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通信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并指出目前我国还存在诸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等人才紧缺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法。对于高等教育,则提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以达到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目的。[1]
随着社会技术分工的不断细化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行业对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业既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的支撑。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及教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一般是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2-5],针对这一培养目标,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要求,是摆在本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原则
1.1规范与创新兼顾的原则
通信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体系独立且完整的理工科专业范畴,虽然由于地方经济的不同特点以及地方高校不同的学科条件而导致对培养针对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稍有不同,但其主体特征仍是一致的,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比,通信工程专业总是侧重于通信理论、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网络方面的知识学习[6],因此,在制定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遵守相应的专业核心规范并严格执行,同时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及学科条件,进行相应的特别是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创新。
1.2能力目标分解与保障机制相配合的原则引进目标管理方法,从通信行业技术需求出发,确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对应设置相关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并建立相应实验支撑平台。通过师资、设备、课程、制度等多方面建设,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正常实施。
1.3培养模式改革与管理模式改革同步的原则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考虑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措施跟不上,必将影响参与师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改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教改失败。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教学、实践、能力考核等方面必然与传统课堂教学有较大的不同之处,因而管理模式改革必须同步进行。
1.4共性培养计划与个性培养计划兼顾的原则培养计划的制定必须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共性学习要求;但也应适当照顾到具有某些特殊学习要求的学生,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考研学生与不考研学生在课程学习与选择上,就应有不同之处。
1.5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核心理论教学并重的原则
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专业内容更新日新月异,如果不具备专业核心理论与技术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一句空话,培养出的学生虽具基本专业实践技能,但必将难以满足现代通信领域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核心理论培养必须并重。
2制定与实施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
2.1通过专业技能及能力目标分解,制定与之对应通信产业是福建省与莆田市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地处海峡西岸,除常规的通信服务商之外,省内市内有大量的通信制造业企业,主要为各种通信设备与通信终端生产企业。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我们根据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关于通信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考虑通信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并基于我系实际学科情况,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并对专业技术能力与培养目标进行了分解。其中专业教育内容分成三部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方向核心知识、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含电路与电子学知识、信号系统知识、计算机知识与电磁场知识等四大知识领域,并确定了相应的知识单元。
根据地方经济特色与学科条件,我们确定了本校通信工程的专业方向是通信网络与交换、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光通信、计算机通信,并根据专业方向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在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上,除常规课内实践内,我们着重加强了课内综合性实践能力训练环节,并在每学年安排了形式及考核要求多样化的各种实践专务或科技创新课程,这些实践环节的设置与灵活的内容设置与考核方式,一方面力图加强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深入掌握,同时实现本科四年各培养层次及能力的衔接,也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平台。
2.2加强师资能力培养,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专业师资队伍是通信工程培养方案得以正常实施与培养目标得以准确实现的最重要因素。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要强调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这无疑对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一个严峻问题:师资队伍水平如何适应工程应用型教学需求?专业教师如果长期脱离企业生产实际,是很难实际了解行业实际需求与发展趋势,从而难以对学生起到正确学习与实践引导与应用型能力培养的作用。为打造一支重实践、与行业关系密切的师资队伍,本专业在与省内通信行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多种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行业内各类通信业务培训与专业实践活动,以熟悉通信行业最新发展与技术、岗位需求,并联合进行行业课题研发等,并最终实现将每年派送青年教师到相关公司培训学习作为一项日常性制度。同时,我们也采取各种措施,引入具有高学历同时从事过通信行业设计的专业人才做专、兼职教师,每学期聘请各通信行业的资深专家来学校给专业教师及学生做通信前沿技术的培训及交流等方式,以弥补专任教师的不足。
2.3依托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建立灵活开放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支持,为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面向行业的,以应用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具备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工作”的“工程型人才”[4,7],必须建立灵活开放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加于切实实施[8-9]。除常规课内实践学习外,我们通过加强与行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开展了诸如专业见习、联合实验室、行业兼职教师等各类设备与人员综合合作教育制度,对专业学生进行贴近行业的实践教育;为加强本科四年学习阶段的理论知识综合与逐层提高综合能力,在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上、下学期开设了实践专务课程,课程内容由学生与教师一起,自主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教师指导下的自由综合实践训练;为加深师生合作,我们利用近年来专业教师各项横纵向项目立项增加以及各级财政专项支持的良好时机,建立一定的学分与工作量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抓住莆田学院是莆田市内唯一一所高校的有利条件,积极与企业一起,面向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有企业支持的选修课程。通过以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训练参与度。
3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1)共性培养计划与个性培养计划难以兼顾。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共性与个性培养难以兼顾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考研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与非考研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难以兼顾;实践考核方式仍比较单一,以课内实验为主,学生参与的课外开放性实验、横纵向课题等活动仍难于考核;选修课管理手段比较单一,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培养要求等。
(2)“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切实实施。地方高校由于宏观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在涉及到专业实际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能力考核、实践体系设置等方面,要真正实现通过“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法”来达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仍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涉及多方利益难以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仍存在较严重的“厚基础、宽口径”特点,专业核心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学学时偏少;课程设置明显滞后;权威教材内容与新技术应用与应用型能力培养仍难以匹配。
(3)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仍存在实质性差别。由于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目前对高等高校的师资队伍,仍存在重视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而轻视横向实践经验等问题。地方高校教师的实际经验和工程实践的经历对教师日常工作与职称评审、学位评估等并无实质性的意义。这些政策指挥棒必然影响大多数教师的努力方向选择,使一线教师普遍表现出轻工程实践重教学工作重文章发表的氛围,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涉及内容表现的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而在实践指导、毕业设计、应用项目研发等来自工程实际涉及面广的课题,就表现出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对工程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缺乏了解。
3.2解决问题对策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发挥以系部专业教师为主体的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理论及实践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进行申批与监督;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为先行,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充分交流,制定更好更灵活的课程选修条件设置、考核方式管理等政策;制定多种灵活性扶持政策,对学生参与校内各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教师横纵向项目加以鼓励;以教师+学生方式,组建专业科技社团,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通过鼓励横向项目申报、校内外专业实践等方式,带动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专业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束语
近年来,在校、系领导的重视下,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首届毕业生即07级通信工程专业92名学生全部获得本科学历证书,其中91人获得学士学位证书,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由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以面向地方经济需求为目的的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拟在专业方向、实践体系的连续性与有效性等方面继续探索与实践。