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互联网时期汉语文化传播论述范文

互联网时期汉语文化传播论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互联网时期汉语文化传播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时期汉语文化传播论述

受众选择信息具有倾向性———负面信息更受偏爱

网络在提供快速和广泛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真实或虚构的负面信息。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迅猛,但处于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产生大量新闻源的同时,具备消极因素的信息也不可避免地被国际舞台上某些政治团体所利用,并借此机会制造谣言,大肆炒作。同时,对于大多数网友来说,往往存在着偏爱负面信息的心理,这给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让政府形象乃至国家形象在不明真相的公众心中大打折扣。

应对措施

为了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进行汉语的国际化传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汉语国际文化传播的网络建设。

(一)主动发声,占领舆论高地

人们选择一门语言进行学习,不仅是由于对某个国家的关注和工作生活的需要,更是对其国家文化的认可。近年来,全球汉语学习的人数快速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外国人希望通过汉语学习来了解中国。据国家汉办组织的“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的课题组报告,在“目的”一栏,来华学习汉语者选择“为了了解中国”的占38.7%。对这些外国人来说,了解中国既是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也是学习汉语的动机之一。更具体地说,他们来华学习汉语的目标主要是以汉语为媒介,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状,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

然而,当前汉语在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文化折扣。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很多中国文化现象或者文化产品不被其他国家受众认同或理解。网络文化的价值观核心是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相比,草根文化的社会责任感较差,缺乏有效约束力的意识引导和干预机制。当各种不同的意见汇集在一起,很容易引起相互攻击。互联网以海量信息为特点,每个端口都是一个信息源,因此,必须实现对信息的掌控,否则在负面信息中被动地寻求立足点是无法展示汉语文化和大国风范的。既然无法掌控互联网的内容,我们就要主动发声,传递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属于中国自己的声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认为,中国形象不应是固化的。我们应该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不仅是一个文明古国,更是一个不断前进的现代化国家,“这种形象对世界来说,更为可亲。”如何将这种丰富多元的中国符号传播出去,涉及到一个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我们首先应把它内化为国民的共识,然后把它凝练地呈现出来,再向外传播,这样才有助于外国人识别和理解我们的国家形象。在世界对话体系中“不失语、不缺席”,对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至关重要。事实胜于雄辩,第一时间传递真实的信息,是我们通过一系列事件得出的经验。对外传播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媒体、民间等各层面的共同努力。

(二)加强网络远程教学建设,以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学习者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和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为了积极拓宽海外汉语学习渠道,把握互联网资源,孔子学院开通了英、法、德、俄、日、韩、系、阿、泰9个语种的网上学习中心。到目前为止,网站注册用户达10万余人。同时,在技术方面,对CDN全球网络传输平台进行维护及性能优化,进一步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但这一网络学习中心依然采用输出式的“中国特色”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与很多商业网络学习平台相比尚存在差距。为了让更多海外学子在趣味中学习汉语,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们应在网络远程教学方面多多发掘亮点,开拓创意,增强学习的互动体验,以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汉语爱好者。

(三)增强青年间的国际交流

增进友谊是促进语言传播和文化交流最为有效的方法。青年作为未来的主人翁被赋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青年间的交流就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先驱和主流。青年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其互相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而青年作为一个社会的重要传播介质,对周围群体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长影响时间。因此,加强中外青年的国际交流,对于汉语言的国际文化传播具有深远意义。网络是青年交流最为便捷有效的方式,如何能够打开这一平台,让中国文化能够通过当前中国最高素质的群体传递出去,也成为摆在执政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结语

互联网语境下的全球对话要求我们适时调整语言教育对策和对外传播策略。链接地球村的语言应以一套什么样的话语承载国际认同的文化概念是对外传播首先要考虑的。通过汉语教育的国际化,让中国话语进入全球化的交际平台,从而使汉语的国际化传播具有话语权意义。汉语国际文化传播的核心任务,是普通话(包括汉语方言)与华语(包括区域华语)之间互相汲取养料,谋求汉语言文化在全球的国际化沟通与海外华语的区域性认同。汉语国际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应借助经贸交往、文化互动、民间活动等非政府行为来推动。语言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因此,加强汉语国际文化传播,对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强国,也应该是一个文化上的强国;一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强大的中国,必须有强大的、强化的语言国际传播力量作为后盾。

作者:孙芊芊朱天博单位: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北京市东城区新闻报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