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节目困境的新闻评论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节目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当前,各电视台的各种电视评论节目虽然都各具特色与风格,但从节目的宣传定位与选题特点上来看,都存在相互重复的现象。很多都定位与民生百姓方面的选题,例如“服务市民,以人为本”是安徽卫视《第一时间》栏目的选题定位,广东卫视的《聚焦中国》则是“关注当下民众最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心疼老百姓,为老百姓说话”则是北京卫视《第七日》的选题定位……。
(二)语言乏味,不够生动流畅的口语既增强了新闻评论节目的可读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该节目的亲和力,由此拉近与电视观众之间的距离。然而,与凤凰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相比,当前部分省市级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和节目嘉宾不仅语言缺乏足够的语言个性特征和说服效果,而且连最基本的语言流畅都无法保证。不少主持人在新闻播报之后需要对重要的新闻事件进行一个简短的评论,其在发言过程中磕磕绊绊,由于紧张而不断失语,甚至中断多次,最终不得不进行一轮节目的播报活动等等。在电视新闻评论过程中,如果能够配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视频画面,则必然会大大提升评论内容的可读性,信息传播的说服效果也会得到增强。但从目前的国内各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看,很多节目的画面语态仍然十分僵化,模式单一,呈现方式传统。尤其是新闻手段十分单一,对评论、连线、图表、背景等节目内容元素的应用方面缺乏更新闻化的处理。如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在节目中加入了听众连线,让作为受众代表的少数几个人通过电话或网络参与到观点讨论中来,但这种互动依然有着很高的门槛。参与到节目中来的观众是被按照一定要求精心挑选的,他们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连线没有画面的支撑,也就无法体现信息的紧迫性和语言的目击性特征。除此之外,部分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评论活动没有很好地与视频画面形成有效的配合,从而导致视频画面成为一种“点缀”,其视频播放一套,评论员评论的是另外一套等等,极大地弱化了其信息传播的说服性效果和感染力度。
(三)选题策划经常忽略时效性真实、新鲜作为新闻评论节目的必备要素,所以,各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仅要以事实为依据,还要在时效性上达到非常高的标准。然而,当前很多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的掌握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究其根源,有一种误区在选题时效性上一直存在于电视媒体人当中。相当多的一部分电视媒体人认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只追求新闻深度即可,在时效性方面产生了忽略,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十分的狭隘。如果某电视台某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周期太久,内容又过于陈旧,等制作完成后,一系列的问题就会随之出现。主要表现就是当观众看到该期节目时,这一新闻事件的被关注度也早已跌至冰点,也已经被其他电视台同类型的节目报道过很多次,对观众来说完全没有新鲜度。由此可见,新闻评论类节目如果在时效性上落后于别人,那么此节目的任何优势都会荡然无存,不但产生不了强烈的社会影响力与关注度,而且该媒体的口碑也随之下降。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困境的突围之路
(一)内容要广泛深刻、点评要深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尽可能的选题广泛,在鞭挞社会中的不正之风,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的基础上,讴歌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时尚,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大到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风云变幻等等,都要有所涉猎。在注重拓展选题范围的同时,也要注重目标消费者的信息需求特征,从而体现出选题的差异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以对特定新闻事件的解读和剖析见长,由此形成该节目独特的风格特征和媒体价值。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对山西王家岭矿难的报道为例,栏目间断性的在一周的时间里用了三期节目关注了山西王家岭矿难事件,对于矿难发生的本身,三期栏目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分析。涉及到了如矿难的发生、问责,以及对遇难、受伤的矿工的救援等。对人生命的关怀在这几期节目中极大的体现了出来,这种对生命尊重的态度,让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当前信息时代中,矿难已经成为各级媒体报道的一个高频词汇。为了避免千篇一律,该栏目尽量去寻找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将新闻的价值不断的挖掘出来。事无巨细,只要具有针对性,代表性,都应该被电视评论节目纳入议题范畴。工作人员应集思广益,尽量避免错漏,精心选题策划后做出最好的节目,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提高栏目的影响力。
(二)突出特色、克服同质化现象电视评论类这种有深度的电视节目能够被电视观众所钟爱,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因为电视评论类节目能够对某一类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实际的调查分析与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深入评论,最后可以提出比较明晰透彻的观点,得出产生这一时间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鲜明的节目定位是建立在对目标电视观众信息需求和接受特征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而建立的,同时也是针对同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风格特征,而进行的一种差异化的节目发展定位。他统领着新闻评论节目题材的选择、评论的内容、语言风格的定位以及节目最终的播出方式等等。2010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播出的节目“剿不尽的地沟油”,节目中选取了许多不堪入目的图像特写镜头,并且对那些肮脏的画面做出解说并给出有力的论证。再如,在从刘翔2008年参加奥运会到如今宣布退出奥运会的事件中,《新闻1+1》栏目并没有像别的节目一样过多的探索刘翔退出奥运会的原因和影响,而是从运动员的伤病问题出发,探讨了运动员取得奥运金牌所付出的辛努力,从而又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引出来,以此来鼓舞人心,这样的选题视角独到新颖,使节目的亮点轻松地突显出来。
(三)丰富评论员语言、提升节目质量在当前的媒体语境中,评论员的角色转化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对某一新闻事件,将自己的困惑与观点用合理的方式全部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受众的思考与讨论。在节目当中评论员除了参与评论、引导,还应该站在受众的角度解析新闻事件的本质,剖析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在不断完善、修正、成熟的过程中形成观点。以达到推动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并塑造出全面客观,权威平衡的媒介新形象。当前信息时代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拥有开放、融合的评论才是最终目标。如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在2013年6月针对中石化:拒绝为生命加油这一期中,主持人李晗和嘉宾评论员舒中胜在点评之后,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与“九宫格”中网络受众的互动交流,发表对此事的意见看法。在这9位观众评论员中,他们的身份职业各不相同,有自由撰稿人、有普通文员、技术员普通职员等。这些观众评论员中来自有我们广大的普通民众,有着不同的学历职业,对同意事件的解读往往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和理解方式。但多样化的评论意见打破了“一言堂”式的话语模式,进一步拓展了节目的话语主体,提升了节目质量。
(四)增强新闻性与时效性具备电视性和新闻性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最大的特征。在较早的时期,很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新闻性上显的稍微有些不足。最近一段时期,新闻事件以直播的形式出现了,使得新闻的进展能够让受众与新闻事件当事人一同经历,实时看到事件的发展,这在心理学上符合受众的认知。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电视的播报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在快速的更新着,特别是BBS、博客、微博等网络传播平台的出现,使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的间隔时间记录不断被刷新,媒体间的竞争压力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迅速加大。相对于网络媒体而言,传统新闻言论节目的模式反应太过于滞后,明显达不到观众对最新新闻时间上的需求。为了改善这一被动局面,很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相关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尝试。
三、结束语
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样式,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与媒体环境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阻碍,发展速度逐步趋缓,发展态势也日渐式微。这种下坡路的现状想要得到改变,不仅需要对电视媒体内部发展观念与发展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同时与主持人的个人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节目知名度想要大幅度的提升,必须要对稍纵即逝的机遇有敏锐的洞察力,发挥自身优势,不断锐意创新,主动进行对节目进行改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快速发展。
作者:于晶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文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