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微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范文

谈微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微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微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

摘要:在微媒体时代,任何公民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使得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垄断性受到了强烈冲击。针对任一社会议题,都能够在网络平台中看到一系列不同的观点。其中部分观点能够为大众带来新思路、新方向,还有一部分观点则充斥着大量负面、消极的能量,这主要是因为网友素养参差不齐,一些网友受到了利益的驱使,且我国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对此,我国政府需通过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法律制度,提高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网络素养,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规制

关键词:微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进入了微媒体时代。在微媒体时代,吸引大众关注是网络平台的第一要务,而其他大量要素都被忽视,包括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一旦新的热点新闻出现,各方媒体平台便会立即报道,只注重挖掘热点新闻的价值,而不是首先核实信息的真实性,这势必导致各种网络谣言、不实信息迅速传播,进而形成恶性网络舆论。而如果在恶性网络舆论诞生初期忽视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便错过了有效遏制的最佳时机,而这种时机的把握对于众多媒体而言较为困难,因此,还需将恶性网络舆论的遏制工作重心放在其出现之前。对此,我国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恶性网络舆论的监管,提高网民、媒体平台等的相关法律意识和网络素养,提升网络舆论监督部门对网络舆论的监督水平和引导能力,加强网络治理,增强互联网行业的自律能力。

一、微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原则

从现阶段看,我国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网络舆论主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监督,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保护监管,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在微媒体时代,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法律规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言论自由原则在现代社会,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相关法律中确认国家公民的这项权利。大众的确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表达意见和想法,但必须注意原则。人们往往对“言论自由权”这个概念有所误解,将其理解为“自由言论权”。虽然许多国家的宪法都明确规定,公民自由发言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毫无底线的言论。由此来看,言论自由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毫无原则、毫无底线地随意攻击他人,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在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一直都被明确指出是一种受保护的言论自由,况且法律认可的言论自由尚受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他人权益等约束,所以公众绝对不能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滥用权利,随意在网上和传播信息。

(二)党性原则坚持党对网络媒体的领导,是引导网络舆论的根本途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终端设备的普及极大地扩大了网络舆论的规模程度和影响力,各种观点良莠不齐,一些境外敌对势力甚至刻意煽动恶性网络舆论来破坏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网民、网络媒体和相关平台都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经得起各种考验,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把党性原则作为网络立身之本。政府在制定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章时,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本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把党性原则作为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二、微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问题及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终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传输中心。网络媒体虽然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拓宽了公众的言论发表渠道,使得政府能够集思广益,深入了解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民众的各种真实诉求;但如果监督不力,也可能会损害公共利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甚至违反法律法规。

(一)素养参差不齐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网民,他们来自各个行业,知识背景和职业经历非常不同,许多网民看似在维护正义,实际上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为了发泄自身的负面情绪,时常会一些具有攻击性的言论。能够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找出真实的网络信息,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并进行有效监督的网民数量相当有限。

(二)利益因素公司企业、媒体等会采取一些行动推进项目,他们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散布大量不实文案,制造网络热点事件,推波助澜,从中获利。这不仅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真实性、可靠性,也损害了网民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极大地阻碍了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三)制度不完善部分地方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网络舆论监督法律法规,但存在着范围模糊、处罚力度不足的问题。例如:侵权与犯罪尚未明确界定规范,违法后果不足以震慑网民和相关媒体平台;而且,政府职责不清,没有相关部门保障这些法律法规的有序运作,导致网络犯罪和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三、微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路径

(一)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制度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度,由国家机构强制实施,一般对社会所有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和政策文件对网络信息进行监管,它们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还规范了网络言论秩序。但是,我国的网络立法更多地面向网络安全方面,目前有关网络舆论监督的法案相对较少。对此,政府在制定相关网络舆论监督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明确界定网络舆论的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及其相应的权利职责,双方不可违背、越界、不作为。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网络舆论的监督主体行为,以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后果和责任;(2)明确舆论监督平台的权利和义务,平台应对内容进行过滤、筛选,提高网络媒体对信息和管理的效率;(3)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一旦违反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等。

(二)提高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网络素养1.互联网用户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其一,互联网用户应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网络公共秩序,做到不主动和传播黄色、赌博、歧视和损害国家安全名誉等违法违规信息。其二,互联网用户必须不断地提高对复杂网络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不传播捏造的“事实”和错误的网络言论,避免成为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帮手”。其三,互联网用户应当自觉提高相关法律意识和网络素养,合理使用网络言论自由权,不侵犯他人的名誉、隐私和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遇到他人侵犯时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政府相关网络监督部门发挥引导作用政府相关网络监督部门必须重视网络舆论,研究网络舆情的监控、处理和引导策略,定期开展法治监督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监督队伍。由网络舆论引导队伍负责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在网络空间中加大对最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观念,让网民知法、守法,理性客观地看待网络舆论,严谨慎重地发表网络评论,不被有心势力利用;由网络舆论监督队伍监督网站、论坛等相关平台,确保其不发表、不传播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言论,引导网络相关媒体和平台充分发挥监督作用。3.网络媒体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针对网络中散布的不实信息,网络媒体应当及时辟谣,澄清虚假新闻、网络谣言。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1)把握舆论主动权。网络媒体要把握时机,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作出回应。(2)在引导舆论方面把握好分寸,适时适度地进行宣传报道。(3)以尊重网民的言论自由权为原则,用网民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网民认识事实,达到最佳效果。四、结语在网络环境中保护和规范言论自由权的根本实现途径在于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把网络打造成一条汇集民意、实现民主的通道。

参考文献

[1]董国军.基于网络法律规制的网络舆论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01-108.

[2]叶菁,翁金京.司法审判与网络舆论的博弈及耦合研究——以“刘大蔚假枪真罪案件”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6-60.

[3]邱业伟.网络语言暴力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和立法构想[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94-98.

[4]于洋,许盈.新媒体平台下大学生言论的道德约束与法律规制——基于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网络言论的调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1):57-61.

作者:孙自豪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