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交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场范文

社交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交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交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场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工具的日益丰富催生出了更多的舆论主题和舆论机会,构成了开放而复杂的网络舆论场。本文以CNNCI和《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为依托,分析网络舆论场的形成要素和当前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的新特点,对改进当前网络舆论机制建设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社交媒体;网络舆论场;机制建设;主题;建议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面向市场的普及使手机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传播信息的日益多样使人们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舆论的形成和变革。通过CNNIC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手机网民达到98.3%。在目前的所有APP中,微信、微博为首的社交媒体使用量位居前列,成为了用户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主要场所。据《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称:除新闻APP以外,社交网络成为了第二大社交渠道,渗透率超过电视和电脑的总和。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成为了新媒体传播核心渠道,新闻广度(新闻APP)+新闻过滤(微信等社交平台)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左膀右臂。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即时性、便捷性、互动强、低门槛等特点,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移动传播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平台总格局,给网络舆论场也带来了新的变化,使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概述

1.1概念

场,就是与现实事物相联系的外在环境的总体。“舆论场”是指包括各种刺激因素从而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环境。而“网络舆论场”是指在网络环境中,针对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事件,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场和网民意见的舆论场的总和。与传统舆论场相比,以微博、推特等自媒体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载体使舆论场的形成和传播机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1.2形成要素

(1)同一空间的人们相邻程度和交往频率要高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议题的生产者。但是海量的信息无法保证每个议题都可以形成舆论场,这就需要人们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这里的空间指的是同一议题人们所使用的社交媒介,只有交往频率高,才可能形成舆论场,从而影响不同层次的或不在这个空间里与这议题没有直接关系的人。(2)空间的开放度较大在一个议题的交互过程中,需要保障空间的开放度足够大,足以容纳不同的人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空间开放程度较小,其就无法汇聚完全的信息,人们在进入一个舆论场中获知的内容也不是绝大多数的社会公众的看法和意见,其是片面的。空间的开放程度大,可以是议题交流的平台广泛,也可以是同一个平台面向的人多,可容纳的信息量大。(3)空间的感染力或诱惑程度较强由CNNCI最新调查的数据可知,在社交媒体时代,网民的数量意味着人们基本是使用网络平台进行获知和发表意见,其中以微信、微博为典型代表。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上发表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被人们获知。同时也要求这个议题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或吸引大众眼球的新闻,才可以形成具有感染力的思想多元的舆论场。

2.特点

2.1网络舆论从边缘走向中心

传统媒体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一直在网络舆论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担任着提供舆论议题和引导舆论走向的重要职责。自互联网出现之后至微博出现之前,人们有多个网络平台可以进行交流,例如百度贴吧、天涯论坛。这个.6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媒新论阶段,传统媒体掌握舆论场和论坛。微博的出现使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强大的话题吸引力和高参与度使微博迅速夺取了舆论的中心舞台,传统媒体的报道也随着微博产生的议题时刻同步。2012年,随着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公众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微信对用户有着超强的粘性。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了公众获得日常信息的主要来源,互联网成为了各种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网络舆论场随之也成长为当下社会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平台,从此时始,互联网从边缘步入中心,国家管理层随之开始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工作,网络舆论场从大众关注的“边缘”走向“中心”。

2.2传播主体多元化

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公众从“受者”走向“传受者”,社会传播新常态是传播主体发生改变,内容的创造和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属于编辑个人的专利,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思想多元的局面开始形成。在思想多元的舆论场里,人们相互分享着不同的三观,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立场,他们的声音可能与主流舆论是一致的,也有可能是相反的。

2.3网络社群的出现

网络社群是指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目标期望的人们通过各类平台应用连结在一起形成的群体。网络社群的吸引力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越来越高,集聚起了海量具有共同兴趣的网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伴随微博大V和网络社群的活跃,网络舆论中‘广场式’的鼎沸之议减少,‘沙龙式’的社群对话增多。”这意味着在互联网平台中,社会各群体真实的利益博弈聚合成体,也意味着公众生活偏好的凝结。网络舆论场的社群利益冲突将盖过“意见领袖”的口舌之争。

3.机制建设中的弊端

3.1恶搞之风逾越道德底线

社交媒体的到来,带来正面议题的同时,也会输入形形色色的负面议题。网络上的恶搞作品越来越多,变换着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有些作品引得人们哈哈大笑,有些作品更多是阴暗面,渗透着对社会的嘲讽和蔑视;有些逾越了法律的界限,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些不顾历史,颠倒黑白的议题形成的网络舆论场,从而使社会主流文化遭到被恶搞取乐的尴尬境地,引发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3.2网络媒体追逐商业利益,不顾把关人职责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网络媒体都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有些网络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社会道德,不顾把关人职责,放松对海量信息的把关要求,肆意的将一些不明真相的信息公之于众,给散落的谣言信息以可乘之机,通过这种手段骗取公众的关注度和点击量,形成负面的网络舆论场,引发蝴蝶效应,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3非理性言论蔓延,情绪色彩充斥网络

在传统的表达大众声音的渠道,如信访、政协、人民代表大会,无法表达群众的利益诉求时,大众声音会通过谣言等非正式的渠道进行扩散。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公众的言论有了自由表达的声音,但也逐渐扩大了非理性言论的蔓延,当社会热点问题被媒体平台报道之后,非理性的情感就会在一瞬间迅速上涌,造成网民的偏向性,舆论一时间风起云涌。

4.合理建议

4.1坚持正面议题,遵守社会道德底线

避免负面议题的输入,杜绝当下危害社会主流文化的议题形成,相关媒体和个人应有自己道德底线的认知。发表的议题应是健康向上的,网民可以对社会现状进行讨论,也可以对社会阴暗面进行抨击,但是不能讽刺社会影响他人对议题的认知。每个媒体人和网民应有社会道德底线,坚持不逾越。

4.2网络媒体加强把关人职责

网络舆论场中不实信息的报道需要约束规范,网络媒体的第一职责就是真实。网民只有在获取真实的信息之余,才会对一个媒体产生长久获知的依赖心理。而单纯的因为商业利益不顾真实去报道事件,赚取眼球经济的媒体,丧失了媒体最应该具有的规范以外,也失去了网民的信任,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4.3媒体须真实、准确、客观

主流媒体在舆情热点事件的报道中,应该慎之又慎。在核实每一项具体细节后再进行对议题的报道,时刻谨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正确地引导舆论和社会方向,尽量对事件的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客观,只负责报道事件,不负责发表评论,将对事件的看法交给网民,保障形成媒体不参与意见的网络舆论场。结语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网络舆论事件层出不穷。通过当前舆论场的弊端可以看出,一些负面舆论场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甚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需要在深入了解网络舆论的演变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高质量的管理,健全网上引导机制,促使网络环境朝着健康、有序、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李彪.从70后到00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民世代分析[EB/OL].喻国明微信公号,

[2]李花,李琳琳,郭莎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其效应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3]赵作为.“舆论反转”背后的网络舆论场理性构建[J].西部广播电视,2017.

[4]李良荣.新生态新业态新取向——2016年网络空间舆论场特征概述[J].探索经纬,2016.

[5]阎秋娟.《国内慕课Moocs研究进展》[J].图书馆与理论实践.2016(1).

作者:王聪颖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