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灌区信息化现状与趋势研究范文

灌区信息化现状与趋势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灌区信息化现状与趋势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灌区信息化现状与趋势研究

1国内现状

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也有些灌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灌区通过实施“948”项目,建立了灌区用水信息管理及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加上近几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和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工程的运行状况,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使灌区步入了科学管理的轨道。湖南韶山灌区、双牌灌区等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研制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产品,灌区已基本实现实时监测水位、远程遥控闸门以及利用太阳能遥控启闭闸门和联网调度。山西夹马口灌区通过建立灌区水费征收管理系统,大力推进以水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大大提高了灌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部分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开展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灌区管理水平,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

2灌区信息化建设

灌区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标准规范、经济高效”的建设思路,对灌区传统的工作模式、方法、手段进行革新。针对北方灌区水资源紧缺,收水费难问题,通过建立灌区水费管理系统,提高水费收支的透明度,便于科学管理使用水费,是促进灌区工作方式、服务方式以及工作作风转变的重要手段。

首先,对于试点灌区,试点探索阶段的建设目标主要应完成干渠这一条线上的信息化建设。以此探索信息化建设的可行之路,为推广积累经验。

其次,综合各个灌区的规划,在研制或推广精确量水设备的同时,完善灌区用水计量设施,实现用水的精准计量及数字化管理;在优化调度模型的统一指挥下,实现灌区来用水的实时控制;真正实现灌区水管理和行政办公管理的数字化。

最后,立足于试点建设的基础,全面完成402个大型灌区的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中央、地方、灌区对灌溉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为保障信息化技术在灌区的顺利应用和推广,灌区信息化建设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是灌区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通过规划,合理确定近期与长远的发展目标。现阶段,运用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灌区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北方灌区的计量、水费计收问题,南方灌区的水资源配置调度,特别是多水源联网调度问题等。

(2)先进与实用的关系。一方面,要尽可能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依据本专业最先进的流程和组织结构思想,保持应用系统的先进性和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系统技术更新、功能升级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讲求实用,不搞花架子,真正通过信息化建设解决灌区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要重视软件建设,不要盲目追求自动化,自动化不等于信息化。

(4)建设与管理的关系。要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要建立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另外,列入试点的灌区应该在评估通过的规划基础上,详细进行施工设计,要做到数据库建设,软件设计统一化和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专家组跟踪监督把关,保证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经费用到实处,产生最大的效益。

非试点灌区也可以自筹一些经费或在地方支持下进行探索性建设,参照试点灌区的规划,请专家组成员担任顾问或帮助设计,针对骨干工程或关键控制点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为国家扩大试点面打下基础。

3灌区信息化发展趋势

根据《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结合全国大型灌区建设与管理现状,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先进适用、高效可靠”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因地制宜,讲求效益,通过试点、示范,逐步建立起能有效促进灌区技术优化升级和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3]

灌区信息化最终目标是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灌区管理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与内容包括灌溉用水信息、灌溉工作及设施,以及灌区行政事务与附属设施等管理现代化。因此,灌区信息化建设应围绕上述基本任务与内容开展工作。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以高速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以3S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现代化灌区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