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范文

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可操作的指导方案和健全的监管机制。

随着我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逐渐增多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适合我区特点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以来,我区各级居保经办机构都按照《湖北省城乡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来管理档案,2013年,我区出台了《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对乡镇人社中心资料收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多资料填写不规范,姓名和身份信息等数据填写不准确,时有印章缺失、人为涂改等情况发生,档案资料完整性、客观性、准确性、严肃性较差。

(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有待加强。

现在我区在各乡镇已经确立了专职的档案收集、管理人员,也接受了档案收集的整理和计算机培训,但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平时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的专业培训较少,经验交流的机会也并不多,有些业务人员不熟悉档案基本常识,对有关档案工作了解很少,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档案归档方式整理,由于整理、归档口径时常变化,造成一卷档案反反复复整理多次及档案资料残缺、整理不规范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也严重影响了档案达标升级合格率。

(三)档案信息系统覆盖面窄,服务利用不全面。

目前我区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局正式上线,可通过档案管理系统提取、查看、管理档案。但是各乡镇、各村均未实现此功能,先进的技术覆盖面较窄,在基层还不能很好的运用电子档案,在档案的利用中,电子档案也仅仅只局限于查询和调取,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为老百姓服务。

二、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一)制定可操作的规范化指导意见,指导与监管并重。

应根据国家和省级要求,制定可操作的指导办法或者是实施细则,从档案的储存内容、范围、保管措施、配套设施、管理制度、人员职责和软件应用等方面,力求尽量作到规定详细、制度规范、可供操作性,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形成一整套上下衔接、资源共享、信息通畅、数据详实的科学管理体系。区级经办机构要加大对业务档案的重视程度,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纳入日常监管中,要从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加大档案的安全防护、集中统一管理和规范性、完整性等方面的检查力度。

(二)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造专业档案管理队伍。

我区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这对业务经办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水平外,还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网络知识,并正确规范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联合档案局积极组织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此外开展经验交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互相取长补短,开阔视野,学习经验,探讨研究档案知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稳定队伍,以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档案管理队伍,。

(三)扩大档案信息系统覆盖面,加强档案服务利用。

我区已经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但是依然沿袭了“只管不用”的固有模式,“管理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要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就必须充分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如今信息系统只在区级运行,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广大群众的需求,应联通村、乡镇、区三级档案服务网络,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省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在办理注销、退休、转移等业务时,可通过两套系统,为业务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更快捷的为老百姓办理手续。同时,要改变过去对档案单一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从参保人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形式,为参保人提供查询服务,更好地发挥档案在规范经办业务管理、主动服务社会大众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刘琼单位:夷陵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