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媒体环境下假新闻传播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假新闻自新闻产生以来就存在,历来对假新闻的研究不胜枚举。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假新闻的传播发生了新的变化,新闻的生产、传播和受众的接收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从拉斯韦尔的5W视角对假新闻在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对假新闻进行规避。
【关键词】
假新闻;5W;媒介素养
今年春节前夕,笔者的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自媒体、门户网站乃至传统媒体等都被贴吧一条名为“上海女网友陪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看到了第一顿饭后悔了”的消息刷屏,引发了一场“国民大讨论”。直到2月20日,中国网络部门证实这个消息从头到尾均为虚假内容,十余日内关注热度久久不息。消息中的“上海女孩”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没有去过江西,因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回应的网友“风的世界伊不懂”,与发帖者素不相识,只是话题的碰瓷者。①这次假新闻的传播,无论在传播的范围上还是在引起的关注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假新闻有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该如何规避呢?
一、新媒体环境下假新闻的特点
1.传播者转变,媒介素养不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新闻的制造和不再是记者的特权,普通的公民也拥有发声的麦克风。②这次假新闻的传播就是普通公民在互联网上发帖引起关注,引发了各个媒体的报道跟进。但是普通公民媒介素养不一,并不是每个公民都会像专业记者那样,对信息的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专业主义精神的约束。普通公民能否坚持新闻的原则,保证真实、客观还值得商榷。
2.内容贴近生活,直击受众心理痛点这次假新闻的内容主要涉及“婚恋、城乡贫富差距、春节团聚”,并且这些内容在春节期间关注度极高。这条假新闻巧妙的将这三个问题融入一体,编造了上海女陪农村男友回江西农村老家过年,年夜饭简陋不堪,不能忍受如此穷苦,提出分手,第二天回上海,并配以图片,非常真实的样子,处处戳中普通大众的心理痛点。谁的家庭不涉及婚恋问题,谁的家庭在春节不盼望着团聚,谁的家庭或亲人不和农村、城市沾点边。在引起关注的人群上,这次假新闻的传播发起于互联网,后扩大至传统媒体。迅速取得超高的关注度是因为20-35岁的年轻用户是互联网的主体用户,他们非常关注婚姻、贫富等问题。此假新闻一经发出就把住了大多数人的心理痛点,加之与其相关人员在春节期间一经交流,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3.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把关能力降低新媒体环境下假新闻传播通常是在新媒体上,取得较高的关注度和传播价值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假新闻的传播不再是由传统的纸媒、电视等报道出来,在网络上热议的模式,而是“新媒体(微博、微信、贴吧……)——网民普遍关注——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的模式。在此次事件中,《人民日报》于2月13日发表评论文章《农村,说声爱你太沉重》,呼吁社会应更多一份友善;《法制晚报》发文表示,不可以个案来推导结论,而更应该看到积极的因素,个人冲破壁垒,爱情就充满希望……不少的传统媒体都进行跟进报道,但是都没有考虑到信息的来源是否真实,把关人作用减弱。
4.春节期间,信息受众群体庞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23日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社会民生各个方面深受网络影响。在数量庞大的用户中,年轻的用户占据的比例大,此次假新闻的传播是在新媒体上进行的,短时间内就引起了众多网络用户的关注。在春节期间,人们普遍停下工作,忙于回家过年的事情,新闻的接收群体比平时要多,加之是热点问题,所以关注程度会比平时的更多一些。
5.引发全民大讨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这次假新闻的传播,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婚恋的、春节的、贫富差距的、道德的、理智的、上海人、江西人、城里人、农村人、春运交通……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给大众贴上农村人、城里人等标签,是我们在消费这种人群的一种表现,无形无心中对他们造成了一种伤害,割裂了社会,扰乱了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二、新媒体环境下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纵观此次假新闻的传播过程,可以将假新闻产生和传播的原因归纳于以下几点:1.新媒体的发展不成熟,亟待规范和整治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异常加快,网民数量达到6.68亿,手机网民达到5.94亿,③微信用户量突破6.5亿,百度贴吧拥有6亿用户注册,社交网络越来越活跃。但是新媒体的监管并没有跟上,虽然在2014年8月7日,网信办《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微信十条”,但是主要是针对微信公共号服务采取的管理规定,对于微信其他的服务以及微博、贴吧等等社交网站,却没有过多约束。2.传统媒体追求时效性,把关人角色缺失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传统媒体纷纷进行媒体融合,对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新闻内容的把关。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报道的内容有一套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一直被称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但是在这次假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对其传播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不得不说是传统媒体的一个缺失。3.网民的媒介素养不一,有待提升公民拥有话语权固然是好事,但是拥有话语权不等于所有的公民拥有正确使用话语权的能力。这次假新闻的发起者就是为了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而随意编造的内容,或者有些假新闻、谣言是为了发泄社会压力。这是他们媒介素养缺失的表现,有待日后的学习提升。
三、新媒体环境的假新闻该如何规避
在新媒体环境下,假新闻的广泛传播是社交网站、报纸、电视台、广播、自媒体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所以,假新闻的规避也需要多个方面共同的努力。
首先,立法机构要加强新媒体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新媒体这几年的发展迅速,而相关层面的监管机制并没有跟上,为假新闻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新媒体不是法外之地,不可任由网民随意的发表谣言,扰乱社会秩序,要让任何人为这种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其次,新媒体要加强对假新闻、谣言预警机制的建构。新媒体要对谣言、假新闻发生时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容易产生谣言的条件,然后对此类内容进行重点的监控。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时效性强的优势,及时对虚假内容进行辟谣,避免谣言长时间宣传下去,让信息的透明止住假新闻的传播。
第三,传统媒体要加强新闻专业主义的培养,提高传媒素养,做好“把关人”。传统媒体要在坚持原有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制高点上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切不可一味的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对新闻来源的审查和把关。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这是新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之本,应好好发挥而不是减弱或丢失。
最后,对于千千万万的新媒体用户而言,我们应该逐步提高自己的辨别谣言、假新闻的能力,对于那些扰乱社会秩序内容审慎处理,做到不轻信、不转发,让谣言止步于无人关注。
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假新闻的规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虽然会比以前更为艰巨,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新媒体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使社会更加和谐。
作者:张兆军 沈月娥 张军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