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网站、客户端(简称“三微一端”)等新媒体蓬勃发展,社会舆论环境变得多元复杂,也让高校的舆情应对难度加大。本文从主动宣传、回应热点;完善舆情管理机制;提升舆情管理从业人员媒介素养三方面,探析新媒体时代高校如何强化舆情管理,为高校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舆情管理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简称CNNIC)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学生群体占网民总数近三成高校成移动互联网必争之地。新媒体带来的这些变化,让社会舆论环境变得多元复杂,也让高校的舆情应对难度加大。此外,中国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利益格局变动无常、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以及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频繁触发社会热点舆情,特别是高等教育,更是备受社会公众与媒体的关注。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容易被外界的各类舆情信息因素所影响。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
一、“变守为攻”,加强主动宣传与回应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高校的舆情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新媒体既然能让舆论生态变得复杂多样,同样,高校也可以利用“三微一端”传播速度快、形式生动多样、公众容易接受等特点,深入推进宣传报道和校务公开。一是运用“三微一端”加强高校正面的宣传报道。正面信息的报道能挤占、压缩负面信息的空间,引导社会舆论关注教育的正面信息,为高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高校可以通过大力宣传每年教育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总结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深入报道学校教书育人楷模、科研成果丰硕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品学兼优的学生典型,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运用“三微一端”主动做好高校重大政策。高校研究制定重要政策文件和规划方案时,要向社会公众和师生征求意见;政策和规划出台后要及时准确,同时深入解读相关背景、主要内容、落实举措等。让公众和师生对学校的意图,以及政策规划的利好有全面详细的了解,避免因为不了解情况造成误解,甚至引发舆情。三是运用“三微一端”积极回应热点难点。每年自主招生、高考录取,都是高校舆情多发的时段。通过媒体报道和高校的“三微一端”的后台留言,学校可以及时发现家长、考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答惑、凝心聚力。对于社会关注度高、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详细信息,澄清误解公布事实,避免拖延搪塞,引发舆情。四是运用多种形式,提升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是读图时代,也是信息快餐化消费的时代。人们在上下班路上、睡觉前,通过碎片化的时间从“三微一端”上获取信息。因此,高校在“变守为攻”,主动宣传与回应时,要通过数据、图解、案例、视频、H5等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传播的信息进行解读,方便公众对信息理解,扩大范围,提升传播效果。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建好用好校内官方微博微信联盟等平台,在主动宣传、热点回应等方面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二、“变疏为密”,加强科学管理
应对舆情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传播速度快,真假难辨。在舆情管理方面,高校除了要有可以主动出击的“矛”,还要有防守严密的“盾”,才能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快速高效地开展舆情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有健全完善的舆情管理机制,应设立专门的人员甚至机构负责舆情监测和研判,并细化舆情应对标准,以及重大舆情的回应预案,将舆情的防范“网”织得又紧又密。首先,要坚持舆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目前,网络和报纸是首曝舆情的主要媒介。但一般报纸都有自己的网络版,所以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基本上能达到舆情监测的目的。网络舆情监测是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互联网信息,了解社会民情,挖掘民意,本质上是一种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调查。高校可以在宣传部门或者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学校的舆情监测工作。一般来讲,面对大量的互联网信息,需要借助能够智能检索的舆情监测软件,但具体到某一所高校而言,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对主流的新闻网站、论坛,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人工监测就基本上能够满足舆情监测的需要。为了防止遗漏舆情,可以在高校建立机关部处和学院舆情联络人机制,通过QQ或者微信群,联络人随时向学校舆情监测部门报送涉及各单位或者是学校的舆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舆情监测需要日积月累不间断地的坚持,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重大舆情,及时了解、跟进事件。其次,要分析研究科学预判事件发展趋势。舆情分析研判是根据网络空间针对某一特定事件的热议程度、观点分布等,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科学预判事态发展趋势,是危机应对的基础。高校需要建立新闻宣传部门、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舆情研判机制,确保应对工作积极稳妥;可以依托新闻院系的专门人才或者团队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持续观察分析,通过模型计算等方法,预判舆情的发展趋势,形成研判报告;并酌情报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研究舆情应对策略。再次,及时应对舆情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舆情应对是指在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根据公开透明、快报进展等原则,综合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各部门协调运作,以达到应对主体变被动为主动、迅速减轻舆论压力、妥善处置舆情事件的目的。校可以依据红橙黄三级预警进行危机分级,制定相应的舆情分级标准,应对的原则、措施,以及应急预案;针对重大危机事件,高校可以成立舆情应对小组,协调校内各单位资源和信息,统一和规范口径,通过召开新闻会,在社会主流媒体上新闻通稿等形式,回应舆论关切,及时公布事件处理措施和最新进展,直至事件妥善解决。
三、“变生为熟”,提升管理人员媒介素养
高校要做好舆情管理工作,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地提升媒介素养,不断地去了解、熟悉、掌握新媒体及其传播规律,对新媒体“变生为熟”。一要不断加强对新媒体工具的熟悉运用。作为高校舆情管理人员,经常使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才能熟悉新媒体的语言风格,了解新媒体传播规律。特别是在工作中,需要对新媒体的信息进行检索,熟悉网络用语,了解“三微一端”的关键词检索方法,才能更全面、快速地在新媒体中找到相关的信息,也才能在舆情管理中高效准确地开展舆情信息管理工作。二要开展舆情管理人员常态化培训。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以“秒”为单位,网络舆论的变化也是也瞬息万变,难以捉摸。面对重大舆情,应对工作也是分秒必争。这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类专家资源,对舆情管理从业人员和校内各单位的舆情联络员开展媒介素养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定期轮训和不定期讲座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形成范围广泛、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格局,提升舆情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要建立案例数据库开展专门研究。
高等教育为国家输送高级人才,一直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学生、家长、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要高度重视舆情管理工作,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案例研究。研究舆情应对失败的案例,从中汲取教训,找出舆情应对的漏洞和失败的原因;研究舆情应对成功案例,从中学习经验和规律,并完善应对机制和措施,以期在今后的舆情应对中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高效的舆情管理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运用新媒体主动宣传、回应舆论关切,挤占舆论空间;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不断健全和完善舆情管理制度,科学高效地开展舆情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舆情管理人员的媒介素养,锤炼与新媒体打交道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等,从而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爱杰,王晶.论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机制的优化[J].学术交流,2014(08).
[2]徐保山.高校网络舆情的把握与管理[J].新闻爱好者,2010(01).
[3]刘敏姬、李伟东.论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检测及管理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
[4]高晔.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作者:徐海鑫;王允保 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