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了,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备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我们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要关注、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一、认识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时代需要人们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必须认清教育侧重和目标,让学生学的有方向,用得有效果,获得一定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素包含着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有人说,信息时代不会借助互联网工作和生活的人是“文盲”;因为网络时代,我们很多生活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来解决。如我们学生学习上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信息能力。网络是复杂的,总会有诱惑、欺骗存在,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有信息道德,这也是我们品行的重要体现。小学生有个很强的好奇心,有着强烈的参与和实践的渴望。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他们获得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操作和运用的能力,更要让他们有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信息素养的途径
信息素养中信息意识是前提,能力是重点,道德是底线。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将三个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学会用,且有道德的使用。1.激发兴趣,主动学信息技术。一般而言,相对于文化考试的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愿意参与的。但是,我们的一些教学内容有的也是枯燥的,比如电脑的认识等等。而有些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步骤性很强、要求高。因此,我们可以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有主动学习、掌握和运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学习质量。如在《走近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带着学生回忆电脑的神奇之处,调动学情。然后,问问学生对计算机各个部件是否认识,老师将常见的部件展示给学生看,和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作用;之后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有认知。在巩固学习阶段,可以也用猜谜语、快速抢答等形式,可以比赛谁又快又好地记住硬件、软件的内容,出示一些选择题或是让学生设计题目。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好地掌握这节课所蕴含的信息素养。可见,我们可以采用趣味引导、任务驱动、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快速而精准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让学生愿意动起来;他们在信息素养方面就能有意识,有兴趣,有热情。
2.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知识性、技能性为一体的课堂。我们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操作体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运用。如在“初识Word”学习中,我们就让学生先通过阅读教材上的内容,然后自己在电脑上找找用用,谈谈它们的作用。而在具体学习中,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先工作完成一个操作任务,然后再展示如何操作。这样,有些学习内容不待我们教,学生就会去操作与运用。当然,难度较大的操作任务,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合作完成。如“管理邮箱”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快速复习申请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内容,再进行管理邮箱的学习和操作。让他们认识到建立通讯录的好处之后,试着去建立通讯录、删除通讯录,对电子邮箱进行清理。我们在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合作学习之后,可让能独立操作的学生进行演示操作,教师在节点上进行指导。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熏陶,如我们给同学发了一封邮件,写了什么内容,有没有注意礼貌用语等等。让学生不仅能够会用网络资源,形成网络资源意识,牢记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潜移默化、不断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
另外,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我们在教学中总会发现,相同教学内容有些学生掌握的比较好、比较快,我们要鼓励他们有美化和立体思维。如在“美化文档”“秀秀我的博客”这样的内容学习中,我们对那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给他们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个性的,有创意的自我提升,收获学习的快乐。如“秀秀我的博客”学习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展示一些内容充实、布局合理、布置精美的优秀博客,让其他同学在欣赏中获得启迪和创意,从而学用结合,不断提高。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我们要培养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兴趣,努力提高他们个性设计和创新的意识,不断强化健康上网,遵守网络道德的品质。如此,学生就能用好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作者:吕伏万 单位: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