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范文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数学课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学生也因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喜欢对数学知识探究与实践。数学教学中很多抽象的问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动画,显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一、信息技术的交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让课堂展现出更多的活力,课堂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课堂变成了互动的平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中,教学生动活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对于“镶嵌”问题可以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感知。如哪些单一图形可以镶嵌?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都可以。

但这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究运用不同的图形进行镶嵌,让学生进行单机操作并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果。如有的学生提到可以将三个等边三角形与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也有同学将正六边形、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还有的将两个正六边形与一个等边三角形拼在一起。这些都是学生借助计算机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果,出现重叠或不足就会造成失败,学生在探究中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人机交互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出了“镶嵌”的道理,也就是当正多边形拼在一起,角的度数是360°时才能实现镶嵌。对于不是正多边形多个图形的镶嵌则更复杂,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深层探究。

二、信息技术的刺激,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能刺激学生各项感官参与到学习感知中,辅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信息技术可以使平面与立体相结合,还能使抽象与形象相联系,化无形于有形,变静止为运动,这样就能将枯燥烦琐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简明,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刺激远胜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但是整节课不能只跟着信息技术走,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导,老师要在传统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圆》时,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因为这一部分知识不是可以口头直授的,单纯讲更不清楚,而通过多媒体可以让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比如“正多边形和圆”,教师通过多媒体就可以形象地让学生认识到“化曲为直”的思想,这是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再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形象展示两圆的运动过程,使学生清晰感受到它们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加入半径和圆心距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获取概念公理,从而实现知识为我所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学的呈现形象化、简便化,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挥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发现与获得,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与巩固。

三、信息技术资源的调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中的丰富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素材,这些素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学生在丰富资源的背景下全面讨论与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探究中会得到更多的自我认识,经过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学生在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趋向理性化。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发展与提高,潜移默化形成数学能力。如九年级下册《三视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基本图片,让学生概括出三视图的基本特点,但这只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基。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建筑、机器零件的三视图,让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还原实物的形状,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发现”中激发探究的热情。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所用的目的。学生的探究无止境,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能力更需要得到张扬,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进行探究,可以使知识的积累利于当时,作用于后来。

总之,信息技术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使课堂展现出更多精彩。教是为了不教,学才是根本,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得到更多体验,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周汉林 周益发 单位:江西省上饶县花厅镇中学 江西省电化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