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网络文本下的阅读行为方式范文

浅谈网络文本下的阅读行为方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网络文本下的阅读行为方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网络文本下的阅读行为方式

摘要: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这一点。近年来,我国更是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次将“全民阅读”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就阅读形式而言,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已然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途径。本研究就此进行了问卷调研,分析当前大学生利用网络阅读的相关情况。并利用观察与访谈的研究方法,先通过分发网络阅读材料,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在阅读进行一个阶段后,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行为方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阅读;网络文本;行为方式

自有文字以来,阅读就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方面。尤其是造纸术发明后,阅读更是人类享受文明和传播文明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媒介多样化的情况下,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媒介都是多样的。尤其是手机与平板电脑。

1阅读

古语云“开卷有益”,意思是说阅读有很多的好处。阅读是传承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获取信息、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提高自身素养、甚至是打发时间的一个良好途径。近十几年来,我国已从国家层面推广阅读,即“全民阅读”。当前,就成年人的阅读状况来讲,无论是图书阅读率还是数字化阅读率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就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来讲,学生每学期都会领到一份“必读书目”单,有的是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必读书目,有的是当地市教育局或者学校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整合的“必读书目”;且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阅读和思考;在考核测试方面,诸如期末检测等教学评价活动中均有体现。

2阅读形式

从阅读的媒介来区分阅读形式:一是纸质的图书阅读;二是基于网络文本的数字化阅读或者称其为电子阅读。纸质的图书阅读来源主要表现在各级图书馆,如市、县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电子阅读已成为了整个阅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基于网络文本的阅读其行为方式有什么突出表现?

3问卷调研与分析

3.1调查对象与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当前大学生利用网络阅读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发放与回收都为现场进行。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50份,回收率100%。问卷发放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发放回收平台蓝墨云班课。

3.2数据结果统计与分析

问卷主要是针对学生利用网络阅读的频率、采用媒介、阅读时是否会做精读、是否会做摘抄写或者读后感、阅读过程中遇到障碍如何处理、以及利用网络阅读的利弊等方面进行了调研[1]。就统计结果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网络的频率,选择“经常”的同学长超过了一半,达51%;36%的同学选择了“有时”。说明在调研的对象中,很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利用网络进行阅读的,具体统计如图1。2)对于问及在网络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介时,91%的同学选择了手机。这与所有学生都有手机且上网方便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图2。3)在阅读时是否会做笔记、摘抄或读书笔记时,34%和45%的同学分别选择了“有时”与“偶尔”,另外有近10%的同学选择了“从不”,统计如表1。这表明大家在阅读时可能大部分时候并不深入。4)在阅读过程中是否可能会反复阅读,这个问题的调研结果与上一问题的回答分布类似,如表2。其实这两个问题都反映了被调研对象在阅读时是“精读”还是走马观花式的“刷屏”。5)阅读者所接触的阅读材料由于作者的写作背景、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不一定能看懂或者开始的时候看不明白,此时如何处理,40%的同学选择了“会尝试再进行一阶段”,仅8%的同学选择“基本不会继续阅读”,如图3。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被调研的对象“大学生”,绝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好奇特征,没有立即放弃。6)谈及网络阅读的对自己的帮助时,65%和52%的同学选择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与“获取资料方便”。这与网络的基本性质也密切相关。7)而关于网络阅读方式不利的方面,问卷中所涉及的四个方面都有不少比例的选择。这四个方面为:手机屏幕小,伤眼睛;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扰;有些资源需要会员,容易放弃;浅阅读或者碎片化阅读太多。

4观察与访谈

4.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盐城师范学院在校学生。

4.2方法

1)过程安排。利用学生的大课间休息时间,给学生发放阅读材料。整个过程保持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给学生的感觉是“休闲一下”,也就是不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观察”。2)材料与问题。选择发放的阅读材料为《雾都孤儿》电子版。主要是对本书的前面几个章节内容进行访谈,访谈的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本书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请说说作者的生平简介。(2)本书的主人公叫什么?请简单复述你已经了解的关于部分事迹。(3)在你已阅读的部分中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4)请分析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5)你能初步说说已出现的人物的特征吗?

4.3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一直在阅读、他们的翻阅速度、有没有特意去查找相关资料(如作者的相关信息,写作背景等)。访谈则在阅读进行一段时间后进行,访谈的对象是从以前没有看过本书的学生中任意选出十位,根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1)有一部分并没有打开阅读材料;有一部分虽然打开了,但是翻阅速度很快;只有少部分认真翻了一下,并且打开了作者的链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2]。出现这种状况一是与没有对阅读材料作宣传,二是没有对阅读本身这件事做强制要求有关。2)由于抽取的访谈对象是对材料进行了部分阅读,且在此之前并没有阅读过本作品,所以访谈对象所能回答出来的信息都是在本次阅读中刚刚获取的。就回答的情况而言,作者姓名、国籍、主人公姓名这几个方面还是一下子回答出来的;第一、二章两章节的内容也可以大致概括出来;而需要进一步了解与思考的内容,如作品中的一些人物的特征等回答结果不尽如人意。当然这与本次阅读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如有些人物的特征需要情节进一步展开,才可能更深层次表现出来。此外也与访谈对象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有关,如作者的相关介绍是有链接的,平时如果对链接有点开的习惯,那很自然的就了解了这部分的内容;而平时在阅读时想很快了解作品的内容的,很能先忽略其他,直接进入正文的阅读了,也就是说并不急于去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了[3]。3)在观察和访谈中,均了解到有个别同学在阅读时,喜欢做笔记。其中一个个案是,就他已经阅读的部分章节中,把主人公经历的事情在草稿纸上画了草图。因为阅读时上网方便,还有的同学对不太了解的事物及时做了检索,如英国当时的“济贫院”等[4]。因而可以看出,网络阅读不仅是“快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同样可以做“精读”,如果借助阅读工具,“精读”形成的标记可以直接反映在电子文档上。4)在访谈中也有部分同学反映这样一个情况:认为读书需要交流。这里的交流可是自我交流,也就是真正理解作品,也可以是与他人的交流,诸如“读书角”“读书会”。这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QQ群、微信群等就是很方便的方式,一些爱好读书的人建立群,经常讨论、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这样在读书时因为群好友之间的互动兴致可能会更高。

5总结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形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已成为人们阅读的便捷形式。大学生拥有手机、笔记本等设备几乎是一种常态,所以接触网络在硬件上已不成问题。相对中小学生而言,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充裕,因而进行网络阅读可能性更大,这从问卷调研的结果也可以分析得出。但无论从问卷还是从进一步的观察与访谈都可以看出,学生平时的阅读因为并不像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那样有特定的目标要求,因此阅读就比较自由,不少时候就是一种比翻书还快的“翻屏”。加上网上的干扰因素多,往往不能专注于“阅读”这件事。当然,因为网络信息获取方便,很多资源也是免费共享的,因而网络阅读这种阅读形式还是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认可的,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这与所选取的阅读材料的质量和知名度有关。另外也可以借助于其他方式,如访谈过程中有些同学反映的那样,建立兴趣群。此外,养成利用有效的阅读工具,对阅读材料作标注、笔记等这样的习惯,也是非常好的阅读行为方式,这对阅读材料的深度理解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张海晏.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阅读情况调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3).

[2]彭莹,罗浩波.网络时代课外名著碎片化阅读探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1).

[3]邓巧妹,马燕,缪巧玲.大数据时代基于BYOD的高校学生阅读行为研究[J].数字教育,2019(2).

[4]姬建敏,张雅寒.当代大学生主题阅读调查分析[J].中国出版,2019(2).

作者:张明霞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