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校园环境下的网络舆论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媒介设置作用并不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校网络议程设置辐射不强,难以覆盖虽说“大众媒体是连接社会事件与我们头脑中的意像的最关键的因素”[9],但高校创建的校园网站并没有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校园网议程设置辐射不强,难以覆盖大部分在校学生,发挥设置功效。其主要原因如下:1.“官味”偏浓,缺乏吸引力。目前,大学生上网的动机主要是求知和娱乐,其关心和热衷的议题往往是与其利益、兴趣密切相关的事件。而高校校园网的信息主要是传达会议精神和学校活动等,“官味度”偏高[10]。学生对此不关心、不阅读,舆论引导效果当然大打折扣。2.时效不强,缺乏影响力。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工作者没有养成利用网络第一时间信息的习惯。上传新闻不及时,网络“新闻”往往变成“旧闻”。这一时效滞后性,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受众对校园网络信息的认知和评价。3.形式不新,缺乏感染力。网络作为数字化交流系统[11]5,能为受众提供一个“有声有色”、赏心悦目的阅读环境。但高校校园网的信息多以静态的文本、图片呈现,形式比较呆板、单调,鲜有学生光顾。
(二)学生网民议程设置功力不够,难以自设“网民议程设置是指网民利用网络陈述事实或发表意见,以各种不同的传播形式,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12]而大学生网民议程设置是指大学生凭借网络信息技术传递信息,设置议题。目前,大学生网民自我议程设置的“功力”并不强,产生的正面效果并不多,反而存在议题偏激、网络暴力等消极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局限性”:1.大学生网民自身的局限性。大学生大都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客观、公正、理性地进行舆论评价。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免疫力比较低,同时又喜欢逆反权威、彰显个性,从而容易进行非理性的泄愤吐槽,造成信息失真、失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混乱。2.大学生网民议程传播空间的局限性。大学生网民议程设置的传播空间主要是BBS论坛、(微)博客等。BBS论坛具有“谁都可以自由发表的优势”,但又具有“谁都可以发表的混乱”的劣势,容易造成低俗议题泛滥的现象。至于个人化的博客、微博,其影响力就更受限。这是因为个人化的博客,特别是普通大学生开通的博客,知名度和点击率并不高。因此,大学生网民议程设置空间的局限性,影响其功效的发挥。
(三)议程设置间“气血”不通,难以融和网络成为“第四传播媒介”后,议程设置权发生变化。“互联网使得传统媒体逐步失去了‘议程设置’的垄断权,‘议程设置全民化’的时代已然来临”[13]。议程设置权的变化使得议程设置路径发生了改变,议程设置不再是一个封闭、单向的同质化过程,而是一个开放、多向的同质化或异质化的过程。如能实现各议题的融合,产生正面性议题的“共鸣效果”和反对性议题的“溢散效果”,最终将促进社会和谐。目前,在高校校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议程联动并不明显。在高校校园网中,并没有搭建校政微博之类的平台,以此倾听师生的心声。对校园网中出现的一些反对性议题,部分高校并没有及时介入,澄清事实,而是采取视而不见或是简单粗暴地进行删除,这往往导致矛盾激化,校园网络舆情危机出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与高校自身的管理理念有很大关系。目前,部分高校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异议”,不喜欢或不习惯运用网络平台听取师生意见。同时,对学生网络舆论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估计不足,没有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专人来解决问题。
二、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优化网络舆论环境的实践路径
“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则更大。”[14158]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发挥网络媒介议程设置的功效。
(一)加强信息建设,提升高校议程覆盖能力“公众通过对信息的拥有来满足对自我和社会的理解、行动和交往的定向、个人和社会的娱乐这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15]343因此,学校应加强信息建设,然后按照知觉模式、先后顺序模式、显著性模式显示信息。在加强信息源建设中,高校应把握三个“度”:1.把握“相关度”,投其所好。一是内容的相关性。校园网络信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满足学生需求。但满足学生需求时应抑制其低级需求、满足其正当合理需求并引导追求高级精神需求。二是形式的相关性。大学生喜欢多维立体画面,喜欢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因此在校园网的信息尽可能多地采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力。2.把握“时效度”,抢占先机。高校在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其时效性,抢占先机。高校对校内发生的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及时把握、及时呈现。对校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虽不可能实时报道,但也要及时链接权威机构网站的最新报道、评论,给学生起一个思想导航的作用。3.把握“适度”,步步为营。网络信息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媒介将其议程设置转化为公众议程的能力,特别是激发个人经验以推动议题列入公众议程的能力,要以公众接受的容纳情况为限。”[16]207故高校在信息时,要注意策划、推出典型,使大学生受众不会在信息浪潮中迷失方向。
(二)加强教育管理,提升议程自设能力面对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和大学生网民议程设置传播空间的局限性,高校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高自身议程设置能力。1.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为实现自我议程设置打好基础。第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一种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的能力”[17]145。因此,高校要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信息加工、整合、运用以及传递的能力。第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应积极倡导大学生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并实现自律。第三,加强网络法规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增强网络法律意识。2.健全完善传播空间,为实现自我议程设置搭建平台。一方面,加强网络论坛的管理。健全网络论坛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落实论坛主管、论坛主、论坛管理员的职责,要求每一层做到各司其职,以达到维护和规范论坛秩序的目的。另一方面,扶持草根“意见领袖”。作为“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的人”,[18]意见领袖影响着大多数“沉默的网民”[19]。因此,高校可以借助网络中的知名意见领袖,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同时,发展学生草根领袖。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20],高校应在BBS、社区论坛中,寻找经常“发言”,且影响力比较大的学生,发展成“意见领袖”,进行舆论引导。
(三)加强议程联动,提升议程融合能力学校的议程设置与学生的议程设置各有作用。学校议程设置有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可以提升学生草根舆论平台的深度。而学生议程设置有传播快速、门槛低等优点,可以弥补学校议程设置单线性传播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发挥二者的合力,必须完善机制,加强学校议程设置和学生议程设置间的融合。可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1.成立领导机构,实现综合管理。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校园网络管理领导机构,进行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的成员包括校领导、宣传部、学工部、网管中心及各教学院系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还要从学工部、思政部、心理咨询部等抽调人员具体参与。他们各司其责,协调各部门各种资源实现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实效的提升。2.加强舆情预警,了解学生诉求。网络舆情往往有其现实根源性。因此,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出现、发展和消亡进行连续不间断地动态监测、度量并采集信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了解学生的诉求。3.完善舆情处理,实现议题对接。当校园网络舆情出现之后,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各种媒介的优势及时跟踪报道事件的进展过程,避免谣言四起。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事件本身的处理,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不可以“空洞的口号”、“虚假的承诺”来取代事件本身的解决。
三、结论
在网络传播媒介背景下,社会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元,社会信息传播时空空前开放,信息受众的舆论力量亦空前高涨。为了建设理性、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需要寻找一条可供参考的理论路径。不断发展的议程设置理论无疑为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学校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创新舆论引导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把握网络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同时,要提高学生素养,提高学生自身议程设置的功效,并且加强双方议程的融合,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从而最终使校园网络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维护校园和谐、促进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
作者:罗珍徐建军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