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议危机事件中的舆情引导范文

小议危机事件中的舆情引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危机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议危机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舆情是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概念,目前最有代表性的舆情概念是刘毅提出的:由个人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及各种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相应地,网络舆情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笔者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这一组合的界定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网民、网络新闻媒体等基于各种网络平台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政府与网络舆情的理想关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论述。从主体和目的层面来说,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首先要把网络舆情背后所代表的公民社会的力量当作社会管理和危机事件的主体,国家公权力需要和社会力量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其次,政府需认清所有公民和整个社会的自由幸福是其终极目的,政府既要管理社会,更要服务社会,维护公民和社会在危机事件中的应有地位和正当权力。从手段和对象层面来说,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民众的要求和意见是政府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的宝贵精神财富;民意的监督促使政府朝民主化、服务化、法治化发展,利于建设高效透明的政府。同时,网络舆情也存在主体的冲动性、非理性、法律意识淡薄等缺陷,由此导致的网络谣言或其他非理性言论极易成为危机事件产生的导火索、危机事件恶化的助力,导致社会不稳定,政府要重视网络舆情的消极方面。

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分析—以7.23动车事故为例

1.事件概述。11年7月23日,D301次动车组与前行的D3115次动车组发生追尾事故,事故造成40人死亡、近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此次事故引发了境内外亿万民众关于事故原因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的热烈讨论。

2.案例中政府应对行为对舆情的影响评价。实事求是的说,7.23动车事件发生后,政府还是非常重视的。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处置工作。铁道部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中央领导作了汇报,没有隐瞒事故真相,使中央领导在最短时间里就作出妥善安排;采取了有力措施,紧急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救援和救治;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员和手段与受害者、家属和民众进行了沟通,如召开新闻会、电视直播凸显了当地政府的责任感和公信力,给网民和家属带来了慰藉。不足之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全民微博时代,所有人都是舆情河流上的船,铁道部没有动态地、及时地提供事故的真相,没有持续地直面公众的质疑。让谣言漫天飞舞。整个事件的处理我们看到铁道部有些做法失当。不断制造新热点刺激网民:雷击论、安路生上任、发言人言论,这些都引起了与铁路事故本身无关热点,但是确是制造谣言的基础;行为失当引起的热点:埋车头、停止救援、通车,造成了网民的不信任;对新媒体特性研究不够:既然网民可以用微博报道,铁道部如果开通官方微博,用集体力量、专业智慧、无限的信息空间,对于事故的正面报道一定会更有看点,更容易获取网民的信任。

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建议———7.23动车事故带来的启示

1.提高对互联网宣传与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网络对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发挥互联网教育人,引导人的积极作用。首先要转变对互联网的既有观念,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其次,政府部门应立足网络传播的规律,结合地方实际工作需要,有效运用重点新闻网站、商业门户网站、大型社区网站等制定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和实施方案,并随时通过互联网传播效果的反馈,适时调整网络宣传的信息提供方式和舆论引导方法,以实现舆情管理的预期目标。

2.加强对有害信息及网络谣言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源头的控制。由于互联网匿名性所带来的网上信息无序是客观存在的,网上有害信息和谣言时常被传播,如果对此不加以控制,势必导致网络中不良情绪和倾向的蔓延,将对显示社会造成危害。其次,危机事件在网络环境中具有多元化的舆情酝酿平台或传播媒介,政府应多元关注,立足于不同的舆情酝酿平台进行针对性、科学化、多渠道的有效引导,要找到导致舆情扩散的关键场域,控制引发舆情危机的关键源头。

3.建立舆情响应机制,确保受众的知情权。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进行正确的舆情引导,是建立公众与政府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在出现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政府往往从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角度考虑,暂时封锁信息,但主流信息的不畅,只会导致谣言四起,引起更多的衍生事件和更大的混乱。因此,面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不仅不能采取封堵的办法,相反,应该充分发挥各网站新闻,网络发言人和网络评论员的作用,在互联网中积极回应负面热点事件,正确引领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本文作者:张仙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