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移动即时通信技术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通信技术已被移动即时通信技术逐渐替代,后者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实现了真正的点对点、即时的、异地的双向互动传播,人们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颠覆了以往的交流方式,造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沟通模式,也必然间接地导致了传统观念的变革。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充分运用移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移动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种以软件为执行手段,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平台,以多种信息格式沟通为目的通过多平台、多终端的通信技术来实现的同平台、跨平台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性通信工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即时通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移动即时通信阶段。90%以上的大学生都是即时通信软件的拥护者,目前中国主流的即时通信应用软件有QQ、微信、微博、陌陌、YY、飞信等。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最先感受科技新发展,随着移动即时通信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形势,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移动即时通信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易经》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移动即时通信技术对当代大学生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契机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创新”是把握变革的核心。
(一)借助微博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以新浪微博(Microblog)为代表,自2009年8月推出以来,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用户数量最大的微博产品。据2014年微博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止2014年9月,微博月活跃数(MAU)已经到1.67亿人。微博以其多样化的渠道、即时化的形式、自由化的沟通方式等传播特性打破了传统的话语垄断,在大学中,学生个人和团体可以建立一个人为中心的话语圈,交流更为便捷和迅速。针对高校思政工作,微博不仅丰富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扩展了教育方式,还提高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架起了大学生同辈群体自我教育的桥梁。但同时,微博也动摇了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给其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带来挑战,冲击着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对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趋利避害,发挥微博的优势。1、建立学校微博官方平台,使其成为校内信息交互工具,发挥微博服务学生、改善学生管理的功能。通过投票和话题会的方式进行舆论检测和民意调查,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潮动向。2010年11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全国首个大学生红色微博。“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学生党建为背景的大学生在线交流平台,只在塑造大学生纯净心灵,提高文化素养,用好新媒体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2、思政教师、辅导员可以注册个人微博、建立微群,并拥有管理员权限,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课堂实录、生活感悟等上传至微博,以此减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以便积极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于微博,大学生和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更快的成为亲密无间的“网友”;3、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微博,激励他们将维护、更新自己微博的热情和积极性保持下去,并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支持,让学生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微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通过微博作为学习的工具、方法、经验和网络资源,培养青年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其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
(二)利用微信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微信(wechat)由腾讯公司自2011年推出后至今月活跃用户已达1.9亿,保守估计当前国内微信用户已达4.5亿以上。微信以其通信成本低廉,沟通方式立体灵活,推送及时等特点受到广泛青睐。伴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开发、信息内容的不断扩展,对思潮活跃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群体必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也使得高校思政工作遇到了挑战,面对学生舆情搜集和研判难度加大、舆情搜集渠道弱化、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与学生沟通鸿沟扩大等问题,高校思政工作应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1、通过开通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定时信息推送,用正确且健康的主流思想和观念来开展主流价值观导向;2、组织一线思政工作者,变教育者为参与者,通过微信掌握学生日常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3、通过与运营商合作,运用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展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给予学生和教师不同权限,提高微信平台质量,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4、高校应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以文章、话题、视频等载体通过微信推送,使学生在朋友圈中逐一扩散,达到辐射影响的作用。
作者:郁昱 单位:西安海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