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信产业范围经济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电信产业的含义;电信产业的经济特点;电信产业的改革与重组,对电信产业范围经济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电信是指在连接的系统间,通过使用模拟或数字信号调制技术进行的声音、数据、传真、图像、音频、视频和其他信息的电子传输、电信公司的初始成本很高,固定成本远大于可变成本,只有当用户数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网上的通话量也达到相当大的量时,电信公司在每个用户、每次通话上的收入才可能大于每个用户、每次通话的平均成本,电信公司的运营才会有效益、中国的电信产业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革和重组以引入和推动竞争,对促进中国电信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电信产业已经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一跃成为超前发展的产业,等。具体材料详见:
论文关键词:电信产业范围经济网络外部性
论文摘要:文章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解释了电信产业的含义,并分析了电信产业具有的经济特点,进而研究了电信产业改革与重组的历程。
一、电信产业的含义
电信是指在连接的系统间,通过使用模拟或数字信号调制技术进行的声音、数据、传真、图像、音频、视频和其他信息的电子传输。国际电信联盟在1992年日内瓦通过的《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公约和行政规则》所用术语定义中对电信定义如下:“电信是利用有线、无线、光或者其他电磁系统传输、发射或接收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其他任何性质的信息”。
在产业经济学中,由于研究目的不同,产业的定义也就有所区分。一般认为,产业是由提供相近商品或服务,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因此,具有某种特性是将企业分为不同行业的基准。然而,由于商品或服务在生产联系上的复杂性和消费上的多样性,使得同一企业可能处于不同价值链的结点上,存在许多不同的特性,对于产业组织中的产业而言,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因为只有生产同
一、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彼此之间才会发生竞争和垄断的关系,以这类企业集合为研究对象,才能进行竞争、垄断态势的分析,从而达到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电信产业(或称电信业),就是提供电信服务或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就目前的电信业而言,可简单划分为电信制造业和电信运营业两大类。电信制造业主要包括电信设备制造和电信产品制造,前者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基础设备,如光导纤维、光有源设备和光无源设备、程控交换机等,后者是为电信消费者提供设施,如手机、固定电话、寻呼机等。电信运营业,主要是建设电信网络,提供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等服务,是狭义的电信业。本文所指的电信产业既是狭义的电信业。
21世纪电信产业的发展将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相结合,传统电信和现代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电信产业和媒体、金融相结合。这种发展方向的直接结果就是产业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弥合,不仅传统意义上的电信业将消失在新兴的更为广义的电信业里面,电信业的内涵也将不断延伸。
(一)规模经济性
由于电信公司的初始成本很高,固定成本远大于可变成本,只有当用户数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网上的通话量也达到相当大的量时,电信公司在每个用户、每次通话上的收入才可能大于每个用户、每次通话的平均成本,电信公司的运营才会有效益。即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会产生效益,这就是电信的规模经济性。因此,电信公司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才能在城市内和不同城市间为用户提供电信服务。
(二)范围经济性
范围经济性是指追加新产品(服务)时的联合生产的成本,要低于单独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例如,一家电话公司要提供传真业务,它只要在已有的电话网上增加必要的设施即可;而另一家新公司必须要新建一个网络才能提供该业务。很显然那家新公司的传真业务成本要远大于第一家,也就是说,在现有业务上追加新业务的联合成本要低于单独提供新业务的成本,这就是电信业的范围经济性。
(三)网络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造成私人(企业或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相偏离的现象。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行为对外部造成积极影响。电信网具有正的外部性,即边际效用递增:对于电话网络的发话方来说,网络规模越大,网络用户越多,可通话的对象越多;对电话网络的受话方而言,收到呼叫越多,得到的信息量越大,其网络效用也就越大。不仅如此,随着通话对象增多,反过来又会引发更多的用户。所谓负外部性是指当电信服务的需求超过电信网络通道的承载能力时,网络服务的质量将会下降,或者对某一个人的服务是以其他人得不到服务为代价的。如,在节假日长途电话往往打不出去,因为太多人在占用通道资源。
(四)互联互通性
电信网络的规模效益使得新进入者的网络必须和己有网络相连接才能生存,同时电信网络具有部分公共资本的特点,互联互通使电信网络正的外部经济性显著。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往往需要政府的介入,而不会由市场自行完成。
(五)全程全网性
电信运营业是网络经济,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有统一的电信网络,保证各部分网络的互联互通。一个地理区域内的电信部门,需要全网的配合才能完成网上的全部信息的传递;由于信息传递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网络通过互联互通完成,因而也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运营商网间结算的方案。
(六)投资沉淀成本
电信网络固定资本一旦投入很难抽回,并且很难移作他用,即具有很强的“沉淀性”。从规模经济效应与投资沉淀成本等经济特性中我们很容易想象:因为本地电话网投资规模和投资成本十分巨大,在同一用户的房子里有若干家竞争性企业的电话线,或者在较小的地区范围内有几家竞争性企业的交换设备,必然存在浪费性的重复建设现象,由此形成了市内电话自然垄断的基础。
(七)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
电信业是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产业,某些业务领域从技术角度看存在着自然垄断。也就是说,在产业的“上游”,网络重复建设对全社会而言是缺乏效率的,一般只能由一个或少数几个运营商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直接规制成为弥补因垄断定价而配置无效率的最佳替代选择。随着电信业务需求的增加和电信技术的发展,在产业“下游”需要多个运营商展开竞争。简单地说,电信业是自然垄断活动与潜在可竞争活动的结合。对于新进入者而言,为了能参与竞争就必须有接口,于是这些接入部分将成为进入者的瓶颈,接入定价的制定必须兼顾在位者和进入者。对在位者而言,接入政策要能够激励其建造和维护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对进入者而言,接入政策要允许有效率的进入者能够进来而将无效率的进入者淘汰出局。
三、电信产业的改革与重组
中国的电信产业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革和重组以引入和推动竞争,对促进中国电信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电信产业已经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一跃成为超前发展的产业。纵观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可分三大步:
第一步,1994~1998年:初试体制改革,初见电信竞争。
1980年以前,电信网的运营和基本网上服务由邮电部垄断经营,邮电部既是公用电信业的经营者又是公用电信业的政府管理机构。在这一时期,国家对电话资费有严格的价格控制,电信业基本上是一个不盈利甚至亏损的产业。1981年初邮电部开始推行省局、市局经营体制改革,意味着中国电信业市场化的开始。1994年国家电信局从邮电部独立出来,1995年正式注册成为企业即中国电信。但是名为企业的中国电信仍是政企合一的混合体,既要独立经营又要承担许多规范和管理职能,离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去甚远。政企合一加上行政垄断使中国电信的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服务品质差,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引入竞争迫在眉睫。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从此,中国电信产业基本电信业务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中国电信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是因为进入规制的放松,使得电信业出现竞争的局面,两个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另外因为技术进步使电信服务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虽然中国联通打破了邮电部的独家垄断,但这种双头垄断的格局是不对称的。邮电部在电信业务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且还从各方面限制和打击中国联通,电信市场并没有形成公平和正当的规模竞争。
第二步,1998~1999年: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第一次拆分中国电信。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中国电信纵向“一分为四”:中国电信-经营固定电话业务、中国移动-经营移动通信业务、中国寻呼-专营寻呼业务(后并入联通)、中国卫星通信公司。
8月,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网通经营长途电话业务,成为继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吉通后的第五家电信运营商。1999年下半年,信息产业部陆续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吉通公司、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发放互联网和IP电话经营许可证,扩大基础电信领域的竞争。2000年底,信息产业部发予中国铁通公司第六张电信牌照,使铁通从铁道部的一个生产部门,变为对外营运的电信业务公司,获准经营固定电话、互联网、数据通信及IP电话等业务。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第三步,2002年上半年:第二次大规模重组,第二次拆分中国电信。
为了进一步“打破垄断,公平竞争、优化配置、加强监管”,2001年底,国家计委和体改办提交的《中国电信横切方案》审议通过,中国电信经营区域被切分成南北两部分,长江以北10省市与吉通、网通重组,组建新的中国网通,长江以南和西北地区共21个省市仍归中国电信。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正式挂牌,为这次市场重组划上了一个阶段性句号。重组后的两大集团公司各自在对方域内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电话等业务,双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等互惠服务。南北两部分按光纤数和信道容量分别拥有中国电信全国干线传输网70%和30%的产权,以及所属辖区内的全部本地电话网。至此,中国电信“5+1”的市场格局形成,即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加中国卫星通信六大电信运营商。2003年6月,依据国务院36号令,吉通并入网通集团,这个一度在中国通信业内几经沉浮的名字正式消失了。2003年11月,网通国际公司挂牌,2004年1月10日,中国卫通与国信寻呼签订协议,6.77亿购联通国脉股份成最大股东,联通开始退出寻呼业。2004年1月29日,铁通公司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更名为“中国铁通”,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运作。电信产业改革如图1。
中国的电信业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电信产业必须根据形势不断改革和开放,改善竞争环境。随着3G牌照的发放和《电信法》的正式出台,必将形成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秩序,中国的电信产业也将展开新一轮的改革浪潮。
参考文献:
1、曾剑秋.电信产业[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红梅.电信全球竞争[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周其仁.数网竞争:中国电信业的开放和改革[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