户扩大生产经营提供支持,增强购买力,为农业保险的推广与普及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此外,信贷机构可以优先为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提供贷款或提供更优惠的贷款条件,以此提高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

3.2.3缓解农业保险的信息不对称保险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从而使保险公司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信贷机构在发放贷款前一般需要农户的征信记录,资产负债以及生产经营等基本情况做出深入细致的调查,并进行持续跟踪。此外信贷机构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用信息。通过客户信息共享的方式,保险公司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被保险人的基本情况,做出正确的保险决策,解决潜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而且有效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4农业贷款与农业保险的联动效应

4.1社会效应

首先,银保联动可以有效地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通过农业保险的形式,农民信用等级提高,农业贷款风险下降,有力推动了农村信贷开展的力度。其次,银保联动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信贷机构“难贷款”的困境。[6]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户的还贷能力成为制约金融机构发展农村信贷业务的瓶颈。银保互动机制的引入为破解困局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提升农户资产质量,有效降低信贷业务风险,增强信贷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4.2经济效应

从农户角度而言,银保互动提升了农户获得贷款的能力与机会,在正常情况下,农户可以有更加充足的资金参与生产与经营,提高了生产收益与收入水平。在非正常情况下,如自然灾害或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农户可通过保险理赔的方式,获取赔偿金,确保贷款偿付的同时,维持了收入的稳定性。从信贷机构的角度而言,银保互动扩大了农村信贷的业务规模与覆盖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也进一步提高了信贷的预期收益。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与信贷机构合作,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则借助平台优势,扩大了潜在客户群体,为农村地区保险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空间。

4.3政策效应

农业贷款与农业保险是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农”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银保结合联动发展可以实现信贷与保险的互惠共生、互利共赢,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为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良性互动的金融生态环境。

5政策建议

5.1深化合作模式

当前的银保互动大多是以市场交易关系为基础的初级阶段的互动模式,保险公司提供产品,获取保费,银行提供渠道,抽取佣金,互动模式简单、互动范围较小,不利于银保互动制度的长远发展。[7]在当前合作的基础上,深化互动的广度与深度,构建以联盟合作或资本合作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前者通过战略协作的方式联合开发产品,实现销售渠道与客户资源的共享;后者则通过设立新公司、合并、收购等方式,建立新的经济实体,实现组织内部的深层融合。

5.2创新产品项目

研究发现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于不同规模的农户具有不同的信贷配给效果[8],因此标准化的产品无法满足所有农户的需求。例如,较小规模的农户更加注重产品的风险管理特性,希望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重大损失后仍然保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而较大规模的农户则更加注重产品带来的流动性,希望有充足的资金投入生产与经营。鉴于此,银保产品的供给者应该针对农户特征,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开发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

5.3强化政策支持

首先,农业保险购买意愿低,农户谈保色变等严重制约了银保互动的发展基础。为了提高农户的参保意愿,政府应注重对创新产品的支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引导和培育农业保险需求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其次,农业保险的高风险性限制了商业资本的进入,市场主体的参与银保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建银保合作交流平台,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提高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为银保互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凯,陈安平,刘智慧,等.基于外部选择博弈的银保合作机理研究[J].保险研究,2014(8):93-103.

[2]刘祚祥,郭伦国,杨勇.信息共享、风险分担与农村银保互动机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25(3):63-73.

[3]刘朋,邓然.银保合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12):56-61.

[4]李丹,刘学冶,李晴.我国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间协同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2):47-56.

[5]张永梅.创新发展视野下“信贷+保险”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7(9):104-106.

[6]卢成营.关于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6(2):28-30.

[7]黄明,严瑞芳,胡舒予.基于界面分析的银保互动创新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30(3):95-102.

[8]董晓林,吕沙,汤颖梅.“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能否缓解农户信贷配给———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6):71-80.

作者:李震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