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微博传播下的网络舆论负效应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以其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话语权表达的重要场域,为公众提供新的话语空间,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培养新的媒介习惯。在突发事件等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日益成为事件发酵的重要平台和推动者,正是由于微博的广泛参与性、全民开放性、言论自由性,促进其迅速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中心。但信息的复杂化、受众的多样化、传播的广泛化,使得一些片面的网络舆论,影响了事件的整体发展,同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论;负效应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社会技术创新的深入,互联网已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逐渐成为人们掌握学习资源、关注日常社会信息的主要途径。具有新闻属性和社交功能的微博,融合了不同媒体的多种功能,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阔、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并以其即时性、便捷性、多样性,逐渐成为继主流媒体外又一大公共事件高发的平台。
一、网络舆论产生背景
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下,官方主流媒体从发掘新闻、报道新闻到引导舆论走向,都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公众只能作为事件的接受者,缺乏发表见解的平台,从而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受众的话语权意识越来越明确,不仅能够成为信息的者,还能个性化筛选新闻,自发性表明观点。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渠道,言论的匿名性和人际的社交性,增强了社会成员的参与感,成为了受众表达情感、释放内心的重要平台,传播的信息内容也体现出一定的个人感情色彩。在错综复杂的群体结构下,群体成员的情绪彼此也会相互影响,在群体中形成相似的认同感和社会认知感,言论的倾向性影响甚至会支配事件的走向。
二、网络舆论的负效应
1.刻板印象下的网络舆论媒体在报道内容上呈现出主观倾向性,人们所看到的“主观现实”与媒体选择的“客观现实”之间差异性十分显著,为了突出新闻所具有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同,新闻报道常常会将某些社会群体与特定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在相似报道的长期影响下,人们在无形之中会形成该群体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不仅会深刻影响人们现有的认知结构,还会导致受众对被报道群体脸谱化、标签化,固化了受众对这类新闻报道的认知,对新闻本身的真实度带来负面影响。
2.“优势意见”下的网络舆论微博提供了公开表达的可能,因为社会支持行为,微博社会网络促进了一种“优势意见”的表达。在公共事件发生时,多数网民个体采取观望的态度,少数拥有影响力的微博大V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率先个人观点鲜明的信息,而个体一旦寻找到了匹配自己价值观、道德规范、意见态度一致的内容后,初步形成群体同时达成了群体成员间的共识,在群体集合状态下,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看法,能够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并容易形成极化的观念,最终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效应。
3.情绪聚集下的网络舆论从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的演变来看,不难发现微博中的信息传播清晰地表现出强烈的情绪色彩。公众的情绪呈现出从线下到线上、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社会的不断增强和扩散的传播形态。将个人的情绪紧紧融入到微博舆论的表达和传播之中,从整体上看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网民个体情绪的表达,二是公众情绪的集合”。微博特定的虚拟空间场景在情绪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群体成员的情绪彼此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让每一个网民都可能成为情绪传播的重要节点。在网络舆论一致的愤慨当中,微博变成了网民的情绪聚集、宣泄的场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盲目问责,对事件当事人和事件的走向都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
三、如何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
1.加强自媒体平台自身监管在日渐发展的新兴媒体中,出现了大量自媒体和新媒介形式的传播平台。这些自媒体形式新颖,内容多样,在信息泛滥的今天迅速成为受众心中的宠儿。但是网络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其内容良莠不齐,甚至为了吸引受众,有些自媒体和传播平台以流量为王,无序的信息、无度的言论、弱势的监管已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突出问题。在网络信息泛滥的同时,大众传媒要向传统媒体学习,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功能,在进行传播报道前,要对各类事件进行核查,认真求证,在坚守新闻传播客观规律的同时,坚持以事实说话、用过程说话、用当事人说话的原则,构建网民信息获取和讨论的平台,及时识别热点事件,并整理相关信息,剔除一些虚假与错误的新闻,为网民创造一个相对全面、准确的拟态环境。
2.媒体从业者要遵守职业道德媒体具有社会瞭望功能和媒体报道事实和传递消息的功能,媒体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确保公众利益至上;在新闻真实、及时、公开、全面的基础上要始终“以人为本”,更需要传播者具备以下素养:负责地信息和言论的素养;负责地进行信息再传播的素养。媒体要提高传媒从业者的媒介素养和法律规范意识,用道德的尺子衡量信息传播中真实客观与伦理法规的正确关系,充分发挥新闻把关人的作用,积极引领网络空间正确的价值观。
3.网民需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在媒介赋权之下,受众拥有自主信息的权利,也造成了大量虚假信息反转新闻的泛滥。公众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面对海量信息时,有效地判别与辨析,明确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持独立冷静地思考。首先,要提高对信息的辨识度,理性分析网络上的各类舆论。其次,积极关注网络公共事件,通过舆论的影响力及覆盖面,有效解决网络公共事件,避免低俗化和娱乐化。最后,网民在使用网络时应加强个人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应遵守网络公共安全的相关规定,提高道德和法律意识。网络舆论具有两面性,客观正面的舆论有利于社会发展,然而作为接收公共舆论的平台,微博传播功能的负效应不容忽视。要发挥好微博舆论中心这一平台,不仅要依靠自媒体自身的监管力度、媒体工作者的引领、网民鉴别舆论的能力,还要依靠政府出台相关网络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减少网络舆论的负面作用,从制度上保障公众对于事件真相的知情权。
参考文献:
[1]张渠源.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跟风现象成因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87-188.
[2]杨丽娜,全崴.网络媒体热点事件的传播效应与报道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7(14):36-38.
[3]李喜霞.当代传播网络与微博集合行为[J].社科纵横,2017,32(8):127-131.
[4]田维钢.微博评论中的网民情绪传播机制及策略[J].当代传播,2019(01):72-75.
[5]张彤,高玉娇.微博平台集合行为的舆论传播与对策[J].新闻前哨,2019,3(09),20-21
作者:王思聪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