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范文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1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强化对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及微波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原理、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微波与卫星通信、光纤通信、DSP技术与应用等课程。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有:军训、生产劳动、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基础综合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等。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所培养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夯实外语阅读、写作与表达水平,适应通信工程专业宽口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2)系统地掌握电子、通信与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电子电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具有通信与信息等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通信电路、信息系统与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系统的培养,学生毕业后除了能继续深造外,还能成为在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育、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2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

2012年,学校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专业定位,各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特色”的思路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三大模块;同一专业类的专业,设置相同的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每个专业又设置2~3个专业方向,以利于就业和深造的不同需要;制定了“三阶段三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学科大类培养阶段(1~2学年,入学选择)、专业培养阶段(2~3学年,专业选择)、多元培养阶段(3~4学年就业深造选择)。通信工程专业按照学校的“三阶段三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认真梳理,按照知识领域(课程群)—知识子领域(课程)—知识单元(章)—知识点(节)的层次重构了知识结构体系,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全面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为178学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为:通识课程70.5学分,占39.6%;文理基础选修课程8学分,占4.5%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33.5学分,占18.9%;专业方向课程39学分,占21.9%;实践环节(不含实验课)27学分,占15.1%。在调整后的培养计划中,开设了8学分的文理基础选修课程,学生通过文理基础选修课程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与人格品质。另外,还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到27学分,通过各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3强化实践教学意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不断优化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意识,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见习实习、创新创业训练三个模块,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着力点,不断完善“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结合通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同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着力将实验教学内容由单一的、以演示和验证为主的传统验证性实验,转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

二、结语

通过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这些方法的提出,为新时期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和深化,尤其是实践环节这一方面,随着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建立,实践机会的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周英凤单位: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