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图书馆员与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范文

图书馆员与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图书馆员与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员与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时代,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信息素养这一每个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公民信息素养的提高,也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开展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主体,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去提升公民信息素养及信息能力,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界所关注的普遍问题。而这些努力都离不开图书馆员,因为他们是实施的主体。

[关键词]公民信息素养;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

0前言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高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在信息的“”中畅游,掌握信息技术,以敏锐的信息意识、娴熟的信息技能搜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以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从容面对各种挑战。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地,知识集散的殿堂,是对公民进行继续教育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面向公民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是公共图书馆应承担的历史重任,也是每一个图书馆员应该培养的责任。

1信息素养及发展情况

1.1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内涵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1]。信息素养主要由以下四部分内容构成:(1)信息意识;(2)信息道德;(3)信息知识;(4)信息能力。构成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1.2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情况

中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先后颁发了(84)004号、(85)065号、(92)108号三个指导性文件,开始启动针对高校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培训和教育工作[3]。受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的影响,中国图书馆界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素养方面的研究,其中1999年由王吉庆教授编写的《信息素养论》一书对中国信息素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引起了国内各界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2000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2003年—2005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孙平等人合作开展了《中国(北京)高校信息素养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信息素养能力评价体系。目前国内的高等院校和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检索或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群体的信息素养能力。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公民信息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对信息素养较为生疏,对于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水平的要求较为微弱,获得信息素养能力提高的机会和途径很少,而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培训大多以读者培训的形式开展,其覆盖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公众的信息素养能力亟待提高[4]。

2国内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1培训对象单一

目前,中国的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大多局限于学校,如高校开展的信息检索课程、中小学开展的信息技术课程等,培训的对象也只针对在校学生群体。然而在信息社会中,需要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人群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群体,每一个公民都对信息有着强烈的要求。因此,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培训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所有对信息有需求的人群,针对信息社会的全体公民。

2.2培训手段单一

因为目前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多开展于学校范围内,所以各种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主要手段;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重要主体,缺乏多元化手段来让不同群体方便地获得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公共图书馆开展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类载体,如讲座、展览等活动也多局限于图书馆内、读者培训等也往往只是一个模式,缺乏对不同人群的针对性,因此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培训手段应更加具有开放性和针对性,应当提倡开展针对不同公民群体的个性化服务。

2.3培训内容单一

目前,公民信息素养教育较为偏重信息获取的能力培养,忽略了其他方面,曾经在互联网上流传的网络谣言事件便是最好的证明:人们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短信等方式获得“信息”,但在没有认真对其进行仔细甄别和验证真伪的前提下,对信息进行了二次传播,甚至主观臆断地对不实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再加以传播,从而导致谣言的越演越烈,影响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甚至造成某些行业严重的经济利益损失。这些事例体现了提升公民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因此,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公民信息意识、公民信息道德和伦理修养、基础信息知识和基本信息技能等多个方面,紧紧围绕公民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来开展,全面提升公民在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真伪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3公共图书馆和馆员是构建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必要力量

3.1图书馆员的职责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传递的平台,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传递正能量。小到一本图书,大到一次讲座;从电子阅览室到移动图书馆;从宣传海报和专栏到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每一项措施都是在向市民传递着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好坏优劣,第一个环节就需要图书馆员能够有能力辨别和筛选。严格的购书挑选、电子阅览室绿色纯净的上网环境、健康积极的讲座内容、丰富有趣的各种活动、互动友好的交流平台。这些都在考验着图书馆员自身的素质。所以图书馆员首先自身要加强信息素养的综合能力,坚持定期学习充电。

3.2构建完善的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公民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那么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就要在以下3个方面开展:①重点培养公民的信息能力。公民信息素养有别于“传统的文化素养”,它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新的信息素养,它存在的基础是信息时代。在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中,要重点培养公民的信息能力,即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为实现公民信息能力提供必要的平台;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特别是适应不同文化程度公民的信息检索课程,以及提升公民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②重视提高公民的信息道德。网络已经带来了以下的问题:电脑“黑客”、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问题、电脑病毒的传播、网络道德对于“传统道德”的冲击、盗版软件、网络知识产权问题和“网瘾”的客观存在等。这些问题已成为网络发展不可忽视的方面,且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就迫切要求重视公民的信息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网络信息道德意识。③加强提升公民的信息意识。公民要成为合格的信息人才,不仅要成为信息的使用者,更应该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创造和组织信息。但是,公民信息意识是一种公民自觉的能力,是与公民的其他能力相关的。所以,提升公民的信息意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3运用多种方式与方法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应该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展公民的信息素养教育。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之与信息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其次,公共图书馆应该联合高校图书馆和科研组织等,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就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公民的信息需求,并且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公共图书馆开展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最为重要的是:面对不同的公民群体,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对于中小学生,公共图书馆要成为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补充,加强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教育,高校学生亦是如此。而对于社会上文化程度较低的公民,公共图书馆要联合成人教育机构等,使这部分的公民能够认识和理解信息素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问题。公共图书馆还要定期地开展专家讲座和信息素养知识宣传讲座,充分调动公民提升信息素养的能力。

4结语

在信息时代,只有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信息素养作为公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公共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是社会教育系统中不可分割、不可忽缺的子系统,它与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其社会教育的广泛性、共享性、延续性、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独特优势,是其他教育机构不可比拟的,在人们终身教育中占据了优越的地位。馆员作为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要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在线学习系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提供便捷的学习手段,在提高公民信息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新华网.我国公共图书馆近年来发展迅速[EB/OL](.2011-10-26)[2013-06-0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Eb]2013:7.

[3]李璐.全面开展公民信息素质教育之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7):107.

[4]张颖.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C]//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2006:178-181.

[5]杨丽.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情报探索,2009(7):48-49.

[6]周丹.21世纪信息网络时代的“网络公民”和信息素质教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97.

作者:徐崴 单位:襄阳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