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传播教学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商务英语在中国各个阶段的跨文化传播特点,从理论和教学实践倡导改变传统商务英语的“西方中心现代化”跨文化传播内涵,加入中国为代表的“他国崛起”意识,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的“新全球化”商贸交流意识坐标。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紧随时代潮流,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调查问卷以及微课等多种方式方法,大力培养多元、立体的中国新一代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传播;新全球化;微课;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
商务英语是国际商贸合作的重要交流载体。商务英语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言背后是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人在说话,话也在说人。言为心声,语言本质上是探究更深层次信仰和思维方式的窗口。商务英语是国际商贸合作者其思考、察觉和行为路径的具现,也就是说:商务英语构建了国际商贸合作交流的意识坐标体系。英语广州的沙面岛,自宋至清均为广州对外通商要津,明代(1368年-1644年)这里是广州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17世纪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后便逐步开始与中国进行进出口贸易;17世纪中期(即中国的清朝初年),英国与中国、印度建立“三角贸易航线”开展茶叶和丝绸对外贸易;进入18世纪以后,中国与英国的贸易开始兴起。当是时,中国的广州成为世界贸易重镇,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岛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这里经营。此时中国商务英语的特点是以粤语为根本,并掺杂着许多英语词汇,这种语言在当时也被称之为洋径浜英语(PidginEnglish)。由此可知,彼时英式文化在中国最早洋化的广州并不是强势文化。中国最早的商务英语在意识坐标体系中呈现出中西杂糅的精神内核。开始逐步渗透到航海运输、金融、保险等领域;商务英语作为交际语言工具,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凸显。随着通商口岸数量的增加及不断发展,西方列强开始要求设立海关进行商务贸易,海关商务英语的运用扩大了近代商务英语的应用范围。此时此刻的中国商务英语跨文化传播对应着“帝国传播”的英式全球化的日渐强势,其精神内核是西学东渐,预示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一波全球化的到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商务英语在跨文化的商务沟通中也在探索怎样和来自美国的贸易伙伴更好地链接,它带来的是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的建立和普及。跨文化传播从实际效果来看,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征服和吸纳。从媒介的角度而言,它所依赖的是单向传递的报纸、广播、电视和早期互联网等介质。不论从实际应用场景还是教材设计,国际主流的商务英语从19世纪末到现今,映射的意识坐标体系都是“西方中心现代化”话语体系。“一带一路”倡议引领的“新全球化”,推动文化的双向与多向互动交融,给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和应用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移动社交媒体又使文化的双向与多向互动的过程变得更加便利和顺畅。在“新全球化时代”,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让“用户生产内容”超越了“专业生产内容”的模式,原本被动接受信息的草根受众成为资讯和观点生产与传播的主体,原本处于新闻舆论场边缘的“西方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传播不可忽视的一极。2015年11月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首次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以中国为代表的“他国崛起”为构建“新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奠定了牢固的实践基础。与此同时,建国70年以来商务英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具备了输出“新全球化”精神新内核的知识与人才积累。在互联网以及自媒体广泛运用的文化传播新时代,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内涵外延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积极倡导并实践“新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
一、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在留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就人际沟通范畴而言:认识他人与认知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向他人展示自己。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GeertHofstede'sculturaldimensions)是荷兰国际文化合作研究所所长霍夫斯泰德(GeertHofstede)及其同事在对文化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时采用的概念。1980年霍夫斯泰德在调查66个国家的117000位IBM员工的工作价值的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文化的效应》一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四个国家文化维度:权力距离、个人/集体主义、阳刚气质/阴柔气质和不确定性规避。1988年加拿大心理学家迈克尔•哈里斯•邦德在关于远东地区价值取向研究的基础上,又补充了第五个维度即“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2010年,霍夫斯泰德基于哈伊尔明科夫的研究,第六个维度“自身放纵与约束”被正式加入到体系中。对于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样大而多样化的国家,使用国家来界定文化区域显然不够准确;当然其局限性同样适用于小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间的文化距离比其他大多数都要高,虽然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用相同的国旗。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无法剖析文化内部变化的作用,实践中无法回避用国家来界定文化区域的限制。不可否认,该文化维度理论建立在大量且足够丰富调查样本的数据调研基础上,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该理论可运用于跨文化的认知沟通,拓宽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该教学设计中: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不但理解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而且能够运用此理论进行分析。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商务英语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们应用不同文化维度设计英语问卷开展调查,推动他们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在选择调查受众时,建议在来自“一带一路”的重要成员国留学生中首先开展,尽量让调查样本多样化。以下为设计问卷的举例说明,以“留学生眼中的中国”为主题:权力距离维度围绕“中国通过什么样的治理方式保持发展速度”;个人/集体主义维度针对“在中国跟团旅行的经验”;阳刚气质/阴柔气质和长期取向/短期取向这两个维度主要通过“观察身边的家庭作坊餐饮店、超市小店”;不确定性规避则是“如何与中国人做生意”以及“如何和中国同学相处”等等;“自身放纵与约束”让留学生比较同龄中国本土学生的日常衣食住行开支和占比。回收问卷之后,让学生们运用统计知识,分析问卷并生成书面报告。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教学以及问卷调查分析适用于国际商务知识课堂,同样也适用于商务英语的写作课。
二、结合“新全球化”的精神新内核,分阶段使用微课,进而推广微课制作的项目式学习
搭建在“新全球化”环境中认识他人与认知自己的基础之后,开始学习怎样更好地展示自己。这里建议引入微课视频教学。微课是微视频产品应用在教学上的一种方式,其内容生动、鲜活,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适应当代大学生快速便捷的接收习惯,而且故事性强、内容相对完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该教学设计将微课视频教学应用到商务英语听说课堂,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听说,既能够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商务英语听说课堂事半功倍。第一阶段:以教师进行开发与应用,制作出高质量、受学生喜欢的微课为主。教师设计学习方案应根据微课的特点扬长避短,落实商务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要求,使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教导学生运用跨文化传播的理念和技巧,学会拉近与各国受众的距离,积极主动分析教学成效。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参与制作微课。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各个工作环节中锻炼成长。由于微课等微视频产品的主题碎片化、多元化、分散性、快节奏等特点,容易主体分散,内容纷杂,缺乏明确的主题主线。当引入“新全球化”精神内核时,我们要学会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制作微课时,以满足各国观众关注中国的信息需求为目标,让中国元素无论是传统的京剧、书法,还是当代的高铁、蛟龙号等,都能通过微视频更高效地传播出去。广大师生们利用学科优势,让“用户生产内容”,成为资讯和观点生产与传播的主体。具备“新全球化”精神内核的微课除了应用于商务英语听说课堂,学校还可以筛选师生们的优秀微课作品,上传到国际知名视频网站比如“YOUTUBE”,进一步传播中国元素。高校师生们成为全球传播不可忽视的一极。对于商务英语的教师而言,要求学生们修每一门课,做每一个项目都得有一项思维的产出。不管是一个建议或者是一篇文章或者是一个评论,必须要求学生们学会书面总结。训练英语的书面表达,不仅必需,而且必要。写作的过程让学生不得不花时间来思考,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积极互动,籍此来改变、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建议教师向学生们推荐名家佳作,让学生们根据知名作家的风格,来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不论是文化维度的调查报告,还是微课的文案设计,英语本身的语法和精髓广泛地被学生们运用实践着,加上数理逻辑的分析运用,正是商务英语写作所追求的有理有据、简明扼要。综上所述,以微课教学和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问卷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为例,商务英语教学中主动融入“新全球化”精神内核,不但强化了语言的交流功能,还有助于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在国际商贸活动中自信自强。积极提高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信任程度,尽量降低国际商贸活动中分享信息的误解概率。
参考文献:
[1]史安斌.从“跨文化传播”到“转文化传播”[J].国际传播,2018(05).
[2]张振江.早期香港的中国洋泾浜英语学习[J].语言研究,2016(2).
[3]黄爱东西.至味西关广州:广州出版社,2019.3
[4]张晓羽.CRI多语种微视频国际传播分析[J].国际传播,2018(04).
[6]杨六琴.从中国走向美国:关于策略的思考STEC数字大学,2018-11-23.
作者:傅玲玲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