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全媒体辟谣平台的运用范文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全媒体辟谣平台的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全媒体辟谣平台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全媒体辟谣平台的运用

公共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突发事件、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公共危机事关公共安全,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国家权力和政府的形象。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危机,其危害程度比传统媒体时代更为严重。

一、公共危机中网络舆情的特征

网络舆情,是指“以网民为主体的广大民众,以网络为主要平台,对于现实社会及各种社会现象与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①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的互动,促进公共危机事件逐步转化为网络舆情事件,网络舆情事件又在网民的推动下形成更大的公共危机。当下公共危机中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舆情主体的增加。舆情主体,即发起舆情活动的人。具体包括网民个人和网络参与群体,前者主要由普通网民、事件当事人、意见领袖组成;后者主要指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成的、相对稳定的网民聚合。随着公共危机的不断发展和与之相关的网络舆情的持续扩散,舆情主体范围和主体数量都会有大幅增加,危机事件的危险系数也会随之增加。这就要求在发生公共危机时,舆情引导的对象应该范围更广、对其所进行的引导也要达到一定力度。

2.网络舆情传播载体的全媒体化、舆情空间扩大化。互联网具有放大和聚集效应。随着公共危机的爆发,相关舆情会在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类舆情载体中“喷涌”式增长,传播载体呈现出全媒体趋势;各种传播载体的有机结合,能使公共危机事件的舆情空间在短时间内遍布全国甚至全球,“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迅速膨胀,在舆情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则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还可以使地域性事件跨越现实地域的限制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和参与,使事态更加难以控制”。②而舆论阵地扩大且分散的情况,对政府掌控舆论、引导舆论的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3.舆情议题的增多。随着中国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个人在公共事务中的意见表达愿望增强,管理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能力也不断提高。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话题,各类专业化、高水平的意见领袖的加入,也使得舆情议题逐步深入、扩展。在2017年“刺死辱母者案”中,当地司法机关、职能部门面临着一场激烈的网络舆情风暴。事件的舆情议题从早期的围绕事件本身,探究当事人于欢的行为是否系正当防卫、警察是否渎职、本案一审法院判决有何不当之处,扩展到法律与情理关系、司法不公、我国当下立法现状与不足的层面,并逐渐深入发掘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如我国经济下行状态的分析,民间借贷乱象及野蛮生长、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等议题。

4.“后真相时代”舆情表达情绪化倾向,负面信息较多。从积极方面而言,各类舆情具有一定的传达社情民意、自由发表意见的效应,而在关注主观感受胜于客观事实的“后真相时代”,网络往往变成人们宣泄情绪、表达诉求的场地,非理性现象明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样化,由于各自利益的分化冲突,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也此起彼伏;现实矛盾多发易发,有关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社会公平、民众利益等现实问题一直都是容易引发网民关注和讨论的舆情话题,一些矛盾在冲突中酝酿、发酵甚至激化。很多凸显社会矛盾的负面信息在网上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很多人不予求证就进行转发。

5.“人人都可能遇到”的代入感引发的蝴蝶效应明显。蝴蝶效应,即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③一些初始并不起眼的事件,可能引发社会危机的蝴蝶效应愈加明显。在风险社会,“人人都可能遇到”的代入感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想象,使得某些局部事件可能引发整体性的社会恐慌。如“刺死辱母者案”中,《刺死辱母者:如果保护母亲有错,我愿意一错再错》《刺死辱母者:如果被侮辱的,是你的母亲》等具有鲜明代入感的文章,都进入了公众号10万+文章点赞数前20的名单。当事人于欢的个人经历,对整个社会而言看似微小,但公众对司法现状的质疑如果没有被正确引导,质疑司法正义的负面情绪就会出现,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二、利用全媒体辟谣平台应对公共危机舆情的具体路径

全媒体辟谣平台,即基于全媒体环境,利用平台上所提供的融合化媒体形式,将信息与媒体形式无缝结合,并借助多种形式的终端立体信息。目前我国的辟谣平台,根据全媒体的实现程度,可分为全媒体辟谣平台雏形和全媒体辟谣平台。前者主要由各地区媒体、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构成,以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为代表;后者则以温州辟谣平台为代表。平台的基本构成模式可见下页表格。在应对地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事件时,全媒体辟谣平台的优势十分突出:首先,全媒体辟谣平台充分整合当地媒介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能够充分地体察社情民意,且舆情引导方式多样,信息通俗易懂,表现方式活泼,对不同舆情主体的引导效果较强;其次,便于形成立体的全媒体舆情引导网络,能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分散、空间广阔,难于以单一媒体有效引导的难题;再次,通过内容层面的深层价值引导,能有力引导负面网络舆情。平台在快速准确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注重信念、道德、正义、公平等价值体系的建构,传递正能量,从而在根本上消解负面网络舆情对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的消极腐蚀作用。在全媒体辟谣平台的运用实践中,可通过以下路径应对公共危机舆情。

1.借助全媒体信息渠道,收集、分析网络舆情。在新媒体广泛应用、媒介融合功能大大加强的时代,舆情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以往媒体单兵作战,各媒体舆情信息互补不足的状况,无法应对当下媒介环境中危机舆情信息的传播现状。因此,有必要以全媒体平台为基础,整合舆情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全媒体平台,借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舆情自动监测系统,“对原创、转发量、转发媒体权重、点击数、评论数进行汇总统计,及时准确地把握网络信息的来源、流量、流向等,明确舆情热点,分析研判网络舆论发展态势”,④从而将社会焦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高度关切的问题等潜在热点,在形成之初就进行收集,通过舆情分析,形成解决方案。

2.塑造平台品牌形象,借助全媒体终端有效传播信息。全媒体辟谣平台要发挥舆情引导功能,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的精确到达问题。这就需要提高全媒体辟谣平台的受众认可度、忠诚度,进行有效的平台定位,使之成为“公众在危机发生时寻求准确信息和合理引导”的首选融合媒体,完成对全媒体辟谣平台品牌形象的塑造。第一,提升信息服务品质,为公众提供切实的利益,充分满足其现实需求。一方面要经营好日常与公众利益切身相关的各种专题,在集纳其他媒体精华的基础上,以独家观点、不同视角策划非事件性新闻专题;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公共危机,就要及时跟进事件型专题,从各个方面对信息进行整合集纳,重点突出、分类清晰,并提供建议和服务。第二,应充分利用各类全媒体终端,形成传播叠合效应。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站、手机、户外等终端,传播公共危机的真实信息,力求第一时间在这些端口同步权威信息,使相关的网络舆情在形成期就得到有效控制和引导,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3.发挥平台负面网络舆情的自净功能。第一,提供澄清事实的发声渠道。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用户内容生成等特性,全媒体辟谣平台聚合了各类媒体资源、意见领袖、新闻事件当事人、现场目击者。平台应为其设置专门的澄清渠道,并提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官方微博链接,便于事件当事人、目击者澄清事实、发出声音。第二,开设与用户的互动求证通道。如通过提供“用户上传证据”“寻找目击证人”等服务,使网民能利用这个聚合平台便利地自行证伪某些谣言。一些意见领袖对网络谣言的深究,能起到良好的去伪存真效果,大大缩短谣言的生命周期,增强平台的自净功能。第三,通过制度设计加强自净功能。首先,应调动自律性较强的主流媒体的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让其在网络中发出声音,有效对冲部分自媒体的杂音噪音;其次,通过对网络组织的奖惩制度实现一定的自净功能。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对参与到平台中的各类网络组织设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其不随意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减少在公共危机中网络平台传播虚假信息的可能。

作者:许鸿艳;金毅 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