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图书馆信息素养评估研究6篇范文

图书馆信息素养评估研究6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图书馆信息素养评估研究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信息素养评估研究6篇

第一篇

1UW信息素养评估内容设计

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ILT操作手册是UWILT-S项目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评估内容围绕信息素养5大标准展开:(1)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能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学生能够确认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么?(2)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能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找到所需信息么?(3)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能对所获信息及其相关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别和分析,并将其精华融入个人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体系———学生可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评估么?(4)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能通过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达成某种个体性或团体性的特定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信息的使用创造特定成果么?(5)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能了解围绕信息获取和使用引发的经济范畴、法律范畴和社会范畴问题,合理和合法地获取和使用信息———学生可以合理合法地获取和使用其所需信息么?由于第4条评估标准涉及特定目标和特定成果下的实证性问题,存在问卷测试方法下的非可行性,故暂未被列入ILT-S项目评估内容。经过图书馆员、数据评估分析师和专业学术人员三方的通力合作,针对所有学生信息素养测试的55道客观题和针对专业学生的54道客观题(其中:公共健康相关专业34题,公共事业管理相关专业20题,其他相关专业题仍在设计中)初步成形:(1)55道普适性信息素养测试题目中(如表1)体现评估标准1的为17题,占总题数的28%;标准2的为11题,占18%;标准3的为20题,占33%;标准5的为13题,占21%。某些选题如第3、10、12、53、35、54题同时体现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的考核。(2)ILT-S项目对其测试标准的权重分布相对于初始ILT模型有局部调整,主要体现在,ILT测试模型中,针对标准2、3的测试权重设计较高,均为32%,而ILT-S模型中,适当降低了对高年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评估比重(从32%降低为18%),继而提高对其信息认知能力的测试比重(从20%提升至28%),这是因为,高年级毕业生经过数年的信息素养培训和实践,检索技能均已达到一定水平,对其信息素养的评估重点也应从技术层面转移至认知层面和更广阔的经济、法律和社会范畴。(3)54道专业性信息素养测试题与55道普适性测试题的有机结合使得该测试综合性和专业性兼具,进而实现对毕业生信息素养的综合评估和有效判定。

2UW信息素养评估项目的启示

2.1构建联盟,实现多方通力合作和优势互补ACRL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指出,教师、图书馆员或其他专家学者相互间的讨论和协作对系统评估标准的制定、全面信息素养教育方案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ILT操作手册中也有对多方力量协作的强调,而全美信息论坛NFIL的成功实践更是各组织、社团间通力合作的结果,这是一个广泛的联盟,它在信息素养运动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如何借鉴ILT-S项目的成功合作模式,建立高校校园内广泛的信息素养联盟,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是今后国内信息素养评估工作的重点。

2.2明晰分工,确认各方合作者职责ILT-S项目组通过经验借鉴和优势分析,建立了包含图书馆员、评估分析师和专业学术人员的合作联盟组,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对这三组成员的项目职责进行了较为明晰的划分:(1)图书馆员的协调和联络作用。不可否认,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中的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优势和信息素养优势。首先,在信息素养的认知和信息检索能力方面,图书馆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较高,可为项目组提供总体轮廓上的信息素养知识概要和检索技巧考核内容;其次,图书馆员更加熟悉ACRL的信息素养评估标准,对标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更快地将其与ILT-S项目相结合,进行测试设计;最后,由于其在历届ILT评估中担任的组织、协调角色使得图书馆员成为ILT-S项目主导力量的不二人选。(2)评估分析师的作用和分工:①提供信息素养评估测试发展的最佳实践;辅助图书馆员和教授进行专业内容领域的评估开发;③进行测试标准的精确性、正确性(信度与效度)等心理计量特质的分析;④协调普适性考核指标和专业性考核内容的制定。具体来说,评估分析师将与四名负责核心评估项目编纂的图书馆员合作设计出最初的55个客观测试题,确认这55道题能够集中反映ACRL1、2、3、5项的考核标准(标准4由于是涉及学生成果相关指标,暂不列为评估对象),并反复确认该考核项的最佳实践性,同时,评估分析师需要综合考虑联络图书馆员专业性信息的反馈,将专业性的评估融入综合性评估。(3)专业学术人员的作用和分工:①提供专业领域范围的专业知识指导;②了解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研究的信息阻碍和困难;③发挥其在专业性信息素养测试项目编纂中的主导作用;④实现专业性信息素养目标和ACRL标准的有机结合。

2.3强化纲领性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构建,指导信息素养评估深入开展纵观美国高校信息素养评估,全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提纲挈领作用不容小觑,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网站开辟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专题,全面阐释了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使用指南、信息素养评估指南和信息素养指标等详细内容,网站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理工科科技信息素养标准、心理学信息素养标准、护理学信息素养标准等指导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教育信息素养强有力的评估工具箱的形成。此外,针对这些标准和细则,ACRL网站上还出现了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版本的译文,这对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标准构建和评估工作的展开都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信息素养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较强的理论体系,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信息素养能力体系,其涵盖7个维度、19项标准和61条具体指标,统一指导北京高校信息素养评估工作的展开。国内统一信息素养标准和评估指标的构建将是今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工作开展的方向和重点,依托纲领性文件的指导意义,推进信息素养评估工作的深化发展。

2.4大力发展标准化测试工具,实现试点检测向大规模测试的平稳推进除ETS的ISkill(信息素养技能)测试标准和ILT测试模型外,由美国多家机构资助,美国和加拿大的82所高校,42000名学生参与研制的ProjectSAILS(美国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价项目)同样是现行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有效评价工具之一,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为高校信息素养评估指明了方向,而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则为高校的评估工作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工具。在构建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基础上,我国还需重视实践性标准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研究,切实抓好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勇于开拓,建立多种测试工具,通过小范围的试点工作,对测试工具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最终实现测试工具的标准化和普适性。

2.5综合反复运用信度、效度分析方法,检测完善测试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考核一项测试是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适用于大规模的考试推广,重点是实施对其信度、效度和难度的测量,检测相关指标是否达到测试学要求的标准,考试信效度越高,说明考试成绩越能代表学生个体的真实水平。据研究,托福考试的信度在0.95以上,HSK考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信度一般都在0.98左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客观题的信度达到0.9以上,UW的ILT-S项目正是充分运用了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法、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CITAS分析法实现了对其测试模型的反复检测、评估、修正,使得最终的测试信度达到0.8以上。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测试同样需要对信度、效度检测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通过图书馆员、数据评估师、专业学术人员和考试专家的通力合作,推进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评价工作的纵深化发展。

3结束语

由于信息素养缺乏,导致全球低水平重复研究造成的科研经费浪费已高达百亿美元,而纵观国内,每年各类科研革新课题中有50%是对国外已有成果的重复,专利文献的利用率仅为1.1%,书刊文献利用率低于30%,信息收集在我国科研人员工作开展中的比重也仅为5-15%,大大低于美国的59%[2]。如何客观、全面且系统地评估用户信息素养水平,建立有效的信息素养评估机制,大力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值得图书馆人不断探索,国外多维的信息评估模式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施婧单位:毕节学院图书馆

第二篇

一、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教育方式相对单一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很多高校、图书馆往往只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如对电子阅览室更新换代,对信息素养教学方式则研究不足,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情况也不鲜见,缺少馆员与馆员、馆员与教师、馆员与学生等的交流,缺乏图书馆与院系、图书馆与职能部门、馆际之间、图书馆与社会团体等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与实践应用相脱节,教学方式还停留在教与学的阶段,导致部分学生面对专业问题时不知如何加以应对,步入社会后也难以进行独立分析,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在Web2.0时代,信息交互,信息素养教育应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与课堂内教学、面对面传授相辅助,创建在线自学环境,通过课堂外培训和在线互动实现服务时空、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多样化,丰富用户的教学体验。

(二)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有待改进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仍是开设信息检索相关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课程教学管理过程中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一般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图书馆馆员本身就有相当繁重的日常工作,即便成立了信息(文献)检索教研室,在工作之余还要承担全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显然力不从心;图书馆馆员工作的岗位考核与教学岗工作的考核评价存在差别;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馆员也容易引起不从事信息素养教育馆员在日常工作分担方面的抱怨等。近年来,虽然国内不少学者就评价机制、标准这方面作过相关研究,但依然未形成一套可行的评估体系,导致对信息素养教育缺乏科学规范,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无第三方客观评价,制约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与深化

(一)分层实施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自觉通过最基本的分层方式进行着信息素养教育,如对新生进行的馆情介绍,基本检索技巧与咨询的FAQ(FrequentlyAskedQuestions,常见问题解答),开设公选课和面向院系的专业检索课,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等。但这些分层教育,总体上还是从用户的需求层次出发,并没有更多考虑到信息素养教育本身。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拓展三个层级并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程计划,系统实施。首先,针对低年级同学开展通识教育,让学生明确信息时代的特征及信息社会的本质,掌握相关的概念与技巧,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激发潜在的兴趣与需求,培养他们甄别各类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维护知识产权等。其次,结合课程和专业,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及技术处理,通过问题设置,以任务驱动进行专业检索教育。第三,在前两者基础上,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拓展,即是将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与灵活充分的信息利用能力应用于学习与生活之中,从而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两者相得益彰。

(二)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的界定,嵌入式教学是指把图书馆及其资源的利用教学作为学科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称为“与学科的整合式教学”或“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的渗透式教学”。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分为一次介入式、可扩展模式、全程跟踪式等,一次介入仅仅是在课堂需要的时候即一次性提供相关教学;可扩展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学习目标等,添加、减少或有所侧重地实施信息素养教学;全程跟踪则是全面介入到某一学科或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具体在各个高校图书馆开展起来会因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如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嵌入式教学一般分为相关、完全两种方式,前者是馆员对专业课的部分或局部介入;后者是馆员对专业课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形成了局部嵌入式教学、跟踪进阶式教学和全面融入式教学三种,分别对应一次性、集中讲授课程知识与技能;服务团队跟踪大一至大四不同学习阶段,由浅入深开展教育;与专业课程或老师合作,参与相关课程教学全过程。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思路,改变了传统孤立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探索信息素养教育一体化信息素养教育一体化就是针对目前信息素养教育中教育主体力量过于分散、教育过程缺乏整体统筹、教学内容不够全面系统等问题,将信息素养教育中原本相互独立的元素通过彼此融合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构建一个体系完善、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运行模式。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曹志梅等撰文指出一体化信息素养的措施分为教育内容分层并重,将大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区分,制定相应计划;与学科教学融合;推进实践导师双重导师制的教学模式;问题求解式教学;定期开展师资培训等。信息素养教育一体化究其本质而言,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承担主体进行整合,调动图书馆馆员、学校相关教师和部门的积极性,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共同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全程的完善,扩大和整合被教育的对象,增强教育合力。

三、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一)依托平台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除各类课程教学外,信息化教学环境对自学很有裨益,通过互动讨论的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截止到2012年8月我国约有701所高校图书馆通过各类平台提供在线的信息素养教育,功能涵盖了自主学习、在线学科信息服务、疑难解答、信息讨论、资源共享、信息反馈、服务定制等多个方面。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发了信息素养教育在线学习系统,集在线练习、组卷功能、阅卷功能、成绩查询、新闻等多个功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目前依托平台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都以自建或商购的各类E-learning平台为主,但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因为其严谨性,对用户本身欠缺吸引力,要结合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好各类新兴的交流平台,将其嵌入到信息素养教育中,增强效果。如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早在2011年6月就通过新浪网开通了官方微博服务,通过微博开展了图书馆宣传、虚拟参考咨询、用户信息需求收集和个性化服务、辅助用户培训(培训消息和后续解答等)等工作,学生粉丝达数千人,效果明显。对新兴交流平台的利用可多元化,除去新浪微博,还可在腾讯网、搜狐网、人人网等平台上开通,多人参与,同步更新,共建共享,争取更多用户参与;还可通过官方微信开展,主动推送信息,进一步扩大教育受众面。

(二)LivingLibrary与信息素养教育的结合Livinglibrary,又名Humanlibrary,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服务模式,它的服务理念就是将人作为一本有价值的“图书”进行借阅,读者不需要交纳费用,通过登记姓名就可以以交谈的方式进行“阅读”。高校图书馆将Livinglibrary与信息素养教育融合,创新了教育方式,充分挖掘了个体的隐性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图书”自我价值实现,还有助于消解教育对象的精神压力,消除迷茫情绪,适应信息时代和潮流,通过交流,分享智慧,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借阅不同的“真人图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通过视频聊天及各种语音技术设别,现实与虚拟结合,可不受时空局限,方式灵活多样,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结合笔者在Livinglibrary实践中的经验,为提高教育成效,Livinglibrary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具体操作中可分“真人图书”招募、借阅、反馈等步骤。在招募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信息意识,让他们推荐感兴趣的师长、社会人士,由图书馆专人负责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和管理;在借阅环节,读者可自行在众多“图书”中进行选择,按照一定的编号(索书号)借阅;借阅完毕后,通过完善的网上平台或其他途径进行反馈,以便改进。Livinglibrary还处在探索阶段,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但不论是从读者角度还是从“图书”角度,或是上升到文化建设的角度,因为其吸引力大,互动性强,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方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通过游戏来提升信息素养国内鲜有信息素养教育与游戏方面的论述与实践,有学者认为游戏虽是一种大众活动,但游戏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而且玩游戏本身就是素质的体现,且多数游戏因为有趣新鲜、设计精细、生动活泼和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而充满吸引力,在视觉听觉的感官享受中完成知识的吸收,具有传统的说教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信息素养教育与游戏找准结合点,就能够事半功倍。通过游戏的信息素养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易和某一具体问题结合。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通过游戏来提升信息素养的实践案例少之又少,这里固然有将游戏与误人子弟等同的认识误区,但图书馆人的理念和管理方式等也需要改进。要用创新的精神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寓教于乐。例如新生入馆教育方面,3D模型的虚拟图书馆就能给用户带来更为直观立体的视觉效果,让读者通过游戏的方式在虚拟的图书馆中畅游,有目标的熟悉和找到相应馆藏,广东五邑大学图书馆将馆藏等各类信息通过3D展示,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了“360°图书馆全景导航”。馆藏流通方面,通过游戏设计检索流程,如笔者所在信息服务部门已经着手构思“疯狂排架”、“数字文献在哪里?”等Flash小游戏,这些想法一提出,在和学校学生社团读书会的同学座谈时就受到了欢迎,他们认为轻松幽默、活泼有趣的方式更吸引人;在阅读宣传方面,开展游戏主题活动,将课堂教学与游戏结合,设置知识竞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

四、结语

虽然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存在不足,但高校图书馆印发各类读者手册、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培训或活动、尝试专业信息检索课教学等提高信息素养教育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从未停止。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图书馆人的创新与努力,还需要学校和院系的重视与支持。近年国内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成果大量增加,可以说,研究和推广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也是高等学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高兆云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第三篇

一、图书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

1.图书馆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将一个分散式的信息交流环境带给用户,用户不仅可以查阅内网信息资源,而且能通过网上冲浪来搜寻、选择自己所需的外网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极大地扩展了资源范围。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信息环境的支撑,图书馆长期的文献资源建设奠定了其知识基础设施的地位,使其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课堂和实习基地,而信息共享作为一个综合的学习、交流研究的信息服务环境,将参考咨询、网络技术服务和多媒体资源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交流、互动合作、研究创新的信息共享环境。2.图书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基地图书馆应当了解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以及最新的重大科研课题,通过与各类校院合作,走共建道路。建立一支由图书馆员与专业老师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发挥各自的特长,由图书馆员承担信息利用基本原理的教学,专业老师承担专业检索工具的教学。图书馆要进行读者入馆教育,进行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讲座,使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藏书布局和自己专业的资源及借阅的有关事项等。同时在专业课中渗透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合于学科教学中,这是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将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3.图书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培训课堂学科馆员和院校合作是信息素养教育最重要的合作类型,从学科馆员协助老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到馆员参与老师课程教学,与老师合作建设课程、学习社区、信息素养网站等方式,馆员在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开展信息素养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和更新老师的信息资源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和能力,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改进信息系统教学的能力,以信息素养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改革,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二、境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早,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和公民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美国信息素养的概念由图书检索发展而来,自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这一概念后,到20世纪80年代时,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逐步取代了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学校已开始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使其得到了更多的大学、教育机构和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信息素养教育的层次不断扩展,教育的对象从原来主要针对高校学生向中小学生和在职人员扩展;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不仅由研究人员所倡导,而且得到了普通公民的接受与支持。在英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国家新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这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有能力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做准备,学生可以运用信息工具创造性地发现、探索、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学会如何使用信息工具迅速的从社会、文化中获得思想和经验。在日本,1998年6月公布的新的课程方案将“信息科”作为高中普通科的必修科目,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带来的信息社会的变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韩国开设了信息素养的相关课程,并实施信息素养认证考试,以此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国港台地区,非常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如: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素养认证考试内容由5项内容组成:面向图书馆的教育;数据库搜索方法和技巧;专业(例如经济、教育、工程、物理等)相关电子资源;网络免费电子信息资源的获取;有关香港或其他的有影响的重大事件。

三、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面向公众的信息素养教育多是利用电子阅览室、网络课堂、专题讲座的形式,但效果不理想,讲座的知识内容单一,对信息检索相关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法律法规则很少涉及,更少有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很难实现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追溯到1984年,教育部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2002年教育部首次将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成信息素质教育,表明文献检索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素质教育在各个高校开始得到重视,在实践教学上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模式经历了由单一到综合、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高校的信息检索课普遍得到重视,开设信息检索课的高校也在逐渐增多,基本形成了必修课及选修课两大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是还没有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及培养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实践总结,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重检索方法的讲授,轻信息意识与信息观念的培养;重文献信息知识的传授,轻文献信息道德的培养;重文献信息的搜集获取,轻文献信息的评价利用等。另外,实践环节的课时安排少,甚至没有,教育模式单一,教学方式不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提高。

四、加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

1.公共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多数都实现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网上咨询台”、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上海图书馆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但经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人力资源联合不多,其他公共图书馆更是如此。因此,公共图书馆之间不仅要加强参考咨询馆员的联合,还要积极与高校的参考咨询专家及学科馆员进行联合,拓展参考咨询合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增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力量。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简称IC)的构建不仅是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更是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综合平台。IC包含了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所需要的全部要素,如便捷的网络、先进的技术设施、丰富的馆藏、多功能的学习共享空间等,使公众在协作交流、研究学习中不断地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处理技能,为现有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在公共图书馆的IC构建中,各图书馆应依据馆情和用户需求的不同,建立物理信息共享空间和虚拟信息共享空间,注重资源和环境的整合,加强服务管理,提高服务团队信息技能,使IC成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基地和最佳场所。2.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高校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以图书馆检索为中心的文献检索课形式,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单一,教学形式落后,使许多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学习中所需的信息检索基本技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此,人们探索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较好。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是以学生读者需求为主体,图书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嵌入到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把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协作使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信息素养教学。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有深度的教学服务。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特色教学形式:①以“课题”为核心,让学生自行选题,结合先进科技手段,开展探索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有目的地进行资源查找,完成所需信息的积累。②以“团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团体内部的交流、探讨,使其形成一套信息求索模式,再配合图书馆员的合理评价与正确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③借助网络,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行查找所需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独立的实践能力。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吸收者,更是知识的分享、生产和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要实现“在线化”。借助多媒体效应,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创建“在线信息素养课程”,提供专业性的24小时网络在线服务,进行信息素养指导,这是新时期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行性方案。信息素养教育的“在线”课程,强调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和教学成员间的交互作用,同时将在线教育与讲座、课程相结合,合作开发课件,实现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以往在线信息素养课程主要是“文献检索课”、新生入学培训、数据库应用与培训,其主要服务人群是高校师生。在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受益人可以由本校师生扩大到国内各高校,甚至是校外人群,实现信息素养教育接受群体的“广泛性”。“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形式,以全天候的在线指导为主,学生不必再拘泥于上课时间,可以随时获取资源;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可以重点突出,循环播放,以减少学生咨询次数,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便捷性”。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引入最新的信息资源,减少课堂文本教学中对时间的浪费,保证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时效性”。另外,学生可以利用馆藏在线目录、专业搜索工具进行资源查找;馆员与学生借助博客、邮箱等交流工具探讨信息接受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交互性”。

作者:付东霞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第四篇

1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内容

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和安全意识。以高校师生的需求为重点,全身心地为高校师生提供全面优质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同时,要求图书馆员有效规避垃圾信息污染,不制造、不使用、不传播恶意信息,不利用多媒体平台盗窃他人隐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利用信息资源从事不正当活动等。

2如何培养和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2.1需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态度、信念和意志。高校图书馆员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信念,兢兢业业,认真务实,热情耐心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用科学的理论检验信息真伪,尊重信息的知识产权,自觉抵制恶劣信息,正确引导读者科学有效地利用新信息、新资源。

2.2需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培养和提升图书馆员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图书馆员要随着信息社会进步逐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不仅需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自身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触类旁通,涉猎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加强对其运用能力,提高自身创新水平。

2.3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能力。全球化的信息社会,要求高校图书馆员不仅具备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外语的掌握也是一个硬性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能力,才能更好地将国际上最新信息提供给进行科研教育的读者。

2.4加强高校图书馆员的在职教育。在职教育是目前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不断加强:首先,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图书馆员专业岗位分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各大院校之间可以直接进行对接,图书馆员相互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或者定期进行国外研修,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选派一批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到国外进修,取长补短,加强国际间图书管理技术和素养的交流与合作,在先进管理经验的吸收中,提高自身图书管理的服务和素养。其次,举办专题讲座。定期引进优秀图书管理人才为现有图书馆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讲解最新图书管理的信息和成果,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技能和效率。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图书管理员信息素养的高低也作为高校教育考核的一个要素。必须与高校人事管理机构协调,基于当前实施的事业单位工资结构调整,把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水平作为考核和晋升的重要标准之一,从而从物质和精神激励方面切实有效地提升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作者:张倩单位:驻马店黄淮学院图书馆

第五篇

1军校图书馆对于培育学员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

1.1军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储备的原始生态,有利于培育学员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学员必须把各类信息综合起来,或分类,或加工,或提炼,或升华,变成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必定会对学员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看,这种图书信息资源的原生态,更利于给学员提供较大的发挥余地和创新空间,更利于学员学会与各类信息打交道并最终凝练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1.2军校图书馆学习阅读环境的优化改善,有利于培育学员高尚的信息道德修养目前,各级领导对军校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经费投入也逐步加大,相应的馆舍和阅览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不少院校甚至结合新校区兴建对图书馆进行重建,使图书馆的面貌今非昔比。环境的改善无疑会让学员感觉身心愉悦、便捷舒适,但同时也对学员的行为举止起到某种暗示和激励作用。面对先进的信息平台,如果文明素质跟不上时代,显然有悖潮流,不相适应。

1.3军校图书馆安全保密工作的严格规范,有利于培育学员严谨的信息安全意识鉴于军队严格保密纪律和安全防范要求,有时不得不对某些涉密信息作技术处理,同时在使用某些涉密信息时,往往标注有很多使用限制和下载权限。在日常文献信息保障过程中,图书馆有时会在组织服务上门活动时专门强调安全保密方面的种种纪律和规定,教会学员在使用数字图书馆时注意种种识别和防范方法,这在无形中自然会增强学员的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2军校图书馆在学员信息素养培育中作用发挥不足的表现

2.1学员运用图书馆提升信息素养的意识不够强,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学员对信息的敏感度不高,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还不够深化,有的学员将运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单纯地理解为只是学习的一种需要,或者只是解决学习难题的一项技能,很少有学员能够上升到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思维理念、一种价值取向去认识。这充分说明,学员在信息时代对利用图书馆提升信息素养的敏锐度和自觉性还不够高,利用图书馆提升信息素养的观念和意识在学员群体中普及程度还不高,远远没有普遍引起广大学员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也说明院校在图书馆的推广使用培训与信息素养教育上所做的工作和所投入的精力还远远不够。

2.2学员运用图书馆提升信息素养的能力比较弱,方式较单一主要表现为:一是存在盲目性。学员们获取信息非常便利,他们一到图书馆,往往看到什么书好看就看什么,碰到什么新鲜的就下载什么,结果资料复印下载一大堆,从来不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二是存在娱乐性。由于军队院校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使得学员们在不能更多接触外界社会的情况下,往往更热衷于利用校内网络进行聊天、娱乐等,而忽略了有效信息的存在,无法将有用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使图书馆变成了他们娱乐休闲的场所。三是存在功利性。有的学员为了完成课外作业和毕业论文,到图书馆找些资料,稍加改造应付了事,有的甚至直接从图书馆找几篇相同文章或直接下载相关资料拼凑了事。四是存在风险性。由于图书馆人力有限,对图书信息的管理审查不可能每本、每条都严格把关,加之数字图书馆的虚拟特性,致使各种虚假、垃圾信息充斥其间,而学员又过于依赖网络平台所传递的信息,缺少甄别与鉴定,无形中增加了被不良社会思潮冲击的风险。

2.3图书馆在培育学员信息素养中功能发挥不明显,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主动性不够。近年来,军队院校在教学保障条件的经费投入上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军队院校“2110工程”的实施,军校图书馆受益明显,已逐步向正规化、现代化、数字化大步迈进,但从深层次看,却还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有的院校过多地注重图书馆发展的物质层面,而忽略了其教育功能;有的院校图书馆虽然开设了信息文献检索服务课程,但也只是一种功能性的介绍,并没有将运用图书馆提升信息素养纳入整个院校教育体系,少数院校仅通过开设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文献检索等几门公共课程,导致学员的信息素养还基本停留在学会如何使用电脑进行目录检索查找图书的初级阶段。二是图书馆在服务保障中重视信息知识与技能培训,淡薄信息道德教育。大多数军校图书馆对学员的信息需求以解答释疑、完成学业为主,缺乏成体系、有深度的信息素养教育,难以引导学员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信息意识。同时,由于院校教育的疏漏缺位和图书馆自身的定位偏差,不少学员在图书馆的信息使用中缺乏责任意识,对有害信息、虚假信息采取消极避让的态度,有的甚至传播转发不良信息,难以对信息资源合理利用。三是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培育收效甚微。大多数图书馆并没有从协助培育学员信息素养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定位,少数院校虽然做了某些尝试和探索,但往往因难以得到外界认可和条件支撑,时间一长自然就不了了之。另外,由于军队院校信息保密安全等条件限制,学员运用网络查找所需信息往往网速过慢,不少学员不能快速有效地在有效时间内充分获取信息,某种程度上却增加了学员求知的惰性,转而通过直接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不利于增强学员运用图书馆获取信息来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

3构建基于图书馆有效运用的学员信息素养培育机制

3.1基于图书馆主动提供服务的信息素养培育机制一是开展新学员入馆教育培训。军校图书馆可考虑每学期开学初开展新学员入馆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制作发放图书馆宣传册、组织新学员入馆参观等方式,帮助新学员尽快了解军校图书馆的作用、功能、工作流程等,帮助新学员从入学一开始就建立使用图书馆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正确使用信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掌握正确的信息资源使用办法。二是建立图书馆信息推送机制。军队院校图书馆可指定专人负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扩大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学员中的知晓率。亦可考虑定期开展读者节、图书节或设立网上读书论坛,定期向学员推荐新书、推介网上新栏目、交流读书心得。加强数字图书馆的数据维护,及时更新网上信息,增设或完善图书馆信息素养网络专题模块,开设信息素养教育网络课程,让学员充分感受图书信息推送服务的便捷性和图书信息资源的丰富性。

3.2基于图书馆科学管理使用的信息素养培育机制一是加强图书馆日常管理。军校图书馆应不断完善实体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认真规划定位图书馆内各个功能场所的分布,使图书馆馆舍的布局划分和功能定位更加合理;对纸质书籍报刊进行准确排架,对索书号标签脱落的书刊及时编号,尽可能简化纸质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区别不同种类文献资料的特点,设置文献信息分类检索说明,帮助学员以最快速度找到所需信息资料,不断提升读者满意度。二是试行学科馆员制度。军队院校图书馆可尝试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让深谙图书情报学知识和其他专业学科知识的资深馆员担任这一职位,在图书馆与各院系间进行信息沟通、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宣传培训等。这些专职学科馆员可根据对口院系学科设置和科研实际的需求,定期为图书馆采购图书期刊资料提出合理建议,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更新与广大教员学员的信息需求对接更加准确,使新的图书文献信息及时得到宣传、利用。三是健全图书文献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军校图书馆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现有规章制度认真梳理,废旧立新,可采用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博客、微博、微信、电子信箱、BBS留言板、学习社区、读者论坛等平台,更多地听取来自院系教员和广大学员的声音,集思广益。

3.3基于图书馆改革创新发展的信息素养培育机制一是构建军校智能图书馆。可通过智能终端将图书馆的服务植入。鉴于安全保密的原因,军队院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技术手段实现的程度,整合多种网络技术搭建图书馆智能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馆藏智能排架、书籍定位,向学员提供图书检索、预定座位、空位查询、开闭馆通知、电子书下载、在线阅读、书目评分、我的图书馆借阅情况等服务,为学员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二是开设图书馆学习社区平台。图书馆可借鉴SNS网站的经验,在本馆网站开设专门的学习社区,使学员能搜索、收藏、推荐、评论各种书目期刊等,还可加入或创建各种讨论小组,沟通交流。三是实施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云战略。可对数字图书馆海量级异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和知识重组,为学员提供方便快捷的统一检索、知识服务与资源共享。在总部的统一部署规划下,军队院校图书馆可基于云计算和云服务的理念,系统设计和开发CALIS云服务平台,构建多级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中心,在人工分析数据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RIS自定义元数据项提取元数据,并抽取索引、统计分析,建立能够进行数据增量更新的元数据集群,为学员甚至为部队官兵提供各种类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尽量多地整合多所院校重点学科所需的网络数字资源,逐步建立起有效获取信息的知识网络。

3.4基于图书馆多元互动共享的信息素养培育机制一是拓展学员数字图书参考咨询渠道。数字图书参考咨询服务是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发挥读者图书馆使用的主体地位,注重读者的参与交流。军队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馆员和馆员、馆员和学员间的沟通,可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组建校园QQ或FAQ学员读者群,实现即时沟通与全程互动。利用RSS信息聚合功能,按本校的学科分类将各个看起来很杂乱的信息有序化,利用Wiki整合网络和学科资源,根据学员的兴趣特征、信息偏好或使用习惯等分析结果,定期向学员推送最新信息,增强互动性。同时,也可以尝试将图书馆FAQ、电话咨询、现场咨询、实时咨询、读者留言、E-mail咨询、BBS图书馆版咨询等多种咨询方式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互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是鼓励引导学员参与资源共建共享。建与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军队院校图书馆应当敢于突破、勇于尝试,可以学习借鉴地方大学图书馆经验,建立网络免费学术资源推荐系统,让读者自己推荐专业免费学术资源,并自行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可以创建一个动态数据库,设计类似的图书荐购系统,对学员推荐的信息进行鉴别和管理。同步配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管理维护,使系统开发之后不至于因内容稀少或缺乏监管沦为摆设。三是建立图书馆网络资源信息评价机制。设立相应考核和评价指标,既要保证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又要保证信息资源的新颖性、及时性,这样可以对图书信息资源实施必要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提高信息资源的纯度和信度,让学员在信息获取的乐趣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

作者:梁永来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第六篇

1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显著特点

1.1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并不是现在才提出,传统图书馆也主张资源共享,但其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远远比不上数字化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只能是区域性的、少量的,而数字时代图书馆资源共享是无时间、空间限制的,既方便又快捷。可以说信息资源共享化是数字时代图书馆最显著的特点。

1.2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就是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通过计算机将各类传统的文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来源一方面是传统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一方面来源于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同时还有自行开发的各种各样的专题资源库。另外,数字时代图书馆还必须具有存储、保护大量信息的设备和能力。

1.3信息传递网络化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时代图书馆通过宽带网与因特网互联,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没有时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可将各国的图书馆和相关机构成千上万的主机连为一体,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成为拥有丰富资源、大量用户、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数字虚拟图书馆。

1.4信息服务多元化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是多元化、多媒体和开放性的。除了保留传统图书馆提供纸质文献的服务外,还包括网上公共查询(OPA)服务、电子文献服务、文献资料检索服务、自助借还书服务、用户教育培训服务等,特别是近几年来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开通了移动图书馆、官方微博、无线网络、IET视频数据库等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服务的特点是全、快、新,即提供的文献资料全,提供服务的速度快,信息资源内容新。

2高校图书馆进行用户信息素养培养的优势

“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里,理解以及和外界做有意义的沟通所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信息素养即有效的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据此检验、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中心,也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基地,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优势。现以广西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进行用户信息素养培养的优势。

2.1信息资源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西大学图书馆聚集着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包括大量的纸质藏书和众多的电子资源,如广西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总量54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14万册,印刷型图书324万册,全文电子期刊2万多册,形成了集图书、声像、资料、光盘等多种文献类型相结合,并涵盖哲、法、经、文、理、管、农、工、教等九大学科的多层次、多学科、多载体且特色鲜明的文献资源体系。广西大学图书馆通过这些丰富而又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潜移默化的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

2.2信息环境的优势广西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达32338m2,阅览座位3634个,为同时期广西区内建筑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网络条件最好的图书馆。另外,广西大学图书馆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助读环境,拥有电子阅览室、馆藏信息资源查询终端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环境及优良的服务环境,为用户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优良的硬件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2.3信息服务的优势广西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局域网,业务工作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馆内设有600余台计算机(或终端)与校园网、教科网和互联网联接,无线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图书馆,还开通了IET视屏数据库、移动图书馆等,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院系资料室业务管理系统的无缝连结,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为图书馆进行用户素养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4信息队伍的优势广西大学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了一批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其中知识结构涵盖了工科、文科、理科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提高了硕士和学士的比例……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他们熟知文献资料的检索、开发和利用,能够很好地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检索、查询和咨询等各种文献信息服务,为图书馆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提供了人员保障。

3广西大学图书馆开展用户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广西大学图书馆一贯重视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工作,利用自身的优势,开设文献检索课教学,举办用户网络教育讲座,加强馆员信息素养教育3个层次的活动来帮助用户了解图书馆,熟练使用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3.1开设文献检索课教学广西大学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附表),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学院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信息检索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综合利用的技能,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类型,通过讲课和上机实习,帮助学生掌握手工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与检索手段,在信息的海洋中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路径、最小的力气有效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并能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解决手边的难题,完成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从而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3.2举办用户网络教育讲座根据用户的文化背景、使用文献的特点和信息要求,有针对性、分层次、有步骤地开设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讲座。广西大学图书馆常年举办各类用户教育讲座,内容涉及各学科信息资源使用介绍、全文电子图书使用技巧,光盘数据库检索界面介绍、学科网络导航介绍、标准文献检索以及图书馆新近资源介绍等。还经常邀请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IT专家为用户作学术报告,使用户对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等方面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开拓视野,增强信息意识。

3.3加强馆员信息素养教育为了提高馆员的图书馆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广西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和广西高教学会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委托广西大学图书馆每年举办一届图书馆学、情报学普及培训班,开设《图书分类》、《图书编目》、《文献资源建设》、《连续出版物管理》、《计算机信息检索》5门图书馆基础且适用性强的课程。通过培训学习,使学员能掌握书刊的采购、分编、流通、检索等管理技能。只有当馆员具备整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进一步拓展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在数字化时代里,需要人们有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以及独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它要求人们学会如何学习并对新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和运用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逐步由传统的服务形式转向以信息服务为主,进一步拓展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4.1开设有关信息素养的课程传统的文献检索、图书馆利用和计算机培训等课程大多停留在一般技术和一般知识的层次上,教学中呈现出明显的附属性。为了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必须对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统一成一门“网络信息技能课”。这门课程应重在知识背景、信息观念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并涉及认知信息网络技能的内容和目标;清楚信息网络构成与网络数据库服务;懂得网络信息的组织标引和管理要素;学习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与评估策略;学会网络信息的编辑与;建立自身的信息交流网络等。其目的是使用户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不断提高自己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4.2实现图书馆用户的开放性教育图书馆用户的开放性教育是指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国外机构全面开放的信息素养教育。首先,是大学与大学的联网,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学信息网,大学之间互相开放自己的资源远程登陆;其次,大学与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互相开放,大学与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的联系最主要是通过网络,这种开放极有利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再次,大学与国外机构的开放、网络开放和远程教育是大学融入国际化背景的最好办法。但这种全方位的开放必须以一定的数字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提供交流信息的技术作为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开放教育的目的。

4.3开展用户精神文明和法制教育数字时代信息的随意性和网络的开放性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目前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很难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同行的评议或内容审查,各种道德观念,包括与现行社会道德观念完全相悖的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在世界各地传播,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图书馆在用户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并且把宣传刑法、民法、知识产权保护法中的有关条款放在重要位置,教育用户在使用信息资源时应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有害信息,维护网络次序和网络安全,不越权侵害他人利益,不输入有害信息和病毒,不恶意转发不实信息。从而不断提升用户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数字、网络信息环境,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

作者:周秀玲单位:广西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