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媒体背景网络育人新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创新了传统教学方式,即网络育人教学,在信息科技的普及下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了网络育人的现状,论述了网络育人的必要性以及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网络育人的路径选择,即建立完善网络育人队伍,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建立网络育人保障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网络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育人的现状
21世纪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新媒体形式的层出不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高校学生群体的“网民”数量逐年增加,且有发展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人群趋势。校园网络文化得到快速发展,致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遭受冲击,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影响不断加深。由于校园网络文化发展所存在的复杂性、危害性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跟进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1]。高校校园网络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学生在该平台的影响下思想主流是积极进取的,在校园文化价值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网络平台角色,尤其是对高校教育的网络课堂教学的开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教育作用;但另一方面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例如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舆论影响,造成个人思想发生偏差、迷茫等现象。因此,要从网络环境的建设出发,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引导,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根据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4.5%[2]。而这也说明了互联网覆盖了中国64.5%人口,其互联网网民规模、普及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上述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互联网的普及加速推进了“互联网+”这一词语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尤其是“互联网+教育”,使网络教育方式得到安全、健康、稳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的逐渐发展形成。而高等院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更加离不开网络育人教育平台的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实现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网络育人的必要性
(一)网络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载体
在党的报告当中,多次提到教育事业建设统计数据,可见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这都是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指针,进一步凝聚互联网系统教育资源。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是高等院校建设中的具体工作,而这也加速了网络育人平台的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教育的水平,从而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全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迫切需求,也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新媒体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创新载体,并将为网络作为新媒体促进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模式打开新局面,开启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模式。
(二)网络育人是使当代学生的网络日常化纳入
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需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网络等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传统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似乎在他们身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弱[3]。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中,不单是技术上的发展,也是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网络环境对于使用群体的思想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这也是网络文化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的成果。网络成功地将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简单的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融合,形成这种交叉式的高信息量的沟通交流,将现实的人际沟通、生活、工作等方式网络化,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将高校大学生沟通、生活、工作等纳入校园网络文化平台。
(三)网络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网络育人是我国高校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选择。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认识网络育人作用,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建设优良的校园网络育人氛围。网络育人要以“贯穿、结合、融入”和“宣传、教育、引导”为工作指针[4],从而将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进行融合发展,达到线上教育方式与线下教育方式共同发展的目的,以满足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不断去提升网络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为教育课程改革奠定载体基础,进而使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符合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为教育事业提供基础性研究成果。
三、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育人队伍不够精良
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迅速形成校园网络文化,而管理队伍则是显示出面对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趋势心有余而力不足,其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出现明显不足。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其不足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第一,高校网络教育工作队伍对网络文化认识不足。在展开网络育人建设中,缺少对网络育人工作合理、科学的规划管理,致使管理队伍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对于网络舆情缺乏主动引导。第二,对高校教师使用网络育人平台技能缺少培养,造成对网络信息、网络语言理解、网络表达方式能力不足,无法将网络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的分析转化为育人方式传授给学生。第三,网络育人团队少又不精。网络育人广义上包括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看似庞大,但他们大多对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建设缺乏认识、疏于学习,而且也缺少专人专职负责。受限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能更好地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做出充分、快速的反应[5]。
(二)网络育人制度不规范
高等院校网络育人工作的管理相关制度尚未健全。例如,在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中,并未明确相关行为规范,缺少网络监督管理。而在管理工作机制方面,基于校园网络组建的管理部门,存在职能重复且管理相同资源,造成了资源无法充分使用,工作效率较低。当前,在高校网络育人建设中,部分高校采用的教育资源仍然以线下教育、校园资源网、传统网站等模式进行,没有将新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例如兼容性较强、访问速度快的移动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通等具有互动性的移动平台和抖音,以及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学院党委宣传部、学院信息中心及各系宣传部门对一个固定事件缺乏统一的报道宣传口径,未能做到信息上下贯通。
(三)校园网络建设重视不够
党的报告中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到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政府部门下发了建设文件,这都推进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校园网络建设制定科学规划和实践也有起到推动作用,但由于建设效果呈现较慢,且研究和实践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6]。受此影响,部分高校对校园网络的重视程度发生转变,尤其是在资金的投入上,原本用于校园网络建设的资金却用在校园环境、校园设施等方面,尤其是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培养的资金投入更是寥寥无几,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了高校网络建设的滞后性。这主要是高校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涵界定模糊,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艰巨性、长期性[7],没有转变到互联网思维,局限于传统教育思维,缺乏当前高等院校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维。为此,高等院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不应因为管理者的忽视而造成投入的缺少,而是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角度出发,进而增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与投入。
四、优化网络育人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完善网络育人队伍
高等院校“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有组织、有投入地武装一批主流网站,拥有自己的网络宣传阵地”,从而达到网络育人效果[8]。网络平台的普及应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网络舆论方面,使得许多网络可以自由发表个人意见。所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网络素质及能力,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务必要组建相关的网络育人平台的教师队伍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掌握网络教育资源,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紧跟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培养具有积极规划、前瞻性的思维教育队伍[9]。高校党委宣传部派专人主要活跃在学院贴吧、各类QQ群、微信群及学生自媒体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学生引路人的角色。思政课教师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网络课程育人,云课堂等网络平台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利用智慧树等网络慕课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走进名校,聆听名师的授课,开辟网络思政教育新途径[10]。同时,要着重加强网络育人队伍的教育理论培训,让教师队伍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提高教师队伍对网络育人平台的应用能力,建设一支政治观念坚定、素质过硬的队伍,从而实现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育人的教育任务,组成一支思想站位高、网络业务精、熟悉师生特点和新闻宣传规律的网络育人队伍。
(二)搭建网络育人平台
互联网高速发展促进了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使资源具有更强的分享、运用等特点,解决了高校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困惑,同时,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运用“互联网+教育”进行网络育人,进而为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渠道。首先,高校制定校园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校园新媒体平台的范畴、组织管理和审批制度、内容和信息安全等。其次,组建团队开发校园第二课堂,开设校园网络课程、微课、网络课堂等,通过对教师进行校园网络课程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教师技能满足教学需求。同时,高校在开设校园网络课程过程中,要通过实践进行新媒体平台建设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如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的加入等。由高校党委宣传部牵头,对全院各级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新媒体账号开展普查和登记备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类校园新媒体平台。并通过所构建的校园网络平台,优选学生所需资源进行定期推送,尤其是对新时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进行传播[11]。
(三)建立网络育人保障机制
搭建网络育人管理机制,打造党委宣传部负责的网络宣传教育体系,对学院新闻的搜集、整理、审核进行总体协调,抓好学院网站建设、网络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加强网络育人的业务交流,共同引导新闻舆情走向,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充分采用社会网络舆论热点与高校学生时代特征进行有机结合,发挥最佳网络育人效果,且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舆论进行网络疏导,官方准确信息,引导价值信息,从而营造正确价值观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网络育人平台的管理,尤其是网络评论的引导,开展网络研究,不断提高对于建网、用网、管网能力。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就大学生关注点和网络资源需求、网络信息的热点、舆论评论等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新闻信息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的观点解读,对煽动性信息进行甄别和惩罚,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教学网络环境。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好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平台,做到对上网信息组织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络育人体制机制[12]。
作者:朱金融 单位:辽宁医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