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试论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译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国网络文学的成功“出海”,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的重要进步。对其译介的研究,不仅是对翻译理论的实际应用,也有助于对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译介现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关注于“译”这一过程,却忽略了对其“介”的分析。分析网络文学在其地域译介现状、影响网络文学译介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作品的译介情况,进而能够对中国网络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出建议。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意外走红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小说不仅在国内备受追捧,在国外也是热度不减,其中仙侠和玄幻类小说最受读者喜爱。2014年末才建站的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网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获取了近百万英文读者,辐射范围更是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中国网络小说的成功“出海”更是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相得益彰,进而引起人们对其海外输出译介的深入思考。本文将对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进行探讨,分别分析网络文学在其地域译介现状、影响网络文学译介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网络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出建议。
一、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现状与存在问题
译介,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译”与“介”。目前对网络文学的译介研究多关注于“译”这个过程,而忽略了其“介”的过程。正如鲍晓英[1]指出的,翻译涉及到五大要素“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这五大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本部分将从开展译介的主要平台,译介的主要作品,译者等方面对中国网络文学译介现状进行梳理,并指出存在问题及相关解决策略。
(一)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现状首先,我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备受欢迎是以广阔的阅读市场为基础的。网络文学海外译介输出与传播最早是由一批中国网络文学的狂热爱好者发起的。早期,出于个人爱好,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网络小说追捧者经常在社交网络交流对中国网络文学进行翻译。随着海外读者的日益增多,开始有人自发建立专门的网站翻译中国网络文学,近几年来,我国网络文学开始经历一系列的传播和译介。NovelUpdates是一个搭载全亚洲翻译小说连锁指南的导航网站。根据这个平台提供的数据,至少有近百部中国小说正在翻译之中。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主要是由一些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承担。这些民间组织主要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网络文学翻译的非官方组织。目前,翻译中国网络文学的的网站高达100余家,其中的领军网站有Wuxiaworld(武侠世界)、PaperRe-public(纸托邦)、GravityTales、Xiaxianworld等。Wuxiaworld(武侠世界)由美籍华裔RWX(该英文名称来自金庸笔下小说人物“任我行”的拼音首字母[1])建立。目前是中国网络文学在国外最主要的翻译网站,以翻译玄幻和仙侠小说为主,该网站日点击量高达数百万计。武侠世界翻译的第一部作品《盘龙》是首部介绍到美国的中国网络小说。目前该网站还上线了《星辰变》《斗破苍穹》等近30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该网站的译者包括一些固定的译者、译者组织和普通群众,长期译者只有十二位。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这些译者及译者组织大多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译文,他们大部分人都非常喜爱中国网络小说,因自身爱好而致力于中国网络文学的推广,还有一部分人是华人。另外,普通小说爱好者可以通过论坛自由翻译小说选段,一旦他们的翻译通过程序审核,他们就有可能承担翻译项目,并有可能成为固定译者。该网站以翻译中国网络小说为核心板块,网站还设有“资源”“论坛”“百科知识”三个板块。“资源”以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为主,例如中国网络小说的核心思想,基本的“道家”思想,中国的俚语、俗语等;“论坛”主要是为读者参与小说翻译,交流学习的平台;“百科知识”对不仅网站所译项目有系统的介绍,还对新老读者提供针对性索引,引领读者走进中国网络小说。该网站成熟的运行体系“翻译-捐助-分享”,也是其收获大批读者,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PaperPublic(纸托邦)虽然以译介中国严肃文学为主要目标,但随着中国网络文学的大跨步前进,纸托邦也译介了一些网络作品,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部分个人翻译网站也初具一定的规模,如Xiaxianworld就已经收录了15部中国网络小说。但大部分个人网站目前只限于一至两部作品的译介,而且不保证更新进度,也有部分网站存在中途夭折的情况。而译介作品开始涉猎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如猫腻的作品《择天记》等。同时,中国网络文学的译介并不是只局限于顶尖级作者的网络作品,只要是优秀作品,就在译介的范围之内,如《全球进化》就来自中层作家的网络科幻小说,目前其译介作品已投放在名为NeedleTranslated的国外网站上。
(二)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译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网络文学译介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传播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首先,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译介作品主要局限于玄幻、仙侠类网络小说。但这类作品所涉及的中国正统文化并不多,这一方面与文本类型限制有关,即文本所涉及的中国元素越多,对译者和读者的考验就越大。但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网络小说的类型只有通俗化小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络小说中含有中国历史元素的作品至少有二百部。上文介绍到目前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主要是依靠民间组织,而民间组织想要持续运行,就必须要优先考虑两个方面:大众兴趣和资本,[2]这两方面同时也是引导网络文学前进方向的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所以,只依靠大众兴趣和资本的力量,难以实现具有中国元素网络小说的译介。因此,若要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就网络文学而言,需要相关部门对具有中国元素网络小说译介的支持,这类小说兼具网络给予其的优势性与中国烙印,相关译介势必会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另外,中国网络文学译介的版权问题亟待处理,由于我国网络文学的译介主要由一些民间组织承担,导致这些网站所译介的作品大部分存在版权问题。[3]以武侠世界为例,武侠世界所译介的21部作品都存在版权输出的问题,有侵权嫌疑。而我国国内网络文学译介平台-起点国际,因其成熟的运营模式,在处理版权问题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所以解决版权问题,需要国内外各平台的通力合作,打造优势互补局面。武侠世界与纵横国际的通力合作,就是解决版权问题的一大突破,武侠世界利用其市场优势与纵横国际的版权优势,为其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除国内外译介平台的通力合作,解决版权问题还需政府的参与。Pathlight,《人民文学》的英文版,与国外民间网站PaperPublic《纸托邦》的携手合作,便是官民携手,优势互补的典例。因此,政府针对版权输出做出的顶层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得帮助民间组织解决版权方面的问题。[4]
二、影响网络文学译介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已成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是我国软实力的展现窗口。然而目前中国文学在对外传播方面,仍然摆脱不了受众少、传播力不强的尴尬。美国汉学家桑禀华谈到目前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学的了解时,指出连美国的知识分子也只是知道一两个中国作家而已。而中国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发展史的新形态,不仅收获来自国内的大批读者,其译介作品在海外的受众也是呈指数增长。受众多、传播度强已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名牌。所以有必要对中国网络文学取得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借助其经验助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媒介学角度出发,译介学的研究是以文学译介为研究对象,进对而其传播、接受、和影响展开的研究。以色列语言学家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4]强调翻译文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内,这个系统的运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一些非文字因素,如选择,操控,制约等。勒弗维尔将翻译的制约因素分为三种“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可见文学译介受多种因素影响。[5]本章节将在译介作品特点,受众、传播媒介、赞助人等方面对中国网络文学译介的成功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制约译介发展的部分要素,以期助推中国网络文学译介发展。
(一)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特点及受众目前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以玄幻和仙侠类为主。而此类作品的特点是内容通俗易懂,所搭载的文化内容少,读者易接受。所以中国网络文学针对的受众群体是大众,而且大部分网站选择的译介作品是来源于读者推荐,所以中国网络文学译介是针对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另外,译介的许多玄幻小说本身就含有西方元素,尤其是游戏元素,与受众的心理和情趣契合,这类小说自然受读者欢迎。例如,《盘龙》中的人物的名称都是西式的,这就进一步拉近了与堵着的距离。另外一点,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内容充实,情节设计巧妙,密度与长度都摆脱了纸质版小说的局限。武侠世界的创始人赖静平表示,中国网络小说给国外读者带来的新鲜感是其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6]例如“修仙”的概念,国外读者对此很是好奇,带着好奇心理走进网络小说,便会被网络小说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学家葛浩文曾指出,他在筛选译介作品时,将目标读者放在重要地位。可见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不仅自身优势与受众心理契合,而且译介作品的筛选也是以大众需求为标准,可见受众读者对译介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传播媒介网络平台可谓是为中国网络文学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7]后殖民翻译理论解释到,长久以来,中国文学译介作品在欧美世界的文化系统都处于边缘地位,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阻力,使得中国文学译介处于单方面狂热的尴尬状态。网络时代赋予中国网络文学媒介先进性的力量,网络时代使文学的共同繁荣成为可能,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在国外的地位也呈现向心运动趋势。武侠世界的创办,源于网络时代下论坛的力量,其创始人赖静平曾表示,他最初便是与同伴在论坛讨论武侠小说,交流感受,才进一步有了创建网站的想法。而如今各大网络文学译介网站也均设有读者交流论坛,网络时代赋予全世界拥有共同爱好的读者隔空交流的机会。网络时代赋予译者倾听读者心声,了解受众兴趣的机会。所以网络时代下的中国网络文学译介,是读者、译者共同参与的过程。[8]而正是在网络时代下,中国网络文学才呈现多元文化的特点,它不仅仅是华语文学的成果,还包含了西方元素和游戏元素,所以中国网络文学给国外读者的感受是既新鲜又亲近。正是网络时代赋予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与世界流行文化互联互通的机会。
(三)赞助人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一般由民间组织承担,而Wuxiaworld、GravityTales的运作模式都是“翻译-打赏”,所以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的赞助人是读者。[2]这种赞助模式虽然有其自身的不足,但是这种赞助模式下的译介作品能够保证市场,因为赞助人决定了译介作品本身就是读者催生的产物,服务于受众口味。而这也恰恰是中国文学作品译介尴尬之源。中国严肃文学译介的赞助人一般是官方行政部门或相关权利机构,这种赞助模式是中国文学面临有名人译但读者少的尴尬。所以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才会出现分化现象。因此官方要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具有中国文化的网络作品的译介,利用媒介的先进性,将中国文化展现给国外读者。
(四)中国网络文学译介待提高之处上海网络作协会长陈村曾表示很有必要通过文学批评发觉有意义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而探索网络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网络文学要想真正参与塑造文学,在通俗化的同时还应提高其自身艺术性。而目前对中国网络文学的批评只是局限于一些零散的作者贴文,读者跟评,不具有系统性,同时其深度也有待拓展。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剑龙曾表示,批评家、精英学者对网络文学作品所做出的文学批评有助于提高网络文学的地位及重要性,使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翻译批评的介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网络文学作品翻译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形成舆论场,引导海外学者关注有影响力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所以,引领精英学者对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开展翻译批评,有助于其在海外的传播,并拓宽读者范围。
三、结语
本文从中国网络文学译介现状、影响网络文学译介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对中国网络文学在欧美世界的译介情况进行了梳理。就其译介现状,本文从开展译介的主要平台,译介的主要作品,译者等方面展开介绍,在梳理译介现状的时候,发现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译介作品类型有待拓展,目前仅局限于仙侠和玄幻小说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民间组织,民间组织在选择作品时受限于大众和市场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提出官方行政部门有针对性地支持网络作品的译介的建议;其次,译介作品质量有待提高,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译者主要来自于一些网络文学的爱好者,因此需要增加专业译者数量;另外还存在版权输出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国内外平台携手合作,彼此助力和官民合力两方面的措施来来解决版权问题。在分析中国网络文学成功“出海”的助力因素时,发现中国网络文学译介针对的受众是大众群体,这些作品利用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元素,游戏元素,走在潮流前端的文艺元素进行包装,这些特点有助于其被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接受;就其传播媒介方面,分析发现中国网络文学译介搭上了网络时代的“顺风车”,网络时代赋予媒介的先进性,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垒,实现不同类型文学共同繁荣的可能。在赞助人方面,分析得出赞助人即读者,赞助人的性质决定了其译介作品一旦刊登,就必定有市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网络文学译介作品的海外读者呈指数增长的原因。最后提出中国网络文学译介有必要开展翻译批评,文学批评和翻译批评是不但有助于拓宽译介作品读者范围,而且有助于提高中国网络文学译介的艺术性,进而将其推向主流文学。美国克林顿时期国防部部长助理约瑟夫.奈表示:“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权”。通过对中国网络文学译介情况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网络文学译介生动地诠释了“软实力”这个概念。中国网络文学的“出海”成功不仅是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更对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鲍晓英.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J].中国翻译,2015(01):13-17.
[2]吉云飞.“征服北美,走向世界”:老外为什么爱看中国网络小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06):112-120.
[3]刘毅.网络文学外译版权输出的角力、变局与前景[J].出版发行研究,2017(12):94-97.
[6]邵燕君,吉云飞,任我行.美国网络小说“翻译组”与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专访Wuxiaworld创始人RWX[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06):105-111.
[7]吉云飞,李强.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启示[J].红旗文稿,2017(10):11-12.
[8]郭竞.也谈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以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例[J].出版广角,2017(03):85-87.
作者:郝畅 单位: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