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浅谈(3篇)范文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浅谈(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浅谈(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浅谈(3篇)

第一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三维路径

摘要:

从信息素养认知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三个维度出发,论述了高校全面、具体、有效的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路径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时代巨著《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人类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阶段,并称其为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席卷了人类的生活,信息素养关乎着现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深处其中、唯有面对。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社会发展的先锋,高校适时做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世界80年代末起,国内教育界对信息素养的关注滥觞至今,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及价值的探讨络绎不绝、不断深入,对如何可操作的、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多角度的论述。然而,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立体、综合的过程,非一两个主体、环节、视角、做法能全面实现的。笔者从信息素养认知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三个维度出发,对高校如何全面、具体、有效的实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高校更好的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1以信息素养认知教育为基础

1.1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

不少人在探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时,首提领导重视,而比领导重视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则是将信息素养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度层面确立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明确高校各专业培养具有较强信息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需要培养方案中设置课程的支撑,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类通识必修课程课便成为具体、客观的落脚点。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起,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信息素养与实践》,目前已经成为非常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参考、导向价值,信息素养写入培养方案,明确了信息素养的定位,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意识的萌生和认知的培养提供了鲜明导向。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此课程应以与信息素养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思路和方法等为内容,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建立学生的认知与认同。

1.2开展广泛的信息素养教育宣传

环境影响人、氛围引导人,开展广泛的、有声有色的信息素养教育宣传是高校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认知度的重要途径。大学有多种多样的平面媒体嵌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学生时时刻刻有意、无意关注的重要对象,将有关信息素养的宣传内容有针对性的展现在这些平面媒体上,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认知。现在的大学生,几乎离不开网络媒体,针对这一客观现状,利用好高校的网络媒体平台与环境,在学校、图书馆、院系等网页上,在QQ、微博、博客空间、微信平台上,广泛各类有关信息素养的知识资源,顺应潮流、有针对性的营造氛围、引导认知。

1.3推荐信息素养类阅读目录,开展信息素养阅读引导、促进活动

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学界对其研究、探索、实践中有众多成果积累,通过专门的究,开列有关信息素养的推荐文章目录和推荐图书目录,为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自我养成与提升提供精准帮助,便利学生学习。例如CNKI中标题含有“信息素养”的论文有5000余篇,高校可以组织专门的教师研究、筛选后向学生推荐阅读;还可以向专家征询,开展广泛的线上、线下调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信息素养类阅读书目。

1.4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深化信息素养认知教育

微课、慕课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新兴热点事物,微课具有短小、便获取、便扩充、便交互的特点,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慕课具有交互性(交互式联系)、开放性(面向广泛受众)、灵活性(学习时间、模块灵活组合)、互动性(师生、生生互动)的特点,信息素养系列慕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升信息认知与能力,还有利于学生适应多种现代信息环境。高等院校全面突击的搞微课、慕课开发与建设,迎合潮流但有资金和技术等的瓶颈,小范围的实践与探索意义重大。高校利用图书馆的平台,以信息素养教育为内容,开发信息素养认知教育的微课、慕课,既可以利用新形式优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也能为高校进一步探索、实践微课和慕课积累宝贵经验。

2以信息能力教育为重点

信息素养认知的前提有了,便有了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素养的可能,而与之相伴的能力提升教育与引导必不可少;学生在信息能力自我培养与提升过程中,总会遇到疑惑或困难,这需要有人、有途径帮其疏导和解决。

2.1开设专门的信息能力教育选修课

信息能力作为一种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大学的课程设置应提供基本保障,通识必修课解决认知和意识问题,而选修课则对应提升需求。由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需求等差异,必然存在其对信息需求、信息探测、信息获取、信息优化及利用有不同要求,唯有提升信息能力,才能满足学生需要。“信息检索与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程的开设,便是满足上述学生需求的必然选择,让学生在能力提升的课程对象上,有选择、可选择、能选择、能实现。

2.2信息能力教育嵌入专业课堂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有很多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信息素养教育整合进专业课程有利于在专业教学中落实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开设选修课程相比,将专题课嵌入专业课堂具有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当专业课学习到一定的阶段时,对特定的信息能力需求即时出现,或数据挖掘、或信息探测、或信息获取、或信息分析与利用等,针对学生的需求讲方法、讲路径、讲应用,实践、体验信息素养的具象和价值,效果不言而喻。

2.3通过专业慕课、微课的开设与引进,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拓展信息认知、提升信息素养

如1.4中所述,慕课、微课方兴未艾,开发有关信息素养提升的慕课、微课对于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升定有所助,高校开发相关慕课的过程是对新技术、新理念、新事物的实践与发展,也是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更是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创造条件。自主开发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慕课、微课的同时,借鉴、引进国内外成熟的课程资源是一条便捷、经济的途径,潘燕桃等在2014年4月调查显示,国内外共有26所大学或机构已开设了36门信息素养类慕课。

2.4开设专门的信息能力提升讲座

专题讲座解决专门的问题,高校可以发挥研究型专家的信息素养专长、图书馆专家的信息素养特长,可以引进网络运营商、数据库运营商等实务专家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讲解有关信息素养的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供关键助力。高等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意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与知识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学有所长的专家在信息素养方面有深刻、独到的领悟和经验,这些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迫切需要,讲座便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桥梁。高校长期持续开办信息素养类专题讲座,做成持续且特色鲜明的品牌,对于广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5开展多样的信息能力教育与提升专门活动

信息素养描述出来是一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则体现为综合性的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高校组织开展信息检索及利用的专门竞赛,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应用环境和感觉,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举办专门的信息素养类专题沙龙,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有关信息素养的方方面面,各抒己见、交流碰撞,开拓思维、解决问题;在学生信息知识、技能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校应设专人回应、指导、解决学生遇到各类问题,顺应时代的要求,这种专门指导应涵盖线上、线下两个空间。

3以信息环境建设为保障

信息素养是主体适应信息环境的素质要求,没有或者缺乏良好的信息环境,素养便失去了萌生的土壤和成长空间。高校建设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提升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3.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改善信息人的环境

教育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高校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学生信息素养的来源、养成途径和质量,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源头活水。曹志梅等的调查研究显示,教师的信息素水平对学生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教师的信息素养影响制约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高校应用提要求的方式督促教师学习、提升信息素养,用引入教育、派出学习的方式为教师创造条件和氛围,用定向投入的方式引导教师开展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时,学生应然受益。

3.2做好信息资源建设,改善资源环境

信息能力指向的客体是信息资源,能力只有面向资源时才有用武之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利用资源,信息资源丰富、优质的环境,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实践的根本保障。大学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校内信息资源的建设,二是校外信息资源的引用,三是信息资源获取的通道与桥梁建设。做好资源建设应充分考量上述三个方面,校内信息资源是高校具有自主权利的信息资源,校内信息资源建设的代价和难度小、利用空间大,能够彰显学校特色;校外信息资源多样且广泛存在,有免费和付费的区别,有资源内容与属性的区别,高校应深入挖掘免费资源、合理利用,在经费条件下科学选择对口、量大、质优的付费资源,最大限度的引用校外信息资源;存在于孤岛的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解决好资源的呈现与利用,是实现资源价值的必然选择,高校应做好资源的推介、便捷及合理利用通道与桥梁建设,避免无法获知、无法到达、无法利用或者无法人性化利用的资源存在。

3.3做好软硬件建设,改善技术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资源的载体呈现以数字化信息为主,纸本文献信息与其他信息并存的现状,信息的存储、传递、获取、利用更多的依赖于现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决定资源存储容量、可靠性、信息运算及交互能力,软件建设影响着资源的呈现、检索、传递、获取以及便捷、准确的利用,两者构成一个存储与应用的技术环境。高校重视这两者的建设,首先要以硬件为根本,其次要重视软件建设的科学化,再次要重视软硬件建设的协调性。硬件的建设应考量学校全局发展需要,有超前性;软件建设应在广泛比较、科学选择基础上,考量其技术的先进性、性能的稳定性、环境的友好性、使用的便捷性,能更好的与硬件对接兼容,更好的实现资源利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学习有关,更与实践有关,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脱离了信息软硬件支撑的技术环境,信息素养教育便失去的基本的阵地。

3.4做好信息交互平台建设,改善信息交互环境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在学习、实践以及不断的交互中螺旋上升的,信息交互离不开交互平台,好的交互平台界面友好、受众广泛、氛围热烈、便捷迅速。高校可以借助多种途径与工具搭建开放的交互平台,校园网站、图书馆网站等是学生经常关注的平台,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是学生广泛应用的社交平台。信息交互平台建设首先要确保有和全,平台建设适应大学生互联网、移动交互的需求,能与大学生经常关注、使用的信息工具及软件对接,最大限度的吸引、容纳学生;其次要做好内容、界面及功能建设,友好、便捷,能吸引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参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范兴坤.第三次浪潮对我国图书馆发展影响研究[J].图书馆,2016(1)

[2]宋海艳,余晓蔚,潘卫.高校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探索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4(7)

[3]叶小娇,李检舟,郑辅伦.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平台的构建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4)

[4]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

作者:周建利 何萱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 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

第二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探究

摘要:

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该文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调查,探讨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化环境,社会急需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高校教师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必须适应信息时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本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1]。传统的教学环境已经逐渐被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替代,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这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意义。

2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义及现状分析

“信息素养”的概念开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各国的研究者围绕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除了越来越紧密地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之外,也更加强调以创造性思维将信息能力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2]。信息素养的内涵主要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四个方面。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是人们产生信息需求,从而自觉去寻求、利用信息,形成信息兴趣的动力。信息能力是理解、获取、利用、管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选择最佳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评估鉴别信息的价值、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让受教育者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综合来说,我们可将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定义为:教师在基于信息传递的学校教育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为了了解我校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关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问卷发给了50名高校教师填写。调查问卷为封闭式,涉及到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有关信息素养的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们都认真填写,50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高等学校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非常必要的占96%,72%的老师上课经常使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但仅限于使用教材配备的PPT课件讲解,只有18%的老师会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自己制作课件,原因是有些老师觉得课件自己准备的时间长,增加教师备课负担;有的老师是想用但不知怎样与教学结合才有效。学校缺乏相关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政策、措施,学校也很少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阻碍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很有必要。

3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3.1信息素养促进高校教师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向学生传授的是专业知识,具备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出具备高素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才能使学生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学习或工作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但与此同时出现了比如计算机病毒、黑客、信息安全、制造和传播犯罪信息等社会问题,这就对个人的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引导者,具有信息道德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信息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2信息素养促进高校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信息存在的方式各种各样,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如何在这么多的信息源中选择对教学科研有用的信息是对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助于教师方便快捷地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科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要提高高校教师自身专业能力,面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整合,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获得有用信息的途径有传统的纸质期刊杂志,还能从互联网上获得更多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资源,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也会在信息资源积累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得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现在还得加上教学媒体,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3.3具备信息素养的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黑板加粉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今的教师要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使用办公软件和各种应用软件,使用扫描仪、投影仪这些信息工具。学生已经成为教学的主体,有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等,学生能更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了多种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紧密结合,注重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发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要求,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并且交互能力强,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去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提高了信息素养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培养与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4.1更新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于教师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5]。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教师对信息素养重视不够。在如今信息爆炸的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取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获得专业能力的发展。高校教师要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指导,要有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师要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举办多媒体教学软件培训、教学技能比赛来激发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图书馆通过举办关于论文信息搜索的专题讲座,让教师亲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给教学科研带来的深刻变化,教师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才能为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去自觉的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去主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

4.2通过学校行为加强对教师关于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激励机制

4.2.1加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培训

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在毕业到正式从事教学工作之间有一个暑假,学校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其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的集中培训,包括有关信息技术内容的培训。高校教师在职期间,学校可以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等空暇时间进行短期集中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通过相关培训,高校教师应该了解比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应能掌握常规教学媒体的操作方法,可以自己排除教学设备使用中出现的简单故障;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够浏览网上图书馆,利用作者、题名、关键词和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区别目录数据库、索引和互连网等信息环境,能利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资源的搜索,对信息进行获取统计分析。

4.2.2学校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高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让教师保持不断学习的意识。比如学校每年通过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要求让每个教师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熟练融合,对于那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的获奖教师,要在年度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奖励。学校应组织优秀教师举办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专题讲座,开展关于信息技术的公开课观摩和教师或者学生参与的教学评价活动。

4.3建设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的信息技术环境

要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首先学校要在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教师的教学科研在信息技术环境之下顺利开展。建设校园网络,充实校园网络资源,特别是教学资源库,建好资源和共享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网络办公、教育管理平台、教学应用平台,实现教学信息的数字化、系统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采用专业级录像和录音设备录制教学公开课,有专用的视频制作计算机,将教学视频放到校园网上,利用视频点播实现对学生的远程教学。建设足够数量的多媒体教室,每间多媒体教室配备基本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实现网络教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学目的的需要还可以对多媒体教室配置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设备。建设校园数字化图书馆,充分发挥网络图书馆作用。要在高校图书馆内建立数字化的图书馆,通过建设数字阅览室、引进数字化文献,比如中国知网、百度文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多种途径,让教师可以自由访问图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大伟,孟晓莉.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J].现代教育论坛,2008(9).

[2]潘爱武.高校教师亟待提升信息素养[N].光明日报,2011-01-30(7).

[3]黄松青.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J].情报探索,2010(7).

[4]郭红霞.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养成[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5]郑琳.浅谈教师信息素养[J].台州学院学报,2005,27(2).

作者:黄慧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摘要:

梳理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对当前国内主要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能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比较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等学校的信息素养培养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推动高等学校的改革,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的进步,高等学校是信息技术和信息利用的先导,所以高等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探索一种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多样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1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

现状信息素养教育是由相应的文献检索课程衍生而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课程从小学阶段一直到研究生阶段。国外许多国家十分重视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采用了多种模式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国外的许多高校也在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采取新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如有联机信息指导方式、游戏型和嵌入型的信息指导方式[1]。国外许多大学没有开设具体的信息检索的课程,而是将信息素养的教育嵌入到学生的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如何评价教学的质量是此类教育模式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1.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相比,我国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也比较单一,大部分高校的主流模式仍然是较为传统的信息素养的教育课程[2]。这种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形式不够新颖、教学手段呆板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的水平差距很大。但最近几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开始采用新型的信息素教育模式,例如嵌入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游戏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以及多层立体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这些新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虽然还处在试用和发展阶段,但其在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研究现状评述

相关研究文献显示,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不论在形式内容上还是在效果上都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由于起步早,加之信息化手段的多样化,不仅在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方面,而且在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由于各个高校办学水平差异较大,学生信息素养基础也千差万别,导致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较慢。但同时,国内高校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进行了多样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积极探索更加适合本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

2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模式

当今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多种复合型人的重要环节,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教育界,图书情报界等各方面关注的重点。纵观国内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如下几个。

2.1文献检索型教育模式

文献检索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起源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198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国内各个高校普遍开设了图书馆信息检索的相关课程。文献检索课是一门综合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网络等为一体的课程[3]。文献检索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献检索课程在国内各个高校开设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学校设为必修课,有的设为选修课程。开设的层次也有不同,部分学校在新生入学就有涉及,大多数高校则是在大四进行教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遇到具体的学科问题时善于运用网络去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这样来说,文献检索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深造和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游戏化教育模式

游戏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是指将游戏的思想和游戏机制应用到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当中,在信息素养的教育过程中增加游戏的元素,或者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游戏化方式虽然很早就存在,但直到最近几年才被广泛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去。游戏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任务、等级、虚拟的货币等奖励机制来奖励完成任务的游戏者,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的目的[4],在游戏中提高信息文化素养水平。游戏化的教育模式是通过设定好的游戏,教授学生信息查找和利用技巧。游戏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游戏和教育的成分以及游戏的难易程度,同时也需要将游戏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与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关系处理好。游戏方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只能作为传统模式的一种补充。

2.3多层次立体化教育模式

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指用户在细分上和使用方法上的多样化。多层次是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教授等)、不同的学科(人文学科、自然类学科)和不同的阶段(新生阶段、毕业阶段),立体化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的教学。[5]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当然,每个学校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每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科要求,规划自己学校的信息化素养的教育方式,循序诱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合理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2.4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指图书管理员和教学老师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相应的课程当中去,使得学科教学和图书馆员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6]嵌入式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将信息素养的专业课程知识(信息知识、检索能力等)嵌入到大学生的具体学科学习或者生活当中去。相对于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嵌入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具有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提供更加连续化和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信息化知识嵌入到学生专业化学习和具体的生活当中去,实现提高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目标。

3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比较

3.1教学模式的实现方式

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的,信息检索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授课形式,而游戏式则将游戏纳入到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当中去。嵌入式强调的是图书馆员和专业课教师的结合,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多层立体化模式则是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形式。将笔者4种模式的实现方式进行归纳(如表1所示):

3.2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文献检索式节省了大量的信息化教育时间,但课程过于死板,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嵌入式授课方式的优势在于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具体的课程当中。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开展课程,从而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游戏化的信息素养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的教学当中去,但游戏与教育的程度难以把控。每种模式都存有着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要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作用。4种主要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如表2所示。

3.3教学模式的目标与效果

高校信息素养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各种模式的目标和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上也不同。文献检索型可以直接化和针对性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但相对于其他新型的信息素养方式,文献检索式的效果较差。嵌入式教学模式要实现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提高的双重目标。而多层次立体化在于对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及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素养教育在每个阶段上都有所提高,实现因材施教。游戏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相应的信息素养。

4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4.1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普及化与个性化的结合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要不断地扩大受众群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信息检索课程为方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可以更加快速和大范围的普及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但在普及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分阶段分层次,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来提高高校的信息素养的水平。只有针对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水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大众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举措,但同时也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因此,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化和个性化结合是符合现代大学教育目标的举措。

4.2图书馆员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单一个部门的事情,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院系、信息技术部门和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当前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着图书管理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图书管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专业课的信息素养需求严重脱节等现象。同时加之国内各个高校图书馆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千差万别,图书馆的电子化建设无法适应现代素养教育的发展要求等问题。培养图书馆员专业化水平,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协调好各个部门资源,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得到更多的支持成为促进高校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只有将图书馆员和学科老师以及学校各部门相互结合,才能不断地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4.3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传统的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代表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虽然在授课方式的直接性、受众群体的广泛性上,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与学生的专业课的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化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推动传统和新型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学校要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的特色和重点,探索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的对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度的融合,才能符合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才能培养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当代大学生。

5结语

伴随信息化的大发展,加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传统的文献检索类课程、游戏化模式、嵌入型模式以及多层立体化等模式。这些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高校信息素养的教育要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根据各自学校的不同的特点,趋利避害,不断地改革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长亮.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张晓娟,等.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95-96.

[3]陈金磊.探讨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方法与提升[J].教育科学论坛,2016(5):227-228.

[4]洪跃.中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游戏调查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5(5):70-74.

[5]田稷,李懿.探析多层次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建设,2015(10):55-58.

[6]秦新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3):63-64.

作者:荣霞单 位: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