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网络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展示徽州传统文化和其独特文化价值的平台,可以便捷地将徽州文化宝贵财富生动展现在世界面前,是增进国际间徽州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徽州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社会风俗、节庆仪式等丰富的内容,通过网站进行记录和保存。对具有较高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形式和内容,采取网络传播予以普及、推广和保护,促进徽州文化源远流长[1]。在青少年越来越多使用网络的年代,利用网络平台全面报道宣传徽州文化,可以让青少年更全面认识徽州文化的魅力,通过互动、交流和网络体验,实现对青少年进行徽州文化系统性普及和教育。徽州文化的网络传播可集合各种网络形式和手段展示徽州文化、民俗博物馆、景点、艺术品,多媒体展示手段为保护、传承、展示、宣传徽州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且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技术,全景式展示徽州文化的魅力,有效开展徽州文化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了解和欣赏徽州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增加安徽乃至原徽州地区的文化吸引力[2]。
徽州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困境
徽州文化借助网络进行传播与保护已呈现许多积极的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徽州文化在网络的传播与保护存在诸多问题。
1徽州文化网络传播的多元化主体与扶持政策缺位
在网络上传播徽州文化的主体多种多样,其中以安徽省文化厅网站、安徽先锋网为代表的政府部门网站对徽州文化进行专栏介绍。对徽州文化网络传播内容最为丰富的是徽州文化专门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共黄山市委党校信息管理中心、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州文化网,专栏有徽学研究、徽风徽俗、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州戏剧、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菜美食、文化旅游、徽州论坛,网站共有文章:825篇,总访问量:1515768次,文章点击数:1968929(2012年10月30日统计)。而黄山学院徽文化研究所在网络上刊登《徽州文化研究》,大量的徽州文化研究论文。许多门户网站也加入徽文化传播的活动之中,例如中安在线就开辟专栏“徽学研究”介绍徽州文化。网络上更多关于徽州文化的信息是来自与原徽州地区有关的旅游网站,比如一家公益性质的民间旅游网站醉美婺源旅游网就了徽州文化系列谈等大量关于徽州文化的信息,涉及徽州女祠堂、徽商、徽州戏曲文化、徽派盆景、徽州族谱等。黄山旅游电子商务网同样展示了徽州文化绚丽多彩的诸多元素。网络上同样不乏热爱徽州文化的个人,他们通过博客、微博、空间记载他们对徽州文化的见解、传播大量关于徽州文化的影像资料。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诸多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常规状态的保护,徽州文化的展示、传习等基础设施在合肥、黄山、江西婺源等地广泛建设。由于认识不到网络传播对于传承、弘扬徽州文化的重要作用,徽州文化网络传播没有得到与其他形式徽州文化保护、传播同等的重视。有的徽州文化研究单位积极性很高,但在落实资金、网络传播的技术储备等方面无能为力。目前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建立起符合网络时代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的政策,专门从事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的机构尚未建立或健全,徽州文化网络传播工作缺乏统一协调领导机制,现有涉及徽州文化的网站也因为缺乏专门网络技术、网络策划等工作人员,网络传播技术和宣传策划无法满足拓展徽州文化网络影响力的要求。
2徽州文化丰富内涵与有限网络承载信息的矛盾
徽州文化是发轫于南宋,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整合、变异的进程而形成的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体系,徽州文化内容广博、深邃,并全息式涵盖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生活与文化内容,是后中国封建社会典型标本,被誉为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徽州文化的内容涉及原徽州府的一府六县,以徽州人文地理、徽派学术思想、徽商、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艺术为主体,涵盖了徽派建筑、宗法伦理、商贸习俗、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戏曲、画派、武术、篆刻、木雕等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艺术等各种文化元素。在网络上,徽州文化中各种文化元素展示的深度和频次大不相同,从信息的种类看,有百度百科为代表的对徽州文化进行释义和基本内涵的介绍;有关于新安理学、新安画派等专业性的研究文章;有旅游推介性质的古牌坊、古民居的推广;也有大量关于徽州文化的讨论。从网络传播的信息的形式上看,有文字记载,有图片记载,也偶有关于徽文化的音视频资料。网络上了大量围绕徽州文化开展的各类活动信息,比如以徽州文化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报道,以体验徽州文化而开展的旅游观光活动的报道,亦有倾情于徽州文化的网友撰写的各类体验、研究心得。网络传播的徽州文化初步具备了展示作为一种汉民族传统的徽州文化具有丰富性、独特性和广泛性等基本特点,体现出“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徽州文化的精神内涵。初步实现了在网络时代对徽州文化进行的传播和保护,拓宽徽州文化领域的范围和深度[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使各种文化通过网络得到广泛的传播。西方文化、日韩文化、流行文化对徽州文化等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网民对徽州文化感兴趣的群体越来越小,对徽州文化深入了解的人更少。从一项调查表明,浏览相关网页和关键词检索的网民年龄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十五到三十年龄段的青少年对徽州文化相关信息往往不感兴趣。徽州文化专门网站和网站中开设的徽州文化的栏目访问量较低,主动发帖的网民较少,大多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徽州文化的网络传播呈现出小众化和弱关注度特点。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一般网站容易忽略对其深厚历史底蕴的探究,无法展示徽州文化深层次内涵。全球化趋势使地域特色明显的徽州文化的原生存环境遭受冲击,原生态的村落被都市气息沾染,传统文化的记忆渐趋淡化,徽州文化中各技艺种类面临消亡的危险,徽州文化面临的衰微和凋零。比如:徽州武术曾经有着广泛的普及和影响,但现在“勇悍尚武”的民俗传统也被现代体育思想、都市健身理念冲击。被誉为“戏祖”、“戏娘”的目连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有证可考的剧目,现在同样面临传承的困境。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主体纷杂,有些网站传播的思路不清,各自为政,网站资源总量较低,内容的更新较慢,展示的形式单一,许多网站在展示徽州文化时仅仅局限在新安理学、新安建筑、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少数领域,对其他文化元素介绍匮乏,比如保存了浓厚地域文化特点的屯溪方言,是安徽省内最复杂难懂的土语之一,在网络上极少介绍。以徽州文化作为卖点的商业性网站数量虽多,但内容肤浅,甚至存在部分错误,对徽州文化歪曲和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原徽州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徽州文化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旅行社、景点、度假村等主体也参与了徽州文化的宣传报道,这本应是积极的,但是由于商业利益的存在,传播相关信息时就故意扭曲徽州文化的内涵,肆意编造一些似是而非的典故,介绍非徽州文化属性的民俗和产品,使得网民形成对徽州文化错误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徽州文化也简称徽文化,网络上有些信息就混淆了徽州文化与安徽文化的概念,甚至出现了黄梅戏属于徽州文化的错误。而喜好徽州文化的个人通过博客提供的信息大多局限于某一领域。资源总量匮乏的网站、专栏无法承担起弘扬徽州文化的重任。
3网络传播策划和文化展示技术不足
由于网络传播主体、资金等诸多影响,在网络传播徽州文化时,缺乏良好的网络传播推广策划,加上文化展示技术的不足,无法形成生动和具有吸引力的传播效果。很少有人进行徽州文化网络传播整体推广策划、网络受众分析、传播定位分析、传播工具的整合利用、热点制造这一系列现代网络传播方式和手段的研究与应用,无法形成持久的关注度,网民很难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号称文献之邦的徽州,鱼鳞册、司法宗谱、儒家经典、契约文书、信札案卷、劝善书、佛道经卷等达千万件,其中鱼鳞册、宗谱、家乘等徽州典藏居全国之首。大量有文献价值的卷册对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州戏曲等徽州文化元素研究与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而在网络上仅仅能看到部分卷册和内容的外观照片,没有建立有实用价值的资料库。又如徽州木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丰富厚重的徽州文化,徽州木雕与石雕、砖雕等其他艺术形式一起构成了巧夺天工的徽州三雕。在网络展示时,大多采取静态展示的方式,徽州木雕作品的艺术情趣常常未被展现出来,木雕作品中的教化功能及其蕴含的理学思想更难以有效传播[5]。对于徽州文化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为表现手段,以口传心授为延续方式,是一种“活态文化”。一般网络上介绍传承人及其技能或作品,但是由于缺乏对传统技艺技术细节的展示和交流,使得传承人无法通过网络与同行和网民互动,导致传统技艺趋于保守,创新不足,同时影响着徽州文化传承的质量和速度[6]。
基于网络的徽州文化传播与保护构想
基于网络的徽州文化传播与保护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需要根据网络传播特点结合徽州文化内涵,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开辟徽州文化传播与保护的新领域。
1出台的相关政策,推进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
尽管徽州文化网络传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徽州文化的网络传播单靠市场的自发作用难以实现广泛的传播与保护,制约了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导致大量的徽州文化元素无法通过网络广泛宣传,向目连戏这样极具徽州特色的技艺已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徽州文化中许多传承技艺是不具有再生性的,所以展示与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鼓励性政策,把徽州文化网络传播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为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提供支持与保障。建议安徽、江西两省以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工作的领导,从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徽州文化网络传播和保护经费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网络传播徽州文化事业予以资助,从而为基于网络的徽州文化传播与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的主体一般来说有政府,企业,研究单位,社团组织,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综合各种因素看,政府主导,社会其他成员参与的机制是实现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的最佳选择。在职责明晰,分工合作的原则下,政府牵头,文化、电信、工商等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其他成员积极响应,集中各方人力、财力、物力与智力资源,按照分类统筹,区别保护,分步实施原则,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徽州文化传播与保护。
2徽州文化网络传播资源的管理
实现有效的徽州文化网络传播,必须整合徽州文化的各种资源。对于徽州文化中的传统的手工艺、表演艺术、社会风俗、节庆仪式等丰富的内容,利用徽州文化专门研究单位掌握的资源,通过普遍采集、认定、记录、建档,为确保资料的全面和真实,对原有的文献资料加以甄别和补充,必要时进行田野实地调查,进行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对徽州文化个元素的深度挖掘、整理、归档和研究,弄清楚徽州文化遗产中各种元素的源流和传承。确立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范围和重点传播与保护项目是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的核心与切入点。建立以文字、图片、音视频为载体的多媒体资料库,对已命名的各级徽州文化元素名录档案,以数字化编目的形式进行永久性存储。使徽州文化得到真实、全面和系统的记录,尤其是对于濒临失传的文化元素加以抢救性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及其技艺的宣传与保护。及时记录并网络上载传承人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资助传承人开展网络授徒传艺与展示、网络教学与交流等活动,通过建立徽州文化的音视频资料,展现给人们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领略民间民族的技艺、绝活,唤起当地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7]。
3徽州文化网络传播策划
参与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人员需具备的技能与素质与传统的非遗研究与保护人员要求不同,相关人员必须具备网络传播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有一定的网络公关与宣传的经验,能够监测网民动态、策划事件和制造网络热点,策划各类网络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相关文化活动,吸引网民关注徽州文化的研究动态和相关信息。另外,须具备扎实的徽州文化研究功底,在组建一支专职队伍的基础上,联合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专家以及徽州文化各元素的技艺传承者作为网络传播兼职队伍,充分发挥网络世界知名人士和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组织专家学者在网络上定期不定期与网民进行研讨和交流。要注意搞好徽州文化网络普及教育,支持绩溪论坛一类民间自发性网络徽州文化研究和交流。徽州文化网络传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务必能有效吸引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关注。网络传播徽州传统文化坚持全面传承与创新并举,为徽州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增强文化吸引力,在徽州文化传统技艺、曲目、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展示形式,增加网民参与度。做好徽州文化传播的网络与地方政府、高校和研究机构网站的对接,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挖掘的文化资源尽快传播出去,不断更新网站内容,走可持续发展的传承道路。
结语
随着经济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论坛、博客、微博、贴吧、各类网络群组等已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交流场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文化生态变迁、交融迅速,地域性的徽州文化的传播在网络世界逐渐成为小众文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拓展徽州文化的网络传播范围,提高徽州文化网络传播技巧,徽州文化势必湮没在浩瀚的现代信息海洋。加强徽州文化网络传播首先要提高徽州文化网络传播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传播与保护的总目标,分年度进行规划,谋划徽州文化网络传播的整体传播,制定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发展规划。根据总目标分项细化网络传播工作机制、经费投入机制,打造策划和技术团队,构建徽州文化资源数据库和网站,使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这将为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作者:倪东辉、程淑琴单位:安徽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