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融媒下的电视节目知识传播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大量知识信息在移动互联网的勃兴之下不断溢出,以电视为媒介的传统知识传播类节目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利用电视媒介之长,整合网络媒介之能,让知识传播更为便捷,成为该类节目的破立之所在。文章以《社会主义“有点潮”》为研究文本,探讨融媒体视域下知识传播的方式与经验。
【关键词】融媒体;《社会主义“有点潮”》;知识传播
在互联网的延伸下,各类网络门户日益壮大。知识传播类产品实现了知识变现,成为受众获取知识的新途径。以微信、微博为依托的知识传播类自媒体不断涌现,以得到、喜马拉雅、知乎等为代表的知识传播平台蓬勃发展。大量信息在移动互联网的勃兴之下不断溢出,以电视为媒介的传统知识传播类节目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利用电视媒介之长,整合网络媒介之能,让知识传播更为便捷,成为该类节目的破立之所在。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人民网以及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知识传播类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正是在这一语境下的尝试。《社会主义“有点潮”》全面、多元地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及进程,既与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潮流一致,又肩负着普及理论历史、讲好理论故事以及宣传理论知识的重要使命。继2017年10月17日第一季《社会主义“有点潮”》完美收官之后,湖南卫视于2018年9月30日又推出第二季《社会主义“有点潮”》,两季节目既在形式上相互顺承,又在内容上互为递进,成为知识传播类节目跨媒介、跨文化传播的新典范。
一、传播效果:稳收视迎来高口碑
随着两季节目的播出,《社会主义“有点潮”》实现了高口碑、稳收视的传播效果,多家电视台、网站都对该档节目给予关注。为了实现节目的推广,湖南卫视制作了相应的宣传片全天候滚动播出,并对节目内容进行持续跟踪报道。该节目首播后又于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晚间黄金档重播。作为网络媒体的龙头门户之一,芒果TV不仅为该节目制作了大篇幅报道配合宣传,而且抢占先机与湖南卫视同步直播。人民网对《社会主义“有点潮”》也予以重点关注,制作了大型专题作为门户的头版头条。在电视与网络的双重助推之下,《社会主义“有点潮”》取得了较佳的收视效果:第一季于芒果TV的最小播放量为42.3万,最大播放量为63.2万,第二季播放量则飙升至174.8万。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有点潮”》还收获了高口碑。首先,传媒界对该档节目高度认可,《坚持导向创新表达——社会主义“有点潮”》等文章皆对该档节目给予肯定;其次,众多理论学者、社会主义学者也给该档节目点赞,并一再强调节目中知识理论的正统性;再次,从主体受众的反馈来看,该档节目更是叫好不断,笔者所在院校的师生都普遍叫好,口碑反响极佳。
二、传播策略:丰富的知识与创新的形式
知识传播节目的创作难点在于如何把枯燥的理论或者抽象的知识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也就是说,如何将“有意义”的内容转化为“有意思”的信息,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是知识传播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社会主义“有点潮”》做了以下尝试。1.以流行的语态传播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有点潮”》一改以解说为主的大众传播方式,采用青年学生比较喜爱的、近似于脱口秀的方式进行内容传播。张国祚教授用词严谨,陈培永研究员风格轻松,杨蕾博士颇具“网感”,三位嘉宾在讲述故事时相互衬托、补充,相辅相成。另外,嘉宾在阐释重大理念问题时,往往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不仅引导观众实现共情,还能帮助观众理解艰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节目组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生活话语体系,采用年轻化表达使理论问题与时代新物、网络词汇交融,更受网络一代青睐。这实际上是在节目组专业撰稿人的协助下完成的。撰稿组在了解嘉宾的语言魅力以及个性风格后,对其稿件进行相关词组设置,使节目既能表达武装头脑的用意,又能展现源源不断的新意。2.以科技的方式传播信息两季《社会主义“有点潮”》皆借助现代、前沿的全息投影以及动漫制作技术,实现了历史感、现场感、时代感和科技感的有机统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内容传播,导演突破性地设置了三角形的中心舞台、三面环绕的LED显示屏,以及以蓝色为基调的灯光效果,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舞台效果。第二季更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把70余个不同时空场景呈现在受众面前,极具视觉冲击力。为了让节目形式具有设计感,使原本抽象、深奥的社会主义理论变得可视、可懂、有趣,节目后期还设立了两个包装小组,通过双管齐下的运作,使《社会主义“有点潮”》呈现更为丰富的画面表现力,这也是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很难实现的。3.简化的标题直指文化内核《社会主义“有点潮”》聚焦的主题不仅立足于实践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还力展了中国梦这一伟大构想。第一季《社会主义“有点潮”》以对社会主义六个时期的划分为依据,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史转变为一个岛、一本书、一个炮、一艘船、一个“特”字、一个梦等耳熟能详的词汇。这种拟题方式借鉴于网络媒体,具有鲜明的标志性与时代感。第二季《社会主义“有点潮”》则以新时代的学会为主题,设置了When、What、Why、How、Where等受众易于接纳的命题。两季节目均以重大标志性事件为线索,既保留了传统媒介的正统性,又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玩味感,组成一条清晰、连贯的思想简史脉络,从而使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脉络或坐标方位更加清晰、生动和形象。4.以互动的形式实现知识共享在节目的嘉宾结构上,导演选择老中青三代搭配的方式以实现话题的多元性。节目组以设置问题为核心,通过解题、答疑的形式与现场学生互动,引导亿万观众学习知识。此外,考虑到自身的青年化导向,节目组在选择现场观众时更具倾向性,不仅组织了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的师生,还邀请了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到现场参与录制。
三、传播方式:媒介间共享,线上线下共振
在融媒体语境之下,受众的参与度更高,可以说,“他们的声势超过了媒体的鼓噪,其强烈的参与互动意识正慢慢将其由传播的边缘地带推向前台”[2]。《社会主义“有点潮”》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既实现了媒介间的共享,又达到线上线下的共振效果。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催发下,电视节目不再只依托电视媒介进行传播,而是选择与具有交互性、快捷性、开放性的新兴媒体结合。《社会主义“有点潮”》便是选择跨屏传播的途径,充分、有效地整合资源。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一对多的传播定式,实现了分享性、互动性和大众参与性。自媒体的出现“意味着传播模式已经转变为理念更为平等、价值趋于同向、时效性更强的去中心化的互播模式”[3]。《社会主义“有点潮”》通过自媒体平台实现了有效推广与宣传。其中,CETV、人民日报理论等公众号都对该档节目进行跟踪报道,并通过推文的形式分享节目的简介与内核。各院校的大V更是以微信、微博为平台,不断转发宣传,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可以说,传播离不开社会,只有真正实现群体间的多元互动,才能有效地传播知识。融媒体时代,线上线下联动也是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社会主义“有点潮”》的受传者甚至反客为主,成为节目的“制作人”。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以往的受众参与中,中期拍摄往往参与度较高,前期策划却很难实现与观众的链接。而《社会主义“有点潮”》在节目制作前期,就举办《社会主义“有点潮”》主题征文、征歌、演讲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提升话题热度、进行主题宣传。活动收到征文15000多篇,征集到的主题歌将近500首,组织的演讲360多次,机关基层干部、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大众都广泛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节目组还有针对性地到部分高校征集节目话题,确定节目形式。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征集节目相关话题。也就是说,节目中的话题基本是由高校学生提出、完善的,因此具有浓郁的青年意识。由此,节目受众也反客为主,成为内容的制作者。另一方面,为了征集制作方案,节目组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学生参与节目制作座谈会,讨论节目的呈现形式和制作方式。正因为如此,节目形式才能引领潮流,节目宣传才能落到实处。除此之外,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3月出版了节目组编著的《社会主义“有点潮”》同名书籍,也达到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共振效果。可以说,媒介融合迸发了巨大的能量,不仅让多元化、多源化的信息更为有效地传播,还能让个体接收到自身所需的精准信息。单纯以传统媒介进行知识传播,会陷入单向度的窠臼之中,而彻底摒弃传统媒介,则会使受众被“无边际化”的信息所掩埋,《社会主义“有点潮”》无疑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知识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蔡骐.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记者,2008(12).
[3]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4).
作者:郭敏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