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跨文化传播对文化继承、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应用越来越多。文章主要分析了数字影像对跨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其具体应用,并对如何促进跨文化传播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字影像艺术;跨文化传播;新媒体
符号是文化的基础,需要传播才能得以传承。随着人类文明意识的提升,以及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形成,跨文化传播越来越受重视。数字影像是影像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能够秉承文化的共时性、传承性和动态性,在跨文化传播中传达文化意识形态。另外,数字影像还具有记录、纪实、美化、存储等功能,已成为当前大众文化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一)使文化直接形象化
文化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形成,跨文化传播现象日益明显,双方或多方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经济、文化多方面的进步。所以,我们可以把跨文化传播的目的理解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在传播过程中,语言是一大障碍,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各民族之间的语言往往也不同。语言偏重于理性和逻辑,影像则较为直观、形象,相比之下,影像更容易被理解,甚至可以跳过语言被理解。比如生活中“禁止吸烟”“禁止停车”“左转弯”等常见警示牌,无需语言标明,全世界都能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五福娃,浓缩了中国文化,在外形上融入了鱼、熊猫、藏羚羊等动物形象,并考虑到国外文化,头饰与海洋、森林、火等紧密联系,同时蕴含着繁荣、欢乐、激情等美好祝愿。其形象化特点能给人带来强烈的感知,加深记忆。
(二)利于拓展传播范围
过去受地域空间限制,文化传播范围有限,但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地区才能形成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跨文化传播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发展,可以从其他文化中借鉴长处,弥补自身不足,融入新的元素,从而延长其生命力。影像艺术大概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经过30多年发展,到了90年代中期,数字技术迅速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数字影像艺术成了主流。其优势在于,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传播途径更多、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可以让全世界更多的人所了解。当前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影像艺术表现手段多样,如数码相机、移动媒体、数字电视、网络平台等,进一步拓展了跨文化传播的范围。不仅如此,相比传统手段,数字影像传播还具有实时化的特点,能在第一时间将真实信息传播出去。
二、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体现
(一)在电视中的体现
电视媒体的历史相对较久,如今数字电视、多媒体电视、移动电视等都有着广阔的市场。电视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还担负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包含的形式很多,如连续剧、纪录片、戏曲、音乐等,为跨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全国各地的美食为主要题材,对当地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伦理道德等进行介绍传播。如果是单纯的美食类电视节目,一般都会针对每道菜,如何挑选食材、调料比例、制作方法和流程等是关键,但《舌尖上的中国》并没有特别地分析每道菜如何做,而是从大格局拍摄,对美食之外的相关因素,如地理、风土人情等加以介绍,还原了各地美食的特定环境,具有浓浓的人文气息。此外,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文化纪录片系列着眼于对传统文化的总结,如《中国服饰文化》《古兵器大揭秘》《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以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高度还原,对跨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在电影中的体现
电影是另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与电视相比,电影在内容和时间上更紧凑,不过在跨文化传播方面,与电视媒体一样,都发挥着重大作用。传统电影是用胶片拍摄,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拍摄已逐渐代替胶片,在拍摄效率、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最终效果更好。电影类型很多,以传播文化为主题的电影不在少数,如1981年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沙鸥》,讲述了以沙鸥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参加国际锦标赛之前刻苦训练的故事,负伤之下仍不放弃,表现了运动员对人生意义的思考。1982年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制作的《少林寺》,在中国出现了万人空巷的盛况。一时间,少林寺火遍全球,中华功夫受到热烈欢迎。虽然这只是一部动作电影,但为后来少林文化、功夫文化、禅宗文化的传播开了个好头。2016年的《百鸟朝凤》,明线讲述的是关于唢呐的传承,暗线则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以及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思考。
(三)以新媒体的形式体现
新媒体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囊括了诸如博客、视频、论坛、直播等多元化的平台,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以体育文化为例,体育赛事近些年很受关注,国内四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腾讯)都设置有独立的体育板块。比如新浪体育,首页设置有体育新闻、体育视频、直播赛事等主栏目,受众可以根据需求迅速进入,了解最新动态,观看最新比赛。其中,中国足球、国际足球、中国篮球、NBA占了大半版面,另外,还有综合体育、热点博客、互动社区等板块。但就博客来说,不仅设置了体育专栏,还有精彩推荐、草根名博、热点专题等栏目,以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文字解说分析等方式,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四)在纪录片中的体现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其核心就是真实,很多文化都在逐渐消失,文字记录、口述等传承方式效率较低,数字影像艺术则可解决大部分难题,它不但能够用动态画面和声音对文化及其表现进行全程记录并永久保存,还能根据现有资料还原一些已丢失的文化,并以高清画质展示在世人面前。比如,《百年光影》是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制作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把很多鲜为人知的资料搬到了银幕上,让一些尘封的历史档案重现人间,讲述了中国电影100年来的风云变幻。《华阴老腔》《相声档案》《泉州南音》《杨柳青年画》等纪录片则对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录制保存,使其能够传承下去。除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亦是如此,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官方纪录片《筑梦2008》,记录了整个奥运会过程,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
三、数字影像艺术促进跨文化传播的措施
(一)树立品牌意识,整合文化资源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目前数字影像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依然有不少文化濒临消失。可见,除了记录工具和方式,还要考虑其他因素。首先,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部分地区传统保守,认为当地文化是独有的,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这种行为非但不能保护文化,反而会造成文化分散、信息孤岛,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所以,当地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积极与外界联系合作,把当地文化推广出去,使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得以体现。其次,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必要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打造品牌文化。当地政府在重视文化传播、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还要以身作则,亲自示范,带领群众塑造当地的品牌。比如少林寺,可通过纪录片、武术巡演、佛教活动、征文比赛等形式进行文化传播,吸引更多受众,为跨文化传播奠定舆论基础。
(二)利用现代技术,更新宣传渠道
跨文化传播需要有高效的宣传渠道,主流媒体和影视在过去的跨文化传播中是主要方式,但目前而言,网络似乎成了最强趋势,且宣传和传播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如直播、讲坛、幽默解说、动画制作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今后需拓展宣传渠道,抢占文化阵地,充分利用数字影像等现代技术的优势。以美国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为例,其取材于中国历史,但在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美国文化,在歌舞中将人物内心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示,大量动画技术的运用,使得场景、情节、人物各方面都更立体,为促进中美文化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其实,动漫影视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形式,在当前社会越来越明显。我国在制作动漫作品时,需保留本土特色,体现出中国化,同时又要兼顾世界各地受众的感受,与外部文化相融合。再有就是题材的确定,也要结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所选题材要具有时代性、世界性,并能引发外国观众的共鸣。
(三)培养优秀人才,做好传承工作
跨文化传播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间断的人才输出,国内很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与其传承人有着很大关系。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当地文化都有“父传子、子传孙”的传统,并不愿为外界所知,从而限制了文化传播。或者该领域内流派众多,彼此之间未能相互借鉴,各行其道。因此,跨文化传播需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年轻人可能对戏曲等传统艺术兴趣较淡,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跟紧时代潮流,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对内容和题材予以创新,用现代方式将文化传播出去。这就要求数字影像创作者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并把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创作中,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四)考虑市场因素,逐步接轨国际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文化传播同样离不开市场。为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需考虑世界性,利用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以生态纪录片创作为例,世界各地文化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创作者需利用这一共通性,用国际化的视听语言讲述中国的生态故事。比如纪录片《同饮一江水》,以中国境内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为叙述对象,内容涉及各国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是民族与国际合作沟通的优秀作品。国内很多数字影像艺术家都排斥文化传播的商业性,然而,现实决定着跨文化传播离不开市场,应关注国际受众的审美期待和影视接受心理,研究国际生态纪录片市场,探求多媒体的营销路径,培植中国生态纪录片的品牌。
参考文献:
[1]范弘扬.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7):180.
[2]李百晓.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文化的影像书写与跨文化传播研究[J].电影评价,2016(2):85-88.
[3]龙宇航,李宁.图像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4(12):152-154.
[4]边鹏飞.美国影像成功跨文化传播的根基——论实用主义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J].电影评价,2011(1):25-26.
[5]刘靓.以华人女星范冰冰“征战”戛纳电影节的四套中国风礼服为例分析图像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J].艺术品鉴,2017(1):262.
[6]马莉.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策划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
作者:高冬萌;张金霞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