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任务驱动的用户网络信息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1国外主要研究内容
1.1.1信息搜寻中的任务Solomon(2005)认为任务会影响用户如何和为何选择、发现和评估信息资源等。Leide等(2007)指出任务决定了整个信息查询活动。因此,为了理解信息搜寻和信息查询的本质,研究者首先应该确定任务的特征或变量,并且,关注任务情境的研究,如工作任务情境及其与查询任务的区别等,进而探讨其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1)任务变量(或特征)。目前,对任务及其特征的划分是相当的广泛。Kim等(2008)确定了一个可以影响信息行为的任务特征或变量列表,这些特征归类为:固有任务特征、外部任务特征、任务执行者及任务和执行者的关系。Li(2009)采用面分类法,将任务按照类别、面、子面、值进行划分,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最后形成了2大类:任务通用类(Genericfacet)和共同属性类(Commonarributes)。通用类描述任务的外部特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执行者、时间、产品、过程和目标;共同属性类指任务内部特征,包括任务特征和用户对任务的感知。Kim(2009)将任务划分为工作任务和查询任务,工作任务由动机、结构和复杂性组成,查询任务分为查询目标、查询主题结构、信息需求类型和复杂性。Xie(2009)认为工作任务划分为本质(常规、典型和不寻常任务)、阶段(任务形成前、形成和形成后)和时间表(非常紧迫、紧迫和不紧迫)三个维度;查询任务则由起源(自我激发和指定任务)、类型(更新信息、寻找具体信息、寻找共同特征条目和寻找已知条目)和灵活性(非常灵活、灵活和不灵活)组成。可以看出,广大研究者对任务及其特征的划分有着不同的认识。以任务及其特征为出发点对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研究,那么,对任务及其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是基础,这是必须重视及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主题。(2)任务类型。任务类型由任务的不同变量决定,研究者多数是根据不同的任务变量或变量的组合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表1),进而分析不同任务类型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任务类型的划分仅根据一小部分的任务变量或变量组合进行,这些任务变量大多数集中在:任务确定性、任务复杂性、任务结构等,而其余更多的任务变量是否或怎样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研究较少,值得广大研究者关注。
1.1.2任务类型对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信息渠道、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寻行为种类、信息搜寻策略和信息搜寻过程。任务类型会对哪些信息搜寻行为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机制如何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关于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者多采用实验室研究方式,分配给参与者不同的任务,分析他们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模式。研究表明,任务相关的变量与使用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相关性判断、信息搜寻策略、信息类型等都有密切关系。如,Marchionini(1989)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研究,调查在电子查询环境中新手的信息搜寻策略。实验中,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任务类型。结果显示,尽管两种任务类型,参与者都同等成功,但是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步骤在开放式任务中。Qiu(1993)分配了具体性任务和一般性任务给参与者以发现用户在超文本系统中的查询状态模式。研究发现,相对于一般性任务,在完成具体性任务时,用户更多采用结构化查询模式。而且用户更喜欢使用浏览方式完成一般性任务,分析查询方式完成具体性任务。Kim等(2002)使用了两种类型查询任务:已知条目查询和主题查询任务,调查认知风格、在线数据图检索经验和任务类型对用户网络查询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任务类型对查准率和查全率、查询时间、浏览网页数量、使用链接数量、跳转工具的使用和关键词查询的数量有重要影响。Lee等(2005)认为理解用户网络查询背后的目标,有助于提高搜索引擎的检索质量,并将用户点击行为和锚链接分布作为目标识别的两个重要特征,对于导航性查询和信息性查询具有较高的目标识别率。Kim(2009)将任务类型划分为事实性任务、解释性任务和探索性任务。结果阐释了用户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时,采用信息搜寻策略的频率和模式具有显著差异性,并推断任务可以作为用户网络信息搜寻策略的预测指标。Liu等(2010)将任务类型划分为简单性任务、垂直性任务和水平性任务三种,并调查了任务类型和任务情境怎样影响用户的查询重构行为,欲提高信息查询系统的查询帮助效果。可以看出,研究者多是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而探讨完成不同类型任务时,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虽各研究者都已确定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具体的影响机制、哪些任务变量对什么行为变量会产生影响缺乏深入研究。并且,目前对任务类型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对任务类型和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研究都是探索性的,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任务分类没有充分考虑到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任务特征的多样性。因此,如何根据任务特征划分任务类型,进而探索相应的信息搜寻行为,并且什么样的信息搜寻行为、哪些行为变量受任务影响及是否有规律可循,这种规律是否具有鲜明的指征性,系统能否根据这种行为预测任务类型进而提供个性化辅助等,是研究的重点内容。此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特征不断的更新变化,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也会相应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需要研究者持续的关注,以更好的辅助用户进行信息搜寻。
1.1.3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相关预测研究通过对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变量及其与任务关系的分析,构建任务类型预测模型、文档相关性预测模型等,进而优化系统,为用户信息搜寻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广大研究者追寻的目标。如,Liu等(2010)将任务划分为复杂性、产品(product)、目标和等级(level)四个变量,并据此设计了四种类型的任务,探讨任务类型与查询行为的关系,通过实验方法,得到行为变量(如:任务完成时间、访问页面数量、资源数量、查询式数量、查询资源数量、决策时间、阅读/扫描比例、扫视距离)与任务变量具有显著联系,尽管未完成最终的任务类型预测,但是在此方向上实现了重要的一步。Kim(2009)通过分析用户完成不同类型任务时,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策略的运用,构建信息搜寻行为模型,预实现行为预测,提高系统效率。虽然研究者对此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分析多数是基于整个任务期(Whole-session),即整个信息搜寻任务完成后,对任务完成时间、阅读文档数量、应用查询式数量等进行分析,这种情况下,行为的分析应该更准确,但是如果为了在搜寻过程中更好的辅助用户,系统需要在用户的任务期内(With⁃in-session)实时的动态预测。Liu等(2010)探索了用户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时信息搜寻行为的差异性,及不同任务类型中,如何通过行为预测任务难度。结果显示,分析整个任务期和任务期内的行为都可以预测任务难度,整个任务期的行为变量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而任务期内的行为变量可以完成实时预测,但是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对任务期内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高其预测效果,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领域中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Toms等(2003)调查分析了在不同领域具体任务中,如何个性化用户接口。他们具体调查了四个领域的查询任务:用户健康、一般研究(generalresearch)、购物和旅游。他们发现当用户完成不同领域的任务时,他们的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性。例如,用户进行购物或旅游任务时会花费更多时间在一个网站内,而在完成研究或用户健康任务时会花费更多时间审查命中列表;用户更倾向于使用查询来完成研究或用户健康任务,而喜欢浏览完成购物或旅游任务。这些发现表明,对于不同领域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分别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如Zhang等(2012)、Marton等(2012)专门探讨了健康领域信息查询及信息搜寻行为特点,这可以提高信息行为分析的准确性,使个性化服务更具针对性。
1.2国内主要研究内容
在国内,对于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数为基础理论、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探讨,虽然研究也比较全面,但很多仍停留在介绍和述评阶段,深度和广度不够,实证研究较少。而以任务为切入点,探讨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始于近几年。截止到2012年6月,在CNKI中,以“任务”和“信息搜寻”或“信息查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经过筛选,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十余篇。如张玲(2010)阐述了大学图书馆用户信息搜寻任务分类理论框架。李晓鹏等(2009)针对任务的特定属性与任务完成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指出特定信息任务属性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宋念(2007)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用户的情感控制水平及查询任务类型对其网络查询效果及查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控制及查询任务对查询行为有着显著的主要作用,而对查询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情感控制和查询任务对查询行为还有着显著的交互作用。目前,国内以任务驱动角度对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还很少,该领域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
2任务驱动的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方法综述
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准确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信息搜寻行为必须先确定如何获得用户相关行为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探讨信息搜寻行为相关特点及规律。
2.1国外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国外多采用实验室研究方式,分配给参与者不同的任务,分析他们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2.1.1调查分析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这种方法比较常见。调查分析法通过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以及与调查对象面谈交流,可以有效掌握研究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内容。调查分析方法往往不是作为单一的研究方法出现在研究中,经常与其他方法同时使用,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2.1.2观察法主要有实地观察法和远程测试法。让用户执行真实的任务,在一个可控制的实验室环境里接受观察,通过观察用户信息搜寻过程,总结用户的行为数据等;或使用屏幕共享技术,远程实时观察用户测试过程、任务完成情况等,并可通过出声思维,打分和回馈评价等收集数据。
2.1.3搜寻日志分析法包括屏幕录像软件分析和网络系统自动保存日志分析。这种方法属于一种定量分析法,结果精确直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说服力。屏幕录像软件和系统日志可以记录用户所有的信息搜寻行为,访问的页面和其他各种变量,数据的收集是用户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使用该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调查对象是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信息搜寻任务,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与他们交谈,通常在实验过后会接着一个简短的访谈或问卷,调查对象信息搜寻过程中深层次的心理活动与想法,辅助分析。
2.1.4眼动追踪能够捕捉到当人在观看某一物体时眼睛的位置,可以为研究用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提供一些帮助。用户眼动路径的图片、用户观测过程的视频、呈现所有被视用户注目点的“热度图”、各种测量统计等,这些结果能够帮助确定用户认为什么是重要的或感兴趣的,以及他们试图要去忽略的内容,评估用户决定过程、低效表现、确定搜寻模式和策略等。
2.2国内主要研究方法
国内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多为理论探讨,实证研究较少,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比较单一,且多数为调查分析法和网络系统日志分析法,获取数据方法的单一性是限制国内研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以推进信息搜寻行为的发展。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所以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可以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行为特点及规律,使行为分析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3任务驱动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概念框架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本文提出了任务驱动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概念框架,见图2。任务是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因素;任务情境:用户为解决当前任务可供利用的资源和存在的约束条件;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影响有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一是任务作为一个过程包含不同的阶段,任务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搜寻行为,进而研究任务的不同阶段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及规律;另一个角度是根据任务变量划分不同的任务类型,研究任务类型和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及影响机制;任务执行者特征也会影响信息搜寻行为,如领域知识、感知到的难度及人口学特征等;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渠道、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寻行为种类、信息搜寻策略和信息搜寻过程五个方面,探索不同的行为变量与任务的关系;通过对任务结果的评估与分析,确定信息搜寻行为特点和规律,及与任务的相关性,构建预测模型,优化系统,辅助用户信息搜寻。
4结语
以任务为切入点,以任务特征及类型分析为核心,围绕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网络信息系统寻求更有效的交互方式,为系统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提高用户搜寻效率及满意度。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仍有很多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需要拓展研究方法,应由单一的问卷调查法和日志文件分析法转向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的结合,从不同角度探讨行为特点及规律,使研究方法日益科学化,数据获取和分析更具准确性。其次,任务情境下,任务特征及类型是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重要因素,对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任务特征及类型进行建模是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而基于任务,系统挖掘用户的行为模式与变化规律,深入理解任务与信息搜寻行为关系,明确任务变量与行为变量的影响机制,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通过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分析发现规律,建立相应预测模型,实现任务期内的实时动态预测,并努力提高预测准确性,是需要推进的研究方向。
作者:孙丽曹锦丹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