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的影响范文

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的影响

一、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中信息素养教育的特殊性分析

(一)文化融合的主要形式及表现的信息特征1.语言的融合不同的语言体系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主动或被动的融合现象。日本的语言体系是主动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在1000年之前的中国汉语对日本平假名与片假名的创立影响,到现代日语的外来词汇如英语、德语、法语形成的片假名词汇等无不表现日语主动吸收外来语系,扩大并形成自己语言体系的主动融合特性。被动融合的现象在当前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英语被融合到其他语言体系的过程。英语的被动融合现象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体现了经济、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除了丰富自身的语言体系,更关键的是提升了语言工具使用者的信息素养,进而促进了整个语系使用族群的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民族与习俗的融合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惯例,随着国际交流范围的扩大,各族群与民族的交流更加频繁,生活习俗与惯例产生逐步融合的现象。例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世界的普及,以及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扩大等。民族习俗的融合是人们交流、信息源扩大的结果。3.专业知识的融合专业知识是基于专业理论基础的知识与实践体系,专业知识的融合能扩大习得者的知识结构,开阔学习视野,能运用不同的知识体系来进行决策实践。如回归概念与方法在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的广泛计量分析使用是数据分析方法与专业融合的典型应用。专业知识的融合促进了整个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使知识结构更丰富、合理,促进了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4.价值观的融合价值观是决策体系的风向标与基础,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不同的决策选择。信息意识与价值观决定了决策中的信息源、信息域、决策方法与评价体系等。博弈论研究以及换位思考决策的广泛应用,是价值观融合的结果与表现。5.综合形式文化的融合一般涉及的主体、客体复杂多样,因而在实践中的融合方式与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但涉及上述的语言、民族习俗、专业领域和价值观等等方面,还涉及创新与延伸领域。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特殊性分析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决策能力的主体,在学习与生活中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专业学习、科研与实践锻炼中的决策有效性。但是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其目标导向性、价值主导性、标准多样性以及决策判断贯穿于整个培养与实践过程。信息素养培养强调的不是接受知识的学习能力,而是在开放背景下,知识搜寻的范围广、准确、快速与有效的能力。1.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价值判断的教育信息素养的提升能促进决策者的决策效率与决策效果,而决策效率的提高和决策效果的提升需要决策标准的正确与评价方法的有效,而评价方法与标准的确立需要基于价值判断的信息观的确立。也就是说价值观的确立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2.信息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信息素养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的基石,它为终生学习构建了持续上进的改变机制与判断、决策机制。3.信息素养教育是能力教育信息源选取、信息域确定所表现的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如何选取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有效决策是信息素养能力教育的体现。当前高校学生表现出的决策无语现象说明应用能力培养的缺失或不够重视问题。4.信息素养教育是实践教育信息素养一方面表现为信息文化,一方面表现为实践操作与决策能力。它不单单是理论上的知识体系,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有相应的实践技巧与技能。例如,便利的信息技术的选取、安全的开放空间的交流技能、决策实施的效果与效率评价分析等,信息素养的水平是以实践中的操作效果来体现的。多元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而有选择的学习是会学习的主要标志之一。信息素养在多元文化融合与教育过程中为有选择的学习与决策目标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特殊性在于与应试教育不同,更侧重于决策能力的培养。文化融合过程的矛盾性、反复性与冲突性,需要信息素养的支撑与协调。信息素养的综合信息技术能力又会在促进融合的效率的同时满足目标的有效性。为了学生能够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出符合预期的决策,那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过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中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分析

基于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的全球范围,利用信息检索与学习软件提高专业知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进而提高其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在本科阶段会学习,在研究生阶段会研究,在工作阶段会操作。因而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就体现出尊重需求、共生需求、包容需求和发展创新需求等。

(一)尊重需求经济全球化、计算机技术以及国际交流的深化与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突破性的视野范围。尊重需求体现了和平、发展与进化的需求,不是存同扼异的文化侵略,而是求同存异的协同发展。尊重需求一方面表现为文化知识之间的跨度,也就是不同的知识体系具有不同的研究内容、运作机制与应用领域;另一方面表现为决策者的人文背景,也就是起码的研究教养与学识风度。

(二)共生需求不同专业、语言文化甚至宗教,代表了不同的知识技术体系与价值背景。因此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会产生依赖信息传递效率的共生需求。共生需求的表现为文化专业知识的互补性,而不是价值批判的斗争性。

(三)包容需求学习与交流中的未知或难知问题,会以某种特定的形式留存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同样在跨文化交流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些与主体价值体系不一致或难以理解的认知等以留存状态存在,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与融合过程的包容特性。

(四)发展与创新需求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文化是技术进步与扩散的传感器,多元文化就像多通道系统会促进技术散播的效率,促进整个社会群体的共同进步。吸收其他文化的先进理念,完善决策主体的价值观体系为文化与技术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互动机制的概念模型

在多元文化教育过程中,某些指标如外语水平、学习视野的大小、教育的程度、跨文化学习的能力与动力等会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多文化融合的提升。这些指标如外语水平可以是用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或日语一、二级来表示的显变量,而有些是无法测度的潜变量,如:价值观的取向、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等。因此需要设计调查问卷,获取实证分析的数据,据此理清多元文化教育、融合与信息素养水平的作用程度与关系,进而明确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跨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研究基础。

(一)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教育互相影响的基础分析在多元文化教育过程与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中,学习视野、跨文化交流技能等指标会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多元文化融合的表现是语言能力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价值观的多元性。语言能力、专业知识与信息素养的信息交流能力、信息获取渠道、信息处理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价值观的多元性与信息处理工具、信息素养的决策方法选取为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天津理工大学2013届221名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学生在进行数据源分析时的获取途径一般为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教材、统计数据库、网络查找以及自己实践或实验获得等5种常用方式。86%的同学获取途径为1~3种,12%的同学至少用到了四种以上且数据源定位率高。而数据源定位高的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也较高(以综合绩点为成绩指标),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4,呈现强正相关的关系,印证了上述概念分析。数据源分析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数据源的来源与数据域的定位准确与否是衡量信息素养的基本标准。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的指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其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机制,但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需要数据验证(另文通过实证分析论述)。多元文化融合所体现的文化融合、价值观融合、习俗融合、专业知识融合等过程中,对于信息素养的数据源增加、数据域准确、信息处理技能以及信息决策方法等起到促进作用。反过来,信息素养的提升是由数据源增加、数据域准确、信息处理技能的提高以及信息决策方法的便捷有效等来体现的,同样会促进多元文化融合的效果。由此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互促共进的作用机理。

(二)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互相影响的概念模型从提升学生学习视野的开放性、多元化、全球化、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角度着眼分析,多元文化教育环境与指标体系的变化与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性,表现为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的互动机制。在影响多元文化教育与融合的因素中采取主成因法(阈值大于85%,下同)确定的主要指标为语言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影响信息素养的因素中采取主成因法确定的主要指标为信息源决策、信息知识体系和信息技能。由上述二级指标建立的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互动影响的概念模型如1图所示。由图中M3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例,其包含的二级指标为沟通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以及文化认知能力,分别与信息源决策、信息知识体系、信息技能互相影响,其余指亦然。通过分析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教育的作用机理,建立概念模型的目的是为实证分析建立理论假设的研究基础。然后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二级与三级指标间的因果关系,确定信息素养与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度指标体系。为实践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提供研究依据,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习能力与决策能力。

(三)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互相影响的动力机制通过对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的作用机理分析,二者呈现互促共进的表现为互动机制。多元文化融合对信息素养对学生综合素质指标,如:跨文化学习能力、海量信息定向的选择判断能力、数据选择与决策方法的便捷有效呈正向影响。因为多元文化融合与信息素养教育的互动机制,所以在高等教育的跨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需要从二者的相关互动关键指标体系入手,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学习过程中进行价值观维护、修正并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体系。然后进行开放式、跨文化交流,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与决策能力。互动机制一方面表现为二者的互相促进与正向影响,如专业知识的融合与语言的融合对于信息源扩大及选取方法的正确有效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引导机制,如语言的融合过程中会促使学生了解跨文化的学习背景,扩大了学习视野,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说,通过多元文化融合引导并促进了信息素养的提升,反之亦然。

(四)研究中的不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的大学普遍增加留学与合作办学项目,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尤其是大量的国外一流大学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网络公开课程在网络上的散播,促使国内学生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课程的查询与下载。同时,基于便捷信息技术前提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又为多元文化学习打开了便捷之门,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信息素养的提升与多元文化融合之间的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二者的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所包含的动态指标的选取与确定是概念分析的难点,也是研究中的不足之一,拟在后续研究中通过实证分析论证。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一方面是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一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方向与依据。

作者:秦永菊李颖单位:天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