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家汉办信息化管理创新策略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国家汉办信息化总体实施方案的框架下,按照管理结构,进行顶层设计,深入分析各部门的管理、服务业务关系,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用户模型、权限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架构。以“建成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基础设施整合、标准规范、安全高效的国家汉办信息化平台”为目标,在宏观统筹的规划下,更好地推进国家汉办管理模式创新。
关键词:国家汉办;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云计算
1加强顶层设计,规范设施建设
1.1宏观统筹与平台规划一体
在国家汉办信息化总体实施方案的框架下,按照管理结构进行顶层设计,深入分析各部门的管理、服务业务关系,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用户模型、权限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架构。以“建成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基础设施整合、标准规范、安全高效的国家汉办信息化平台”为目标,在宏观统筹的规划下,更好的推进国家汉办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建设适合国家汉办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应用集成平台,逐步解决国家汉办业务系统建设不统一、数据管理和共享不统一等重大问题;通过建设更为有效的组织支撑体系、创新可持续化的运营机制,进一步推动管理改革、管理模式、评价模式、服务模式的探索发展,为更好地支撑未来5-10年的发展战略做好基础准备。
1.2纵横互通与数据中心一体
打通独立运行的业务系统,在横向上,通过建立集成统一的对外信息公开与服务门户与对内的业务事务处理门户,实现机构内外的信息集成,将国家汉办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衔接起来,实现贯通,促进整合,实现一站式服务。强化对信息资源的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共享、组织与控制,加速信息流的畅通,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国家汉办管理流程和制度体系,促进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与高效。逐步建立国家汉办数据中心,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以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为核心,以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为基础,以消除信息孤岛、有效整合现有及未来的国家汉办已有各应用系统的信息与数据资源,构建集成、共享的国家汉办公共数据库为主要任务。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通过建立相对一致的技术架构,分离业务与技术的相关性,确定系统的技术分层与各层的技术路线,制定系统开发的技术规范,指导各部分信息化应用的建设实施,促进信息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1.3系统集成与设施公用一体
根据国家汉办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情况,基于综合应用集成平台对各业务信息系统实施门户、统一用户、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公用软件平台等任务的集成,使得集成后的业务信息系统能够在应用集成运行环境中安全、高效、稳定地运行。由于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不同,应用集成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做到按需适度集成。根据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实际需求,应用集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3.1完全集成
对于新建的业务信息系统或有能力改造的已建业务信息系统,应按照应用集成规范进行开发和改造,实现统一门户、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用户认证、数据集中、公共中间件和公用软件平台等全部内容的集成。
1.3.2部分集成
对于已建业务信息系统,如果不适合全面改造或无法进行全面集成,可以进行部分集成。在门户中进行此类系统的部分功能链接,通过用户授权进行控制使用。此类业务信息系统本身完全独立运行。
1.3.3数据集中
对于不能或不适合集成改造的已建业务信息系统,将数据拷贝转入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在应用集成支撑平台中,使用数据报表工具定制查询和统计分析表,供在统一门户系统中使用。
2统一技术架构,集成软件平台
2.1统筹技术架构一体化建设
首先门户系统、动态数据展示与动态监测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各部门按照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明确各自目标、任务和责任,自觉服从集中统一管理,服从总体规划指导,分若干个子项目协同建设。国家汉办可以根据内网、外网、互联等各部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节点,然后进行公共信息设备的添加和升级。这样既能够保证设备的合理配备,有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设备滞后带来的资源浪费。国家汉办也结合自身需要,强化管理与技术的融合,增加系统模块,调整信息类别,完善软件功能。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关键在数据。数据采集,涉及采集部门多,类别复杂,进一步强化数据管理,严把数据采集关,严格采集口径,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2统筹软件支撑平台一体化建设推进
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实现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研制和应用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集中管理。以现有国家汉办信息化系列标准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国家汉办管理信息化的数据信息标准、编码标准、功能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为国家汉办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和协同工作提供基础标准和建设规范。编制国家汉办信息数据标准,建立配套的数据编码规范。开发标准化应用示范软件,建立有效的标准评价测试体系,提高采标率,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软件资源的共用共享提供支持。
2.3建设“平台+服务”一体化架构
2.3.1建设国家汉办的公众服务平台
国家汉办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于推动面向国际社会公众利用教育管理公众服务平台开展服务,为全球机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服务窗口,为教育教学提供方便的信息化支撑,进一步提高国家汉办对外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家汉办现有的运行系统,应逐步国家汉办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是开放的、可扩展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平台,整合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收集整理与教育相关的全球社会经济数据,逐步形成国家汉办的大数据,从而为国际社会提供行之有效的数据和应用服务。
2.3.2基于云计算技术逐步建立统一的硬件云支撑平台
通过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构建集中的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基础保障环境。改变原有的信息化体系基础设施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局面,统一建设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机房,构建统一的服务器计算资源池与存储资源池,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容灾备份体系,采用统一的运行维护服务,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信息化体系基础保障环境,确保信息化应用的可靠运行。
2.4建立“标准+安全”一体化应用
在国家汉办信息化的建设中,网络安全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信息化进程中,应逐步形成国家汉办的统一安全体系,根据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统一规划建设国家汉办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电子证书服务与电子身份认证(CA)体系、信息安全监测与评测体系、安全技术防范与安全管理体系等,该体系覆盖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管理等多层次的整体网络信息安全。
3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专业队伍
3.1制定标准规范,建设维护体系
国家汉办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面对现在世界各种网络威胁,在建设信息化进程中一定要制定好标准规范,建设好维护体系。3.1.1制定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规范为保证国家汉办信息化建设安全稳定的推进,应制定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规范。推进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实现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研制和应用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集中管理。以现有国家汉办信息化系列标准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国家汉办管理信息化的数据信息标准、编码标准、功能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为国家汉办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和协同工作提供基础标准和建设规范。编制国家汉办信息数据标准,建立配套的数据编码规范。开发标准化应用示范软件,建立有效的标准评价测试体系,提高采标率,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软件资源的共用共享提供支持。
3.1.2建设运行维护体系
为国家汉办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必须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与基础保障环境,建设科学规范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体系,这是推进国家汉办信息化由规划、建设到运行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实现集中的国家汉办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制定配套的数据维护、交换、管理制度,实现数据管理、使用的规范化;明确责权明晰的运行维护组织机构,建立国家汉办系统运行的技术服务队伍,实现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流程化、制度化、专业化。
3.2创新组织机制,打造精良队伍
在推进国家汉办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创新组织机制,更好地开展国家汉办信息化建设。国家汉办应成立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挂靠综合处),全面系统推进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应立足于国家汉办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着眼于未来较长时间信息化的整体需求和未来业务发展规划,从技术、应用、安全等方面统筹规划,确定信息化发展路径与实施策略,为实施汉办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基本技术准则、方法、标准等。成立国家汉办信息化建设专家组,从国内外各高校、网络科技公司聘请专家,为系统建设提供业务和技术指导。由专家组为主体,自顶向下梳理各业务内容,从而整体提高国家汉办IT规划、管理、建设和服务能力,保证信息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为国家汉办相关管理与服务开展和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更有效的支撑。请专家组成员对国家汉办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让国家汉办内部员工加强信息化管理认识,并提升信息化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清.基于信息流的高校管理机制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胡仁友.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文静 单位:国家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