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新媒体技术以独特优势在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中,成为人们接受多元化新的渠道。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研究,可以挖掘新媒体信息传播特征和面临的困境,从而有效的创建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教学创新
新媒体是一种运用移动网络进行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向外界传递信息服务的传播形式。目前,在高校应用新媒体便捷性与多维性特征进行教学模式应用的教学改革已经得到推广普及,被大学生喜欢和接受。由于新媒体既能帮助学生方便快捷的查阅学习资料,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因此,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在新媒体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新媒体环境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在此客观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师及工作者要积极转变思想,更加重视新媒体阵营并对其进行大力宣传,帮助大学生借助多种渠道获得积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深入了解新媒体,善于研究与挖掘新媒体,推动和维护高校思政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特征及新媒体平台应用的可行性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特征
1.多样性。21世纪持续发展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既大幅度提升传播速度,也广泛增加传播方式。出现了博客、微博、QQ、微信、计算机网络等传播模式。不同途径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帮助民众更自由、更方便和更快捷的得到各种信息。2.开放性。新媒体信息传播和以前信息传播方式相比较,前者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体现出明显的开放性。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并未设置固定传播对象,任何人都能通过相关方式获得信息。3.互动性。目前,种类繁多的以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诞生与发展,如贴吧、互动游戏、微博、博客、微信等,为各种受众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互动平台。另外,各种新兴媒体形式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可行性
从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必要性来看,构建完善的新媒体思政教育体系,是自媒体环境中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发展创新的内在需求。同时,多元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引导网络舆论来向大学生传达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而在此过程中,新媒体平台这一具有广泛受众的自媒体平台有必要成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从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可行性来看,新媒体平台具有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成效提升的作用与条件。思政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只有双方都参与其中,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新媒体平台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应用,能够有效强化网络思政工作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新媒体平台具有着转发、评论、关注等多样化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不仅能够让网络思政工作中的信息得到多方向的扩散,同时能够让网络思政工作主客体实现更加便捷的沟通与交流。
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一)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念创新
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大数据等在教学领域中应用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语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而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更加开放性与覆盖域、交互性都要高于传统思政教育语境。信息以及移动终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让人们的信息交流也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由原来的一对一变成了一对N个和群体性特征。而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扩大,虚拟技术以及5G等使得信息传播领域更具现代意识和超现实的复杂性。传统思政教育目前还依旧躺在信息共享以及快捷等方面,但新媒体语境下的思政教育更富有时效性、动态性和互动性。因此,在现语境条件下,思政教育要向时效、双向甚至多向以及更加平等公平方向发展。思政教育要坚持线上、线下双模式以及显性、隐形教学间开展,将课堂与自我学习、全程互动方式贯彻到底,实现教育环节环环相扣,具有不可割裂性,让时间与空间在新媒体协调下,在多变性的原则下让不连续的教学方式的缺点转化为不限时空约束的优势性。高校思政教育应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构建学生的主体认同感和民族、价值等方面的自豪感,注重情绪与情感上的交流互动。以生活、学习细节为基础,开展教学实践。
(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一直坚持教学大纲所规范的内容和方向,但较少以实际案例以及思想文化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因此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受教视域受到影响。在新媒体教学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有了新的内容和实践方向,在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等设备帮助下,能够让学生获得传统媒介无法传输的信息,可以得到更多的思政教育材料。这对于高校思政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资源库,有着不可言喻的影响,更是教师与学生提升思政教育体验的有利条件。
(三)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路径
传统思政教育在高校内就是教材所编撰内容在课堂上的学习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将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事件、社会经济发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利于大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开展学习与自我学习。新媒体语境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视域和教学手段,微课、融媒体以及各种局域网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阵地,并增加了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思政教育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持下,极大的丰富了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并在数据技术的加持下,能够快速适应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新常态,让新媒体为思政教育建构体系拥有了更多的表现路径和模式。比如专题式、翻转课堂模式、案例式等,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与自我学习中能够自由切换学习模式,让多媒体成为思政教育领域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在思政教学课堂上,越来越多的采用现代化手段,让课堂更具有人性化,在谈论、应答以及调研等方面可以及时反馈各方面信息,并推送到教学互动平台上,使得线下教学成为线上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线上、线下真正实现了一体化。
(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思政教育因传统模式教学时间较长,因此,各大高校在思政教育中依然存在着口传面授、轻素质修养的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虽然能够在思政教学中获得大量知识,但个人素养以及价值观教育有些滞后。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就是让大学生在有限的学习生活时间内,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对全社会整体价值观和素质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五)教学媒介选择多样化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
随着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在思政教育中显现教学成果。经过科学方法研究得出的思政教学新思路、新方式、新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验证实施性强,可以胜任多种情境下的教学。互联网+技术为新媒体的成熟以及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微博、微信、微视频都能在以年轻一代为主体的消费者群体得到认可、认同和使用。以此为思政教育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口,符合思政教育面临的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众多新模式的教育方式,新媒体作为更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平台向线上教育倾斜。教师可以用“雨课堂”做答题、点名等实时教学方法,以各种课堂数据、答题数据以及到课率等分析教学成果,还可以在实时信息反馈中批改作业、推介教学内容、社会实践内容等。“雨课堂”形式在加强线上教学时,还可以为线下课堂提供数据、事例等方面的支持,增强课堂的交流性。线上与线下教学双模式的开展,既有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讲解又有新媒体支持的视听动态等冲击,提升了教学吸引力和学生自我学习性质,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率和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路径
(一)改变观念,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平台
思政教育在高校是必修课,是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三观”的灯塔。思政教育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要求以树人立德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照亮灵魂的教育,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充满朝气和公平正义。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在继承中发展,离不开信息时代新媒体覆盖面以及传播力的推动。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不分地域和时间,都能够接收到来自社会各方的信息。作为道德培养的重要环节,社会群体语境所衍生的种种情态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新媒体寄托网络语境,但所传递信息却来自真实社会,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切换的新媒体可以构成思政教育的线上与线下实践语境,新媒体属性带来的颠覆传统媒介的特性能更多的吸引大学生的阅读、观看欲,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成果。但同时要看到网络的双刃性,虚拟语境中对技术操作以及教师个人素质要求更高,必须要在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新的操作语境中完成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计划。学校要在技术、资金以及维护上予以大力支持,通过教师与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功能,营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将思政教育覆盖到全校并辐射到社会周边。新媒体教学的关键在线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图片动画等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打造教育文化品牌。
(二)观念及时做出改变以融入环境
互联网为新时代带来了发展和机遇,真正实现了人类地球村的夙愿。在新媒体支持下,国内外各种新闻热点以及意识形态充斥其中,这种初具万物互联的传播形式极大的吸引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部分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他们宁愿相信漂浮在虚拟世界中的不确定信息的准确性,也不愿意相信官方途径的宣传。显性媒体场与隐性媒体场在大学校园共存,并且后者的参与率要高于前者。因此,新媒体支持下的思政教育必须要彻底打碎天下第一的观念,重新确立出发点,以切合实地、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在大学生中建立思政教育基础设施。将学校的硬件与信息技术产出的软件相互融合,建立新媒体工作平台,以保障教学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与教师的需求。新媒体不仅仅是技术更新,更是观念与方法的更新,新媒体不是简单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数字技术,通过网络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运用新媒体的技术传播优势,整合传统课堂优秀的教学内容,并添加符合时代语境的事例等,在网络上进行宣传覆盖。这意味着,新媒体思政教育将出现碎片化、点状与网状的特殊形式。
(三)树立主动学习的理念,创新工作模式
1.积极利用新媒体,创新教学观念。不管教育领域和现代技术发生如何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永远不会本末倒置,依然是传递者和接受者的关系。新媒体时代,虽然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但还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与道德价值观等通过教与学的方式转移到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在接受新媒体技术时,不要有抵触情绪,要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与覆盖优势,更好的进行思政教育教学,为推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面貌做更多的有意义工作。2.创新教学内容。在新技术、新教学模式和观念的支持下,为培养适应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做好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让大学生通过思政教育培养正确的“三观”,为日后的生产生活增强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打好预防针。思政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是对学生灵魂、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于加固。因此,高校应抓住新媒体带来教学方式的更加先进性,创新思政教育课堂和教学内容。3.创新工作机制。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其良莠不齐的两面性。新媒体给思政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多意识形态思潮冲击的压力。因此,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法规,严厉打击运用网络散播不良的、不健康信息内容的不法分子,净化大学生网络学习语境,纯洁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三观”构架,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积极向上氛围的学习语境。4.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保障机制。只有制度才能成为“以人为本”建设的基础。高校新媒体语境下的思政教育教学,要建立健全教育体系,使其更具有社会主导力和宣传竞争力,能够为推动社会弘扬主流信息培养出综合性素质人才。高校应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以主动屏蔽不良信息为原则。然后要加强对思政教育领导体系的建设,以党委领导,然后层层负责,从高处到低处形成多网格状的领导教育教学工作系统。
(四)树立专业化建设理念,完备工作架构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其中包含着众多被优化后的社会各单元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与信息通过新媒体的高速出入口,形成了高传播力和覆盖率。如果还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高校以及教师还停留在被动使用新技术的情境下,那么就很难将新媒体的声音与视频、图片与文字等功能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因此,学校要完善培训机制建构,完善教学工作建构中的网络应用,并将思政教育规范为技术支持与后勤保障两个部分,为有序开展思政教育夯实建构基础。教师技术应用培养要敏感于新媒体教学,并不断总结运用经验于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体系化教学模式。以教师主体意识融入新媒体教学,带动学生主体意识走进思政教学语境。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内容制作、传播以及自我能力展示,为高校服务、为自身道德体系建设服务。高校与时俱进的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创新发展,时刻引导学生明确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向思想政治道路的正确方向前进。由此可见,只有不断突破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形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虞志坚.“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逻辑[J].江淮论坛,2020(6):17-21.
[2]唐竭婧.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4):273.
[3]欧庭宇.问题与路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00-105.
[4]王喜满,黎亚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辽宁大学思政课改革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5):89-93.
[5]任伟.“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教学路径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5):13-20.
[6]李增.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9):243-244.
[7]万莉莉.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9):245-246.
[8]于红梅,刘笑丹,白杨.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4):146-150.
[9]傅江浩,赵浦帆.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9(12):180-184.
作者:崔人元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