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融媒体下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 要:近年来,随着资源通融与宣传互融等全新媒体宣传理念的诞生、推广,以及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多种媒体的传播优势得到完美结合。对于我国新闻行业与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而言,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与更多的可能性,如何牢牢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加快新闻宣传体系的升级转型步伐,是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以建设立体传播平台为切入点,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建设思路与具体建设路径开展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建设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可以基于整合多种渠道的新闻资源,突破自身规模体量局限性,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多元化服务。而对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建设,是落实这一发展目标的重要先决条件,也是当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融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建设思路
(一)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
在传统的高校新闻宣传体系中,主要采取校园广播、校报等作为新闻传播路径,在新闻资源收集与传播期间存在一个时间差,且新闻需要在特定时间段或满足相应条件时方可得到有效传播,面临着传播滞后性问题。同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各媒体机构陆续推出多种新闻传播方式,如基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传播路径、基于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路径,这类新型传播路径均具备实时传播的特征,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新闻信息推送至用户,或是由用户检索查阅相关新闻内容,严重挤压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存、发展空间。面对这一难题,对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建设,通过应用媒体融合技术与采取媒体整合措施,逐步实现了接收者以及新闻传播者二者的无缝对接,在立体传播平台中积极引进多种全新的新闻传播路径,切实满足了高校师生实时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同时,还可以直接从其他新闻来源渠道中获取新闻信息。
(二)转变高校新闻的宣传模式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新闻宣传模式与工作理念呈现出全方位落后局面,虽然持续引进资源通融、利益互融、宣传互融等全新理念,但对理念本质内涵缺乏深入了解,且在推行全新的新闻宣传模式时存在经验不足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仍将工作重心倾向于通过物质载体传播新闻信息,并未正确认识到新闻应用载体传播模式的实际价值。在这一工作背景下,工作人员可以在高校新闻传播过程中以直观化形式深入了解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实质价值,逐渐转变自身观念与工作意识,从源头上推动高校新闻宣传模式的深化变革,而这也是建设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目的。例如,某高校在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运营期间,工作理念逐渐发生转变,由原先的“1+1+8”建队模式转换为一体化建队模式,在校报学生采编团队、校学生会、二级学院宣传部门、校社团联合会等部门基础上构建起一体化的新闻宣传组织结构,明确划分各部门岗位职能,梳理部门间的从属关系与设立总负责人,统筹开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真正意义上做到对新闻传播资源与媒体力量的整合处理,新闻传播效率与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深度挖掘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势与资源共享
在传统高校新闻宣传体系中,面临着广播时间与校报新闻内容有限、新闻资源匮乏、来源渠道与媒介载体单一等难题,致使高校所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辐射范围与影响力有限,在全新时代背景下,并未起到预期效果。高校对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扭转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困局,从功能细分、容量细分角度切入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如下:第一,功能细分。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受众划分为若干群体,如教师、学生、历届校友、退休教职工等,基于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对不同受众群体采取相应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提高新闻传播资源的实际利用率,预防无效宣传问题出现。例如,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新闻传播受众群体中,当代大学生与青年教职工更为青睐于通过官微、公众号等新媒体来获取内容简洁和趣味性十足的新闻信息,需要采取新媒体方式向这一群体推送以图片视频等可视化资料为主的新闻稿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而中老年受众群体更为青睐于通过传统纸质媒体方式来获取新闻信息,有着深度阅读、信息获取方式简单的特征。鉴于此,高校应及时调整自身的新闻发行方式与规模,采取寄送方式向中老年群体投递校报,向学生等青年群体则以新媒体方式为主来推送新闻信息,适当减少校报等纸质媒体的发行量。第二,容量细分。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本质上是由多种媒介载体交织组成的一种全新运作方式,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在平台体系中交叉融合。因此,为实现媒介载体的优势互补目标,高校必须树立起容量细分意识,深入了解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适用范围与核心优势,在其基础上探索“一次采集、多媒利用”的新闻宣传模式,将所获取新闻信息进行审核处理后,加工成不同格式,同时通过校报、校内广播、新闻网、官微文章推送等渠道进行传播,根据各种媒体的传播特征来确定新闻稿件加工方式,如提高官微推送文章中表情包、视频图片等可视化内容的占比,以简讯形式通过校园网发布即时新闻。
二、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建设路径
(一)转变高校新闻传播模式与理念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内容发生明显改变,具有碎片化及海量化特征,且接收者与新闻传播者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变,接收者由被动接收新闻信息方式转变为主动获取方式,从社交平台与官微等新媒体渠道来获取特定的新闻信息。针对于此,高校必须结合新闻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推动新闻传播体系的现代化变革,转变新闻传播模式,以改善用户体验作为首要目的,这也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叉融合的重要举措。例如,考虑到现阶段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期间会持续产生海量数据,尽管同时采取校报、校内广播、新闻网、官微与公众号推送文章等多种传播方式,仍旧无法发布所获取的全部新闻信息。因此,高校可依托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来采取数据库传播模式,在平台运营期间,由工作人员对所收集全部新闻信息进行审核、加工、分类整理处理,将处理完毕的新闻信息导入数据库中进行储存,根据网络舆情、高校工作与活动安排、优良校风学风培育等因素来从中选择部分新闻信息进行发布,同时,用户在登录平台后进入数据库查阅所需的新闻信息,或是下载图像资料,从而满足多数用户的新闻需求。此外,还需要高校新闻传播与管理人员及早转变自身观念,将资源通融和宣传互融作为工作意识,打通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中各类媒体的隔阂。例如,为打通校内广播与网站媒体的隔阂,需要在高校新闻传播体系中对原有部门进行打散,在其基础上设立全新的融媒体采编中心,在校园记者外出采访时携带录音笔与相机等设备,对采访过程进行记录备份,同时将加工整理后的采访内容在校内广播站、新闻网等新闻传播渠道上采取音频、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发布,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一次采集、多媒利用”目标。
(二)构建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框架
对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框架的构建,是整合不同媒体传播优势与新闻资源的关键,也是提升高校新闻传播效率及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而平台框架构建内容体现软件系统开发、构建管理组织结构、拓展新闻获取渠道、完善管理规范四方面,具体如下。
1.软件系统开发
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软件系统由用户模块、系统设置模块、维护模块、评论模块、友情链接模块、新闻模块等若干模块单元组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高校新闻传播工作开展需求来设计各独立模块的功能结构。例如,在用户模块中开发用户账户登录、历史记录查询、账号注销、账户资料修改、系统功能界面显示等使用功能,以满足用户实际使用需求,为其提供多元化服务。同时,为保证新闻传播与信息安全,采取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以身份认证为例,将用户分为一般用户与管理员两种身份,向一般用户赋予个人信息修改、新闻查阅、评论互动等基础性功能,向管理员赋予系统参数修改、功能模块调整、数据库检索与文件修改等使用功能,用户在登录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时输入账户密码来确认身份。
2.建立管理组织结构
在建设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同时,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模式与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禁止将平台建设目光局限于对软硬件系统的搭建开发,而是需要同步建立全新的管理组织结构,以推动高校新闻传播体系的全面发展。例如,部分高校根据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运营期间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原有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裁撤冗余部门岗位,对职能重叠的部门进行合并处理,并将二级学院宣传部门、学校广播站办公室、大学生记者团等原本处于独立或半独立运营状态的部门机构并入高校融媒体新闻中心,在实现新闻传播资源集成共享的同时,有效解决了部门间沟通不畅问题,确保所制定各项新闻宣传计划与工作方案得到快速传达、有效落实。此外,考虑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内容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发生明显变化,高校还需要在管理组织结构中设立加工编辑、新闻内容审核等部门,对从其他渠道获取的新闻资料内容进行审核,从中挑选出内容真实、具备层次性的新闻,将新闻底稿提交至加工编辑部门进行深度加工,加工内容包括调整叙事模式、删减冗余内容、转换至特定格式等。
3.持续拓展新闻获取渠道
高校所构建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广播、新媒体、电视等多种媒介载体与渠道的新闻资源进行全方面整合处理,帮助高校克服自身规模体量局限性,在新老媒体融合基础上打造和谐互补的媒体关系,从而取得额外的社会效益。因此,对多元化新闻资源获取渠道的拓展,是充分发挥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作用的关键,这也是平台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可选择同时构建起社交平台、独立自媒体、高校师生投稿、传统媒体等新闻资源获取渠道。例如,诸多高校均在微信社交平台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定期推送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案,文案由高校师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撰写,文案内容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如缓解考前焦虑心理、治疗拖延症、获取高质量睡眠等作为主题,一经推出便得到校内师生的积极反馈。
4.完善管理规范内容
为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高校新闻传播与相关管理工作,使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发挥出应有作用,必须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现行管理体系的规范内容进行完善补充,为具体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思路和指导作用。例如,在高校新闻传播管理体系中构建宣传报道策划机制、自媒体平台审核备案机制、舆情监测分析机制等。以自媒体平台审核备案机制为例,虽然自媒体发布的文章有着不受题材限制、紧贴时事热点、具备独特个人见解、趣味性强的特征,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广泛青睐,但部分自媒体文章涉及敏感话题、散布虚假信息和恶意营销,需要通过构建长效的自媒体平台审核备案制度,从中筛选出内容准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量优异的自媒体文案或是视频图像资料作为新闻稿件,并对新闻稿件的质量考核评估标准、审查备案流程等标准进行明确规定。
(三)强调改善用户体验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特征,严重挤压了传统媒体与高校新闻传播工作的生存发展空间,如何增加用户黏性,成为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开展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高校新闻立体传播平台能否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因此,为改善用户体验,首先,在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和引进推荐算法,综合分析用户历史浏览记录、检索关键词、用户年龄段与浏览新闻内容等因素,准确判断用户的客观新闻需求与阅读习惯,通过推荐算法,向用户针对性推送特定类别方向的新闻,将传统的“点到面”新闻传播方式更换为“智能化精准分发”传播方式,帮助用户深耕内容偏好领域。同时,还需要对推荐算法进行改进,控制精准推送新闻在总体发布新闻中的所占比例,避免用户因长时间接收相同类型新闻而出现“信息茧房”问题,成为算法附庸。其次,在平台中增设实时发表互动功能,用户可以在评论区或以弹幕形式来交流自身看法,满足社交需求。同时,对于高校新闻传播机构而言,通过了解实时弹幕与评论区留言,可以准确掌握舆情动态,了解受众群体对时事热点与特定方向新闻的集中关注倾向,将其作为新闻稿件选取的主要标准。最后,在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运营期间,同步做好平台系统升级与维护保养工作,根据新闻传播需求和用户反馈信息,定期对平台使用功能配置结构进行变更调整,切实满足用户的新闻需求,预防平台瘫痪和运行故障的出现。
(四)坚持“四个始终”
通过对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构建,虽然做到了对多种媒体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宣传资源共享,但随之面临着新闻内容驳杂与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在新闻筛选与加工环节,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四个始终”:始终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聚焦引导青年学生;始终围绕培育优良校风学风;始终紧抓网络舆情。以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所发布新闻内容需要以爱国主义、志愿服务、理想价值观念等作为新闻主题,引导高校师生与受众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以传播校园正能量为高校新闻传播工作核心。
(五)构建专业化新闻宣传团队
一支专业化、现代化的新闻宣传团队,是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筋骨,也是所开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质主体,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效率及工作质量,而这也是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建设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主要内容。目前来看,部分高校的新闻宣传团队普遍存在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理念滞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例如,部分工作人员对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运行机制、工作内容缺乏深入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建设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同时,高校必须提高对新闻宣传团队的建设力度,消除人为因素对新闻宣传效率及传播效果造成的影响。首先,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运行机制、实际工作内容、注意事项、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新闻稿件审核标准与编辑加工流程等作为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实操演练活动,针对性强化工作人员的实践工作能力。同时,构建配套的评价考核机制,对人员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基于考核结果来制定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其次,高校积极吸纳本校新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加入新闻宣传团队,一方面,这类学生得到系统化学习,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对融媒体理念与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运行机理有着深入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可以快速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校可就此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逐渐转换为工作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及育人气氛,加快高校新闻宣传与传播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到全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宣传工作的变化,梳理清晰明确的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的建设思路,坚持走上述建设路径,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注入全新的发展活力。
作者:陈姣娣 陈明 单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