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输包装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本文以运输包装教学改革为研究目的,主要针对当前运输包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试验环节老旧、课程设计纸上谈兵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计算机虚拟技术和网络为基础的运输包装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运输包装;教学改革;虚拟实验室
《运输包装》是包装工程专业必修课,研究在流通过程中引起包装件损坏的主要原因,并利用相关技术使得包装件的损坏减小或者降到最低[1]。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包装动力学理论基础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通过开设此门课程,使得学生掌握运输包装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使其具有能够独立设计产品运输包装系统的综合能力。因此,《运输包装》课程是完成包装设计、保护产品的重要环节。当前,各个高校的包装工程专业均开设《运输包装》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模式不尽相同,教学效果较差。因此,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旨在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对《运输包装》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期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现状
《运输包装》课程一般由讲课、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构成[2],目前各高校《运输包装》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陈旧;第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第三,教学手段落后;第四,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第五,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2.解决办法
利用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将其融入到《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学手段先进化、考核办法科学化。
2.1教学内容生动化
2.1.1课堂教学
2.1.1.1开发一套完善的教学课件利用幻灯、动画和视频三种手段,制作《运输包装》教学课件。
首先,采取模块化教学[3],将《运输包装》课程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即缓冲包装设计、运输包装容器设计、集合包装设计及物流系统设计。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制作相应的课件。如集合包装设计模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集合包装,很难理解集装箱内包装件堆码方式与装箱率的关系,因此,在这一模块中引入“集装箱装箱优化设计”软件,用视频演示和软件操作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其次,根据每一章节的特点,教师设置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进行讲解[4],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1.2建立QQ、微信学习群
课下加强学习交流。当前,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大学生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利用这一特点,由专业课教师组织建立运输包装教学QQ群和微信群。群成员包括应往届的大多数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由教师负责管理,针对运输包装知识进行主题讨论,这样既解决了大学生课下提问不方便的问题,又能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仅了解了课堂所学,还能通过往届学生的交流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由“在手机中玩”转变成“在手机中学”。例如,本校12级学生在复习考研试题时遇到了一道纸箱抗压强度计算的问题,通过在群里跟教师和同学们的讨论,学生们积极查找资料,最终很快把问题解决。
2.1.1.3引入辅助软件
《运输包装》课程多年来一直沿用纸质教材讲授加实验室实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当前,运输包装设计实际工作中已不再运用公式计算校核最终完成设计,取而代之的是相关辅助设计软件。比如,PRO-E,SOLIDWORK等软件应用与缓冲衬垫设计中,能很好地完成衬垫各种结构的精确设计,为准确开模做准备。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发了托盘码盘优化和集装箱装箱优化软件,在提高码盘率和装箱率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软件在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在运输包装课程中添加上述辅助软件的教学既是就业需要,更是包装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2.1.2实践教学
2.1.2.1引入虚拟动态仿真实验室
[5]针对当前学校资金紧张,多数学校无法购买相应试验设备,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其试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引进或开发运输包装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以虚拟身份进入工厂车间,熟悉各个环节的试验工序,并掌握相关工作原理,既可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很好地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弥补教学经费不足的缺陷。如本校针对食品包装特色,建立了啤酒加工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以工人身份进入虚拟车间,了解啤酒的生产、灌装和包装等工序。
2.1.2.2建立实习基地
一般包装工程专业院校均开设有“生产实习”,每所学校的实习时间不同,效果良好。本校包装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开设在第五学期,为期一周。以指导教师联系相关企业,并建立实习基地。一般包括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食品加工等三类企业。在进厂实习前,均进行实习动员会,并要求学生针对运输包装、包装材料和包装结构等课程内容写出相关问题,待进入工厂时进行现场解决,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2.1.2.3将实际问题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多数高校均设有运输包装课程设计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均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根本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利用学校教学实习的阶段,学生深入工厂,去参观并不断发现问题,将其转化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去亲身经历解决包装问题的过程,即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2.2教学手段先进化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课上教学和课下交流中,均使用多媒体课件、工厂视频以及动画动态仿真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专业的特色,拓宽视野。课程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并完成某件产品的整体运输包装设计,包括缓冲衬垫、运输包装容器以及集合包装的平面三视图、三维立体装配图,并进行纸箱或者纸盒打样。
2.3完善考核体系
《运输包装》课程分为课堂教授,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部分。一般院校均将课程设计部分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考核,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两部分进行综合考核。在课堂部分考核中,多数学校“一卷定输赢”,以AB卷形式进行考核,而课程设计部分则以课程设计说明书为考核依据。这种考核方式过于死板,无法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语言或程序,建立《运输包装》试题库,该试题库分模块建立子试题库,每模块设置不同的题型,并将其划分为难,较难和容易[6],并根据教学需求,不断进行完善。每次考试选题,由计算机随机选择,并权衡难以和知识面的涵盖广度,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试题。建立试题库后,可以解决教考不分离造成的主观性,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其次,课程设计部分,采取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和答辩两个环节进行考核。课程设计说明说占60%,答辩粘40%,答辩不及格,整个课程设计不合格。这样就减少了学生互相抄袭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立,雷桥.《运输包装》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5-136.
[2]李国志,李文凤.基于课堂单元的高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以《运输包装》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209.
[3]吕幼军,张蕾,孙彬青,等.包装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初探[J].上海包装,2013,5(4):58-60.
[4]高文华,王建清,吕幼军.改进《包装材料》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包装世界,2013,5(4):52-53.
[5]王莹,王宝中.包装工程运输包装虚拟实验室建设[J].河北能源职业学院学报,2012,47(4):60-62.
[6]徐淑艳,王桂英,温慧颖,等.“包装技术基础”课程试题库的建立——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包装学报,2013,5(4):89-91.
作者:于志彬 刘冰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