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通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索建立相对科学合理、实用高效的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移动通信等专业(以下简称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是增强普通高校办学实力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学生信息化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一环。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以下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一、制约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需求。一方面,社会需求直接而强制性地规范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的性质、目标、内容、范围和评价;另一方面,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通过思想文化渗透对社会变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潜在影响。为此,这些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应以当前社会需求为牵引,以信息社会人才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着力点,以自觉适应、主动服务信息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根本落脚点。
(二)科技水平。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必须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实际,推进课程及教学内容建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优化发展;必须借鉴现代教育技术成果,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与时俱进;必须着眼专业特点,突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加大课程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比重。
(三)学生发展。课程及教学内容编制必须紧贴需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使其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认知顺序相统一。为此,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必须针对专业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在系统论证、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对相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合理的教学法改造,使其变成相应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并确保其逻辑顺序与学生身心特点即心理序列相吻合。
(四)历史传统。任何院校的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往往需要根据情况删减、合并、增加、改变一些课程及其内容,革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因而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印记"。为此,这些专业计算机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必须本着科学审慎态度,认真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既要继承好、发扬好本校的优良传统,学习好、借鉴好其它院校的优良做法,更要注重消化吸收、系统创新,在发展中形成自己新的传统和特色。
二、构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一是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计算机课程群目录及其课程教学目标;二是要着眼信息社会需求、科学技术进步和学生素质发展三者的有机统一,使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而避免倾向性、盲目性偏差;三是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通过计算机课程群及其教学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来确保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科学性原则。一是要合理确定每门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正确处理好计算机课程群与其它课程及各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正确处理好课程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课程主干与课程模块等关系;三是课程内容要体现适应信息社会需求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统一,强化课程教学的实用性、管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四是要根据课程计划与内容、教学时空与对象等的不同,合理选择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三)系统性原则。要把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看作一项系统工程,采取系统分析方法,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建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有机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并努力确保计算机课程群与其它课程之间、各计算机课程之间及计算机课程内部各模块之间既不重复,又不出现"空档"和"断层",为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提供可靠支撑。
(四)实效性原则。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直接面向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提供信息化服务,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必须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坚持以理论支撑实践,以实践促进学生发展,优选实用管用性内容,变革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开发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及其应用研究技术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
三、构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增强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特色化一是要认真学习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教学体系建设理论,切实在课程编制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达到科学合理。二是要加强对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等情况的调查研究,注重系统优化,强化自主创新,切实在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特色,并切实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坚持内外协调,构建科学合理、系统配套的计算机课程群一是要处理好计算机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要围绕专业需求构建计算机程群,恰当把握计算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的权重份额,促进计算机技术向专业技术的主动渗透,突出计算机课程内容的精、新、实,避免把计算机课程开得太多,设得太虚,搞得太杂;二是要处理好各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关系。要重点强化学生对计算机领域与所学专业关系紧密的基本新成果、新思想、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打破单一分科课程形式,加大实用性、管用性内容权重,系统强化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程序设计能力、软硬件开发能力和自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锻炼。
(三)坚持质量至上和效益优先相结合,选用科学合理、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一是要正确选择教学传播的媒体,要能够准确地呈现信息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容易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且付出的代价不大;二是要根据某一教学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任务给出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步骤地按照设计方案传递信息,在各阶段要配以合理的传递方法;三是要强化教学效果评价环节,积极推行学导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可以在每一课程教学结束后紧随一个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从理论掌握跨越到实际应用,同时利用设计环节的凸显问题有的放矢地反馈并指导教学。
(四)坚持内部驱动与课程牵引相结合,推进计算机教学配套体系的协调发展一是打造结构优、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开拓高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机会,使教师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二是建设齐备的课程教学设施。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和可实现性都很强,比如程序语言、数据库、单片机等课程,其教学巩固主要依靠软、硬件的支持平台,在动手过程中会提高学生求知兴趣,从而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的学习模式,所以课程教学设施对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构建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和导向式作用,对促进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构建有重大意义。三是完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和学科的组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