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院信息化管理现状(3篇)范文

医院信息化管理现状(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现状(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医院信息化管理现状(3篇)

第一篇:疾控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摘要:对于疾控机构而言,通过档案信息可以分析疾病的走势、流行特点,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因此必须重视管理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存在的建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改进措施

一、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疾控机构的功能作用,是防控疾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其中的档案信息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疾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其目标是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结合在一起,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利用。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疾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其重要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考虑到疾控档案数量大,信息技术下能够实现分类、检索、复制、传输等功能,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优化保存条件。基于信息技术下,疾控信息资料从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避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破损,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疾控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之后,对于管理条件的要求降低,但是也需要网络、计算机、储存设备作为硬性条件,从而实现加工、保存、管理等操作。但是,受限于疾控机构的资金投入,往往这些设备不能一次实现完整购备,阻碍了网络系统、软件管理系统的构建,继而不利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二)管理人员素质低

疾控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依然不能离开人员要素,需要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合理操作,因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当前疾控机构工作人员的特点,一方面专业文化水平低,尤其是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数量少;另一方面多为年轻的管理人员,其工作经验在5年以内占据绝大多数,不利于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工作机制滞后性

和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信息化管理的主体完成了从人力到物力的转变,因此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工作机制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单纯从保密机制上来看,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信息化管理的保密性明显高于人工手动管理。

三、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

疾控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第一步是要根据管理需求和目标,购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对此,疾控机构首先要在物资采购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各种办公用品和设备,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物质基础。面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防控工作。其次,硬件设备到位后,还要在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建设上下功夫。购买设备时就应该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各项管理功能,并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需求,对其进行改造和研发,确保和实际工作管理需求相符合。

(二)工作团队建设

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人力资源方面,技术设施建设完备后,就要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对于目前疾控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现状,改进措施如下:第一,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教育,重点放在的档案管理学、信息技术两个专业上,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第二,调整人才聘任制度,积极引进专业技术强、具备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以充实整个管理队伍,从侧面上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加强宣传力度,尤其是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明确岗位职责,促进信息化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工作机制建设

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机制,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能延续使用。考虑到疾控档案使用的频繁性,改进措施如下:其一,根据疾控档案的使用情况,制定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管理制度,档案的采集、保存、使用、管理等,都要具备相应的机制。其二,加强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针对其中重要的档案,在查阅、管理、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审批机制执行;定期对管理系统升级优化,防止黑客、病毒入侵;还要加强监控力度,避免档案资料人为泄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疾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保存条件。当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低、工作机制滞后性三个方面。对此,应该分别从础设施、工作团队、工作机制入手,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启东.大数据时代疾控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探索[J].财经界,2016,(24):341-342

[2]方泉.浅议疾控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5,(17):48-48

作者:刘伟 单位:乌兰察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二篇: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信息化建设是教学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实验教学方法与实验室管理手段改革起着推动作用。文章结合首都医科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实际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并对未来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搭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想,针对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面向全校的公共实验室,其主要任务是为全校各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提供技术平台和服务保障[1],上机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夜大生,平均每年开设课程30余门,上机人机学时数20余万。此外,还要为计划外教学实验提供技术服务。实验室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场所,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模式[24]。据此,首都医科大学增加了实验室软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快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步伐[56]。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理念和手段,才能更好地营造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管理和设备使用效率[78]。

1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实践

近年来,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整体规划,实验室经过搬迁和改造,解决了原有机房使用面积紧张和管理不便的问题。同时,完成了设备的添加和更新工作,实验室新增计算机40%,淘汰了旧计算机,升级了硬盘保护卡,重新搭建了实验教学平台,添加了多媒体音频功放系统,升级了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添加了交换机、服务器和实验室监控系统。与此同时,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向前推进,使实验教学不断向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9]。

1.1局域网实现信息传递

实验室搬迁后,实验用计算机数量增加到500多台,为了便于管理,每台计算机都需要设置固定IP地址,而学校的IP地址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实验室采用了私有IP地址配置方式,并配置B类子网掩码255.255.252.0,将实验用计算机组成一个对等局域网,方便访问校园网和互联网,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完成了交换机添加和升级工作,使网速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千兆网速到桌面,不仅给实验教学带来了方便,也加快了硬盘保护卡对计算机系统维护的速度。

1.2应用电子教室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教室软件是一种运行在局域网内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它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1011]。将此软件引入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将课件以窗口的形式在学生机上演示,学生可以边学边练,还可以向教师提问;另外,其学生演示功能可让学生将自己做的内容展示给全班学生;文件分发和作业提交功能方便教师下发课程素材和收取随堂作业;电子签到功能替代传统的点名方式,可快速完成当堂考勤记录,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了满足大班上课的要求,实验室对交换机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对交换机端口连线的转换操作,以保证在电子教室软件端启用多频道功能时,快速进入双机房联合使用状态。

1.3利用BB平台拓展学习内容

平台是一个被高校广泛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它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1213]。为了促进教学改革,学校也在积极推广并使用BB平台,此平台具备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在线学习和师生互动等功能。实验室技术人员参与在线学习内容的制作,以图文画册的形式编写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拓展课件,用视频的方式录制了计算机硬件组装过程教学课件,将这些学习内容放在BB平台上,便于学生学习和操作。由于BB平台对不同的浏览器会出现一些不兼容问题,为此实验室专门安装了两个浏览器和插件,以保证BB平台的正常使用。

1.4采用虚拟机技术助力自主学习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4],实验室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实验课程特点,借助硬盘保护卡特有的功能在实验用计算机中创建专门分区,利用虚拟机技术搭建了虚实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中,安装了多个不同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通过仿真设置使虚拟机内各操作系统之间、虚拟机与宿主机之间实现网络通信。通过使用该平台,使原来受限于硬盘保护卡而不能完成的实验操作,现在能够顺利进行;使原来需要多台计算机才能实现的网络通信类操作,在一台计算机上就能完成;学生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的应用软件,或自主设计实验内容;一次实验课没有做完的实验,可以通过迁移虚拟机文件的方式,将实验过程保存起来,待下一次实验课再继续完成。虚拟机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也给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4]。

1.5搭建FTP服务器方便文件存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经常需要进行文件存储和访问。出于安全考虑,实验室计算机上的硬盘保护卡,制约了临时文件在硬盘中的存储;U盘存储容易感染病毒、损坏或丢失;email邮箱上传文件大小又受到限制。针对这种情况,实验室通过使用FTP服务器软件ServU,在实验室高性能服务器上搭建了FTP服务器,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师生文件存储和访问的难题。

1.6借助机考软件推广无纸化考试

实验室局域网安全、稳定、传输速度快,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进行无纸化考试已经成为可能。TCExam在线考试系统是基于B/S架构模式的开源软件,通过安装Linux操作系统和MySQL数据库来支持其运行。实验室技术人员事先制定了试题导入的规范化格式,并编写部分试题进行测试,测试成功后,进行了大规模试题导入。由于该考试系统涵盖出题、考试、管理和阅卷等功能,简化了考试流程,非常适合一般性的随堂或阶段性测验[15]。目前,考试系统已在夜大生考试中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机考系统CCTRE是基于C/S架构模式,其功能强、管理更严谨,适用于各种考试。通过安装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来支持其运行,目前正处在调试和摸索运行阶段,即将为更多的课程创造无纸化考试环境。总之,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它不仅仅局限在资金投入和设备购置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是需要从管理理念、教学方法、技术实施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去进行改变和提高[16]。

2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探索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系统地进行规划,并有条不紊地去实施[17]。前期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在辅助实验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不足,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但这仅仅是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与实验室自身相关的工作需要解决。由于实验室扩大、机器设备增加和实验学时数增长,使得实验室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倍增。面对实验课排课管理、学时统计、设备申报与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等错综繁杂的工作,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创建适合本实验室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改变目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现状。搭建一个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即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将实验室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功能模块化,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实验室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2.1管理平台主体框架的构思

经过对实验室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认真分析,最终将工作内容归纳为:“基础信息”“教学信息”“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其他日常管理”和“个人中心”共7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化为若干子模块,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登录管理平台的人员身份主要分为学生、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前二者主要访问的模块与实验教学相关,而后者身兼实验指导和实验室管理双重任务,因此,所有模块均可访问。

2.2各模块功能的初步设计

①“基础信息”模块,面向所有人。此模块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介绍实验室基本情况和实验室人员组成情况,讲解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各机房实验设备和环境设施的配备及教学设备和软件的使用说明。

②“教学信息”模块,面向所有人。此模块介绍实验室开设的主要课程,动态显示每学期各个机房实验课程安排和计划外教学任务(如第二课堂、教师培训,等)安排。

③“安全管理”模块,面向所有人。此模块公布消防安全管理须知,显示实验室内灭火器材摆放位置示意图和应急疏散路线示意图,讲解灭火器使用方法和消防安全知识。

④“设备管理”模块,面向实验室技术人员。此模块包括设备的申报、批复和执行进度的查询;设备入库、维修、报废的登记和统计等功能。⑤“实验教学管理”模块,面向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此模块完成每学期实验课的排课工作,并根据不同需要,随时对课表内容进行调整,每学期通过管理平台自动生成实验室实验项目开出情况统计表。⑥“其他日常管理”模块,面向实验室技术人员。此模块由五个子模块组成,其中包括:开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内部管理、技术资料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和失物招领管理。通过此模块将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些分散性的事务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管理,可解决纸质记录不易查询、统计和保存带来的困扰。⑦“个人中心”模块,此模块根据登录人员的身份,进入相关界面。如学生登录后,可查询自己本学期实验课程的安排、可预约实验机位,等;教师和技术人员登录,可查看自己该学期的实验授课安排,等。

2.3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3.1师生应尽快了解实验室

每学期都会有新来实验室上机的学生,他们需要熟悉机房位置;对新来授课教师需要了解教辅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另外让师生了解实验室规章制度、方便教师预约空闲机房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管理平台的“机房信息”“教学信息”和“安全管理”三个模块来实现,使师生做到心中有数,可减少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重复性工作。

2.3.2管理信息数据的一致性

实验室工作有时需要分工完成,特别是在设备申报、登记和维护过程中,由于是不同教师负责,导致记录的设备数据不同步,给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和预测带来困难。利用管理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既省时,又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3.3合理并快速排课

实验排课主要来自于三个上级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研究生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由于这三个部门排课时相互不沟通,各自的上课时间又不完全一致,最终实验室汇总的课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机房冲突、上课时间部分叠加、上课人数与机房机器数不相匹配,等。这时,需要实验室技术人员同三个部门反复核实与协调。因此,根据实验排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必须研究并确定一种适合实验室的排课算法,从而实现高效智能排课,减轻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也能为后续教师备课、加课或学生自主上机学习提供保障[18]。虽然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还在起步阶段,但能够预测该平台建成后,将会使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便捷。

通过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对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19]。同时,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在管理平台上,如何加入校园一卡通,让它在设备管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启用更多的信息传输方式,如短信、微信,等,把信息快速推送到师生手边;如何与学校上级各职能网站建立信息交互接口,减少数据导入导出等操作,这些问题有待于不断思考和解决。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校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重要场所之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正朝着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在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培养医学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条件[20]。

参考文献

[1]范雪松,路遥,丁万东.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特色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22,31

[2]李玉东,艾永乐,王晓卫,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7):144-147

[3]倪晟,金炳尧,王瑾瑶.实验教学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117-120

[4]田曙坚,王岩,徐金荣.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92-94

[5]路遥,范雪松,丁万东.高校实验室深入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C].北京: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48-51

[6]陈祖新,孙跃,于晓伟.浅谈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4):219-221

[7]周艳荣,张玉莲,刘松平.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30-31

[8]陈颖,高东锋.基于高校的智能实验室建设与实施方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8):88-92

[9]梁忠,周术诚.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方法研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6):106-108

[10]毛胜利.电子教室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软件导报,2014,3(9):198-199

[11]李育任.多媒体电子教室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5(4):97-98

[12]赵冬梅,尹伊,魏聪.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融合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4(8):21-23

[13]陈佩仪,邱华云,宋阳,等.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教育ECM,2013,32(2):68-70

[14]潘清,李宁,刘文艳,等.基于虚实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5):109-112

[15]记得忘记.开源在线考试系统TCExam[EB/OL].

[16]范雪松,路遥,丁万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网络教育技术建设步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74-176

[17]姜哲,包秋燕.基于B/S结构的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1,14(6):270-272

[18]叶阳,顾国民,张旭东,等.实验室排课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12):11-12

[19]盛苏英,堵俊,吴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84-187

[20]张楠.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的建设与成果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84-87

作者:作者:刘文艳;潘清;杜菁;王珂;翟阳阳;沙飞;田新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第三篇: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提高操作效率,到保障医疗质量,再到基于预防和健康管理的区域协作医疗三个层次,未来医疗信息化将朝系统整合、数据集成及应用、移动及区域医疗云技术等方向发展。通过查询系统,医院的领导能够随时了解各个科室的工作情况以及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据此,医院领导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为医院的整体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医院信息化建设渗透至医院建设的每个环节,在医院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医院管理

2000年,我院实现了病区医嘱、申请单、收费和检验结果的“四统一”,实现了信息的院内共享。经过10多年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化建设渗透至医院建设的每个环节。只有先进的信息化建设和全新的医院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机制[1]。

1提高效率,使患者满意

1.1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普惠全市百姓

通过苏州卫生信息平台以及广播媒体的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接入,智能导诊、预约挂号、门诊付费、检验/检查报告、住院押金预交、住院每日费用清单、出院小结、住院结算、就医评价、健康资讯等资讯,从医院到家庭、从门诊到住院、从医疗到健康的全流程服务。门诊病人检验报告单只需在自助报告机、APP中输入检验单号,即可得到自己的检验结果,既方便,又保护了病人隐私。

1.2支持省内异地医保卡的使用

对门诊窗口发放耗材品种用量排序分析,对用量、金额前四名的耗材进行价格商谈,基本达到价格下浮20%左右的幅度,惠利患者,并在门诊一楼开设耗材专窗,统一管理和发放,便于病人领取。

1.3扩大预约比例

我院与苏州市卫生热线12320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对接,预约门诊就诊,有导医引导患者至自助挂号缴费机、或人工窗口取号,在院醒目位置放置预约挂号流程易拉宝,并通过媒体宣传此途径。目前我院有官方APP预约、微信预约、诊间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出院复诊预约、现场预约等方式。

1.4建立集约式预约平台

在“健康快线”电话预约回访平台的基础上,医院建立了预约门诊号源库,预约方式从电话扩展到网络、手机和诊间预约等多种形式,除专家号源预约外,产科、口腔等普通病人实行诊间预约,现60%的专家号源用于预约,每月预约量约3万人次。

1.5拓展“一卡通”服务功能

在苏州市率先实施诊疗“一卡通”工程的基础上,我院又推出了先挂号后付费、身份证自助挂号和身份证银行卡绑定交费试点,挂号交费时间缩短到1分钟以内。开辟自助服务区,由专职导医和青年志愿者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服务系统,苏州医保患者自助挂号率达到60%以上,方便了患者就诊。2016年完成了医保卡、银联卡线上支付APP系统。

1.6实现分时预约

建立产科“一次结算、全程服务”的产检套餐服务,建卡时间缩短到半天内完成。在产检后都可得到下次产检的具体时间,只要在规定时间来即可,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产检所检测的唐氏筛查异常结果,员工通过电话直接联系、告知孕妇;产科门诊做好孕育桥APP宣传,定期推送母婴健康知识。2016年,住院及门诊B超检查网上分时预约系统正式运行。

2保障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使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使浪费情况得以有效减少,可使相关卫生资源得以更大程度节约,并且能够对其进行更好利用[1]。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计算分析各类仪器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医院投资方案进行选优,提高医院的硬件实力[2]。

2.1诊疗服务信息化

为每个病人建立电子病历,患者的每次医疗行为都有记录。电子医嘱、电子护理记录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全面运行。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核对,减少差错的发生。每个病区查房都配备掌上电脑PDA,医生在查房时可在床边进行移动办公,病人所有的诊疗方案和检查结果,医生一目了然。

2.2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

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开发了重点病人护理管理、无线输液、急诊护理和大输液自动分组等信息系统,护理人员可以用PDA扫描病人的腕带,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3多学科协作,建立快速诊疗通道

自2015年3月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以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血管介入科为核心,呼吸科、胸外科参与,多科协作,对ACS等三大疾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使胸痛患者及时救治。2016年3月,我院成为国家级胸痛治疗中心;2016年参与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评审的信息相关工作,完成核医学科、职能科室搬迁信息服务工作。

2.4及时救治重患

依托信息化平台,做好苏州市产科危急重病人救治工作及苏州市新生儿转运救护车大市范围内的急救工作,为降低苏州市围产儿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作出了重大贡献。急诊检验项目2小时出报告,急诊超声检查随到随做。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2.5开展临床路径管理

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由路径知识库、临床路径执行平台、质控管理平台、绩效平台以医疗软件为基础建立的临床路径系统,将以电子病历系统为依托,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相互融合,转变常规诊疗模式,规范医生诊疗活动,不断持续改进医疗质量。2016年,完成日间手术病种电子临床路径的制作,以及日间手术配套信息系统开通运行。

3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守护市民健康

2015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我院视察,了解我院门诊自助医疗服务、社区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情况。洪志成院长向刘副总理介绍了我院的总体工作。刘副总理询问了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流程,并到我院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和多学科会诊中心听取了我院社区临床检测工作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汇报。她充分肯定了我院社区医疗联合体的建设,赞扬了我院通过医疗联合体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做法。对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远程诊疗平台和一体化检测中心,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撑、方便百姓的努力表示赞赏。

3.1推进双向转诊

设立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和多学科会诊中心,开展社区临床检测,社区远程会诊工作,建立社区医疗联合体。推动我市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同时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医院与社区医院建立了康复病人、慢性病人的双向转诊通道后,完成公卫平台“慢四病上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为提高我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起到了示范作用。

我院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医院综合信息的建设,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开创全新的服务理念,优化医院的管理和工作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强化医院凝聚力,使医院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峰,王怀鑫.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23):73-74.

[2]卢楠.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4(8):245.

作者:赵星1;徐晓文1;薛健辉2 单位:1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党务部;2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